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直与《律吕正声》——在纪念王邦直诞辰5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报告(摘要)
2014-08-15王守伦
王守伦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我们关于王邦直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2000年我与刘新海先生在一次长谈中论及王邦直和《律吕正声》,从此便开始了此项研究。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至2005年前后一些研究成果逐渐见诸公开报端,2009年被列入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批准号:09cwyz08),2010年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研究项目 (批准号:10BD036)。目前,我们已完成了对原著的校注,并发表了论文20多篇。在纪念王邦直诞辰500周年之际,青岛王邦直文化研究院和青岛市城阳区小庄社区举行这样一个学术研讨会,很有意义。
一、王邦直生平简介
王邦直,字子鱼,号东溟,山东即墨人,是明代的一位律学家,生于1513年5月22日,卒于1600年3月26日。其家族后人分布在山东即墨王圈、索戈庄等地,直系后裔的一支在今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办小庄社区。
王邦直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善于创作;他颇湛史诗,经常以诗抒发情怀,调节思绪。18岁母亲去世后就写出多首《黄鸟》诗,以哀悼母亲,乡亲们都为之动容,为之泪泣。
王邦直很有孝心。据记载,他37岁丧父。当时在接到父亲病危的信后,惊悸弗定,披星戴月,朝夕疾趋,徒步赶到山西,但父已去,他哀伤至极,悲死几次。后扶柩而归,由于路途遥远,脚起大泡,也不肯缠足。回到即墨后,按父遗嘱和传统仪式安葬父母于即墨城南墨水河南崖。
王邦直40岁后进京考取功名,选为贡生,曾任河北盐山县丞。他为官清廉,经常卖掉自己家产以贴补开销,救济灾民。1567年6月,因朝廷裁职而汰。同年12月,进京候补改选之时,应诏上《陈愚衷以恤民穷以隆圣治事》疏,世称《恤民十疏》,得到隆庆皇帝嘉纳。但因“十疏”多切时弊,遭奸佞所忌,被罢官归故里。
王邦直的《十疏》被收入陈子龙编纂的《明经世文编》,主要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诸如减赋役、实仓廪、戒有司、清驿递、禁势豪、正仕途、重功绩、慎作养、严拣练、振纪纲等,疏文洋洋洒洒,陈说甚辩,不仅是一篇经世致用的政论文,而且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表现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思维能力,表达了他忧国忧民、忠心报国的赤子情怀。
王邦直回到家后,不惮劳苦,利用农耕之暇,坚持研读史书。栖息镜镕山房,坐卧小阁几20年,著成《律吕正声》60卷。该书现存世18套,分别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台北故宫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即墨博物馆等13个单位。
二、《律吕正声》主要内容
《律吕正声》全书三十万字,内有《李维桢序》《林增志序》和《律吕总叙》,正文六十卷。此书有图、有解、有制、有义、有体用、有统会、有经纬,涵盖律政关系、律历关系重定律吕兼及琴瑟、乐制、鼓乐、宫乐、古辞、民谣、曲艺、戏剧、舞蹈等艺术门类。具体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八个部分。
(一)关于律吕总叙
《律吕总叙》长达2709字,全面阐释了自己的律吕思想,是《律吕正声》一书的总纲,也被陈子龙编入了《明经世文编》。在这篇叙中,他先是论述了乐的由来和作用,之后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自伏羲、神农、黄帝以来的中国音乐发展史,特别是详细评析了司马迁、祖孝孙、张文收、王朴、和岘(xiàn)、李照、蔡元定、李文利等历代律吕学家理论的得失。在综合《吕氏春秋》《周礼》《太玄经》《唐史》《河图》《洛书》等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黄钟是三寸九分、圜钟六变、子午之数九、还相为宫等律学观点。
(二)关于十二律的基本问题(卷一至卷五)
