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分类评价的理论探析
2014-08-15付静涛
韩 杰,付静涛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但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保障体系和评价机制都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为科学有效地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内涵建设,拓展当前普遍实施的实践教学单一评价标准,本文旨在探讨对学科性质不同的实践教学实行“分类”评价,以便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布局对接、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操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实施现状
1.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并没有过多考虑不同类别课程实践教学侧重点的不同。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类型的评价方法,单一标准无法反映出实践教学的多面性、复杂性、丰富性和差异性。
2.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并没有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目标任务的优化而及时更新。因此,也就起不到衡量最新的实践教学质量的作用。
3.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已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尤其是已经意识到企业专家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无论是实践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还是实践教学质量的考核,企业参与度都远远不够,并没有形成企业与教学单位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多元评价有效共同体。
4.实践教学评价仍然过于注重固化成果的终结性评价,“嵌入”到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全过程的过程性评价,在评价指标中体现不明显。
5.由于缺乏引导,导致学生对评价不重视,评价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很大,使许多教师面对评价结果非常困惑和疑虑,甚至无所适从。同时,教师自身业务跟不上,评价结果对教师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明显,激发不了教师对评价指标内容的重视,因而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实践教学分类评价的优越性
1.可以打破以专业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建立不同课程性质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保证实践教学技能评价的最大化体现。
2.分类不同,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均不同,体现了评价指标的人性化和多元化。
3.实践教学实施分类评价,企业专家、行家里手一方面是评价主体,另一方面又参与到评价指标的制定中,能将企业生产和服务的随机性和企业自身的计划性有机结合,有效性更强。
4.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前景很大一部分受制于实践能力的强弱,学科性质不同,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不同,多角度审视了实践教学的质量,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针对性更强。
5.评价手段更趋多样性和个性化,每一类评价指标中,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既有定量评价,也有定性评价等等。
三、探索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分类评价的标准
1.鉴定不同学科性质的实践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的学科,大多分为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综合技能训练课、选修课(含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毕业实习五个模块。不同模块,实践教学类型及比重不同。
比如公共选修课以及通识课中的纯课堂授课课程,不适宜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议使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于通识课中的化学类课程,一般院校将其归结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只是一部分教学内容侧重于实践教学,有些还多偏重于实验操作。综合技能训练课,主要包括集中实训课、顶岗实习、岗位轮动等,基本上全程实践教学,同时企业将参与到这个环节中。毕业实习阶段,是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内容,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
2.不同学科性质的实践教学评价内容分类
不同的学科模块,代表着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同阶段,每一阶段实践教学目的,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也多有不同。
(1)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过程中会采用参观调查及专业认知实训,重点培养学生计划和组织活动能力、交流和沟通能力、观察能力等。
(2)还有一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过程中会采用验证性实验操作,重点培养学生使用设备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
(3)综合技能训练课多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和岗位核心技能,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侧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技能,重点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创新能力等。
(4)毕业实习(设计)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设计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3.构建实践教学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对高职院校学科的分类,以及对不同学科培养学生能力的界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践教学进行分类评价。
(1)认知层面的实践教学,大多采用到与本课程相关企业参观学习,或者在校内通过投影、挂图、视频、案例分析等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多角度了解企业的运作、企业的环境、工作流程。可以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或本课程形成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了解现今企业急需的人才及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有努力的方向,并为着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因此,认知层面的实践教学评价,重点侧重于认知计划是否合理,认知素材选取是否得当,认知内容是否充实,认知效果是否明显等。评价的对象主要是教师,评价主体主要是学生、企业、督导专家等。一方面是从学生角度,验证学生质量的评价,由督导专家和学生本人来评价,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另一方面是从企业角度,验证教师教学效果的社会评价,由企业参与认知活动的人员来评价,包括教师的组织、策划、引导能力等,实际上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2)实验层面的实践教学,大多是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类似于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设计——演示——实施——验证”过程,对课堂的原理和方法进行验证性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
实验层面的实践教学评价,教师的知识储备、实践技能、教学把控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等方面都是衡量验证性实践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评级主体主要是学生、系部领导、督导专家等。评价指标要根据评价主体的特点分别制定,但最好趋于量化和简单化,向是否更能体现学生实操能力上倾斜。
(3)综合技能训练层面的实践教学,高职院校依据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分为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多个环节,以职业活动为标准、以真实实训环境或模拟实训环境为背景、以项目任务或企业真实生产为支撑,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基本职业素质上。
综合技能训练层面的实践教学评价,评价标准要侧重于企业文化是否渗透到实践教学中,校内外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岗位需要是否结合,学生实践能力是否有实质性的提高等。但不同的环节要各具特色,采用适合的评价方法。
如: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可以采用终结性评价,分别由学生、同行、督导、企业职员等进行评价;专项技能实训和综合实训环节,因学生的评价是个动态积累的过程,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等又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指标,所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由学生、督导、一线企业专家进行评价。顶岗实习环节,旨在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和学校的资源共享、产学双赢。因实习地点和内容的特殊性,除对指导教师进行综合性评价外,还要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综合性评价,由学生、督导、指导教师、企业相关人员交互评价。
(4)毕业实习(设计)层面的实践教学,一般都是采取学校统一提供实习地点或个人自己联系实习地点,集中实习或分散实习的方式,是学生知识、实践、职业素质的总检验。
为更好地提高毕业实习(设计)的质量,实践教学评价尤为重要。除了对毕业论文(设计)相关材料进行量化的终结性评价外,指导教师论文指导质量、学生毕业实习效果、实习方人员指导情况等,都应由学生、督导、企业相关部门对学生毕业实习(设计)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四、结 语
建立学科性质不同的实践教学的分类评价,充分体现了多主体参与、多角度讨论、多层次实践和多理念渗透理念,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有效进行以及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在今后的实践教学分类评价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要审时度势,制定出具体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加强评价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分析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完善不同学科分类评价标准,使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真正落到实处。
[1]于兆吉,苏长海.关于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
[2]李春晖,张学睦,等.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3).
[3]杨超,杨鹰.关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1,(32).
[4]陆善兴.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
[5]时会美,张殿明.高职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