浅谈“产学研用”四位一体教育模式下的应用型高校双语人才培养
2014-08-15康健,唐欣
康 健,唐 欣
(湖南工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对双语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培养什么样的双语人才,如何培养双语人才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一般认为它们的双语人才培养应该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双语人才培养“以研为主”的特点,不是注重人才的科研与创新能力,而是突出双语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认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是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双语人才目标的教育模式。“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培养人才是要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户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以用户、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推动高校日常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和参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用”和“产学研”相比,进一步突出了应用,强调了用人单位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作用。这种创新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更贴近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它可以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水平。
以“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模式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人才的培养,可以从双语人才培养机制中的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双语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可以从师资保障、实习基地保障、合作基地保障等方面完善;双语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可以从建立多元化评价主体、采用多样化评价方法、规范评价制度等措施来加强。
一、构建产学研用结合的双语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1.以产学研用结合为导向,加强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双语人才的培养还是个新生事物,需要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培养应用型的双语人才主要就是要牢牢抓住“应用型”这个目标。在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工作中,为了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我们主张以“产学研用”结合为导向,加强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了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能直接体现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合作教育模式的具体体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优先选择一些对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具有代表性的外贸企业,建立长期的、全方位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这种实践教学基地不仅能确保学生有实习或就业的机会,也能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立起校外实习信息采集制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双语实际应用能力,也能帮助实习企业的管理工作良好发展。
2.以产学研用结合为导向,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产学研用”结合教育模式能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双语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都比较高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考虑“送出去”和“请进来”两方面措施。“送出去”,是指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通过加快校企合作、改革人事分配制度等措施鼓励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培训讲学,参与企业管理与技术方面的横向科研项目研究,积极开展各种方式的教师培训,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中了解各岗位需求状况,熟悉企业生产工艺与技术等,提高实践能力,把他们打造成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请进来”是指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广泛聘请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客座教授,以来校任课、指导实习和委托项目或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把实践经验引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3.以“产学研用”结合为导向,促进校企合作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是以“产学研用”结合教育模式培养双语人才的创新路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积极争取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立项,并广泛设立校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创新平台,既可以采用以实习、顶岗工作为特征、非固定合作的松散型合作形式,也可以是通过合同约定合作方的权利义务,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混合型合作,还可以采用以股份制形式共同投资、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形式。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建立战略性产学研人才培养合作基地,能够充分利用政府、企业和高校力量,采取“校内+校外”、“学校+企业”结合的方式,借助企业平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与技术研发项目、联合企业开展认证培训,为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当地企业及工业园区开展产学研合作,探索应用型双语人才培养机制,提升高校服务地区经济的能力而努力。
二、成立新型的产学研用结合的双语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应用型双语人才培养需要重视信息的搜集和反馈,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将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判断“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模式在双语人才培养中的效果。
1.“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模式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是以学校教学管理机构作为人才培养的评价主体,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要求高校、师生、企业、研究机构都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建设中来,那么在双语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中也应该进行改革,评价主体必须多元化,以确立新型的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依然坚持教学信息评价反馈制度和教学督导评价制度,坚持通过学生评教、督导听课、领导调研等多种方式来反馈人才培养的质量;并且要求企业、科研机构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来,对学生在实习基地、合作基地、实际工作岗位中的表现进行现场或事后的评价。在这个“产学研用”结合教育模式下的多元化双语人才培养机制评价主体体系中,应该改变传统,不再以高校为主而应以企业为主,体现产学研用结合的教育模式“以企业为主导”的特点。
2.“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模式要求评价方法多样化
首先是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纵向分析是把连续几个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人才培养的评价意见进行分析,纵向分析有助于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模式下开展双语人才培养效果的变化过程,深入分析双语人才培养机制的运行程度和效率;横向分析是把同一时期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人才培养评价意见进行分析,它有助于对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模式下开展人才培养效果进行比较,寻找差距,借鉴兄弟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经验。
其次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趋向于运用访问、观察和文献法收集资料,以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例如,通过设立意见箱、发问卷调查表、开座谈会、电话咨询等方式进行用人单位调查、师生意见调查等属于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比如,可以考虑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人才培养效果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以学生的综合素质、理论基础、应用能力三个方面作为一级评价指标,其中综合素质、理论基础各占30%,应用能力占40%。综合素质一级评价指标体系中有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心理素质几个二级评价指标各占5分,总共30分,由高校、企业、研究机构共同打分;理论基础一级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公共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两个二级评价指标,各占15分,总共30分,公共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部分可以由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从教学计划中的几门专业基础课程成绩按一定的权重值进行评分;应用能力一级评价指标中有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双语应用掌握能力两个二级评价指标,各占20分,总共40分,可以分别从高校、企业、研究机构共同对该学生的校内外实习表现和参与产学研合作程度等多方面予以评价,最后进行统计汇总。这一思路可以采用模糊数学方法,以建立因素库、权重集、评价集和多因素评价模型的方式具体实现。如此一来可以按这个指标体系对每个学生的培养效果进行评分,再根据评分结果进行量化的评价和分析。
3.“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模式要求评价制度规范化
一方面是要成立校内的“产学研用”合作委员会,邀请企业、研究机构、学生派代表参加,由“产学研用”合作委员会牵头组织进行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为人才培养评价制度的规范化提供组织保障。另一方面,为确保评价制度不流于形式,使之能够常态化、科学化,主要是要求地方高校能制定各类相关制度,以文件的形式保存下来并按此严格执行。比如实行教学系统教学例会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用人单位定期回访制度等等。在执行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及时调整相应的制度规定,能够保证评价信息的搜集和分析顺利进行。
[1]李蓓蓓.产学研办学模式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2,(4).
[2]丁永久.基于工学结合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8):114-118.
[3]曾明.高等学校推进双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48-49.
[4]于溯,刘红琳,陈运辉.应用型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2):38-39.
[5]陈静.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3):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