《律吕正声》前五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律吕图解、黄钟律本、律吕之制、律本《图》《书》、律吕之义、律吕之数、律之体用、律之统会、律吕经纬等律学基本问题,对十二律的具体意义和制度进行了重点阐释。王邦直认为,律吕本于《河图》《洛书》,而黄钟三寸九分是律吕所本,“以黄钟一律言之,自具体用之全;以黄钟对十一律而言,则又黄钟为体,十一律为用,以十一律皆生于黄钟也”。
(三)关于十二律和天文历法的关系(卷六至卷十九)
王邦直用14卷的篇幅详细论述了十二律和天文历法的关系。阐述了律吕的候气之法、十二律与十二个月阴阳消长的关系,论述了律合先天、律参晷刻、律应躔次、律合天度、律应中星、律应五气、律历同道、律正闰余等内容。
(四)关于律吕和五声之间的关系(卷二十至卷二十五)
在《律吕相生》中,王邦直依据《太玄经》,论述了“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等律吕之间的相应关系;在《律应八风》中,论述了十二律跟八风的对应关系,“正北之风从黄钟之律,而黄钟冬至之气也;东北之风从大吕、太簇之律,而大吕、太簇大寒起蛰之气也……”;而在五声所起、五声之序、五声之数、五声之义、二变之由中,对宫、商、角、徵、羽五声进行了具体论述。
(五)关于历代的配乐诗歌和乐舞(卷二十六至卷三十四)
在《乐歌之节》中,王邦直论述了历代配乐的诗歌,从《诗经》到汉代的乐府,到隋唐的雅乐、俗乐,再到宋代的教坊四部、诗余和金元的南北曲;在《铙歌鼓吹》中,介绍了历代天子宴群臣之乐和军中之乐;用六卷(卷二十九至三十四)的篇幅对历代乐舞的类型、乐器、舞器、舞衣等进行了细致的论述。
(六)关于八音乐器的相关规制(卷三十五至卷四十八)
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材质所制的乐器称为“八音”。金音之制(卷三十五、三十六)论述钟的构件名称及编钟、特钟和镈钟制度;石音之制(卷三十七)论述编磬、特磬、玉磬等石制乐器及悬挂制度;丝音之制(卷三十八至四十四),先用五卷的篇幅来细述琴材的选择、琴的制作以及定徽、正弦、成宪、指法、手势、入调、还宫等相关事项;后对瑟的类型、制度、指法、歌调、谱例等进行了介绍。竹音之制分别介绍了箫、箎、篴笛、管、籥等竹制乐器,匏音之制介绍了巢笙和竽笙,土音之制介绍了埙,革音之制介绍了各种鼓,木音之制介绍了柷和敔两种乐器。
(七)关于律吕的作用(卷四十九和卷五十)
卷四十九从律以审度、律以嘉量、律以平衡的视角,分析律吕在度量衡方面的作用,认为度量衡“本起于黄钟”,都是由律吕所决定的。卷五十论述了律吕与人心正邪、天下治乱的关系,从历代典籍中摘录了30个律吕感应的例子,来说明“声音之道,实与政通,而治乱之兆,皆足听而知之”的道理。
(八)关于十二律跟《太玄经》相配(卷五十一至卷六十)
卷五十一至五十八是分叙,把扬雄《太玄经》中的八十一首、七百二十九赞的所有内容,跟黄钟、大吕等十二律、一年的二十四节气相配,以时间为序,具体详细地解说了律吕跟天文、历法、卜卦的密切关系;卷五十九至六十是总论,把律吕之数和所有的卦名、赞名集中进行解释。此外,还介绍了筮法和占法,并对卦数进行图解。
三、《律吕正声》的社会评价与影响
王邦直所著《律吕正声》于1586年写成,由其亲家黄作孚校,1594年因其同乡周如砥应诏修史,赏其书,将《律吕正声》“上于明史馆”。1608年由黄作孚侄子黄嘉善邀李维桢作序并刻印之。约30年后,王邦直外甥黄宗昌又邀林增志加序重印之。清代四库馆臣将《律吕正声》收入《四库全书存目》,并加提要。清代王士禛在《池北偶谈》中有一定记载。以后的文人学者多有引用和提及,相关的地方志和王氏族谱中亦有记载。这些文献和后来的研究者都对其进行了较高的评价。
(一)李维桢序中言道,王邦直归而叹曰:“孔子自卫返鲁,正乐,使雅颂得所。今乐之失其所,甚矣!”认为《律吕正声》“以黄锺三寸九分,取闽人李文利之说,而纠其左律为右律之非”,“三分损益,隔八相生,两者殊科,而辩诸家以三分合隔八、求上生下生损益之数为律管长短之误,卓识独悟,通灵入微,然亦仿《吕览》、《太玄》而推明之,确然有据”,做到“参伍折衷,最为精密,非以私臆索之无何有之乡,缪悠荒唐而无端崖也”,又说“今得王丞而大乐咸正罔缺”,而“以成一朝未备之典,抉千古未发之秘”。
(二)林增志指出了《律吕正声》的实用价值:“试以王子数十年之所学,与天下讲究之,箫九成、凤来仪,鼓六变、天神格,岂不万世一时!”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律吕正声》的方法实施乐教,天下可以太平。他认为《律吕正声》“理微而辨核,创千古之奇论”,也就是说它的理论精妙,辨析翔实正确,创建了千古奇论。
(三)王士禛在《池北偶谈》中说王邦直“殚精声律之学”,用“其说谓君声最清,管以三寸九分,本《吕氏春秋》,其数配之扬子云《太玄》,缕析比合,而以诸家九寸之说为非是”简单概括了王邦直的律吕学说,并引用了周如砥的话对《律吕正声》进行了评价:“班固《律历志》载即墨徐万且氏治太初历第一,而子鱼追配之于千载之后”,也就是说即墨的徐万且被班固在《汉书·律历志》中称赞是当时历法学的第一人,而现在王邦直在一千多年之后,也具有徐万且的成绩。
(四)《明史·乐志》中说“明自太祖、世宗,乐章屡易,然钟律为制作之要,未能有所讲明。吕怀、刘濂、韩邦奇、黄佐、王邦直之徒著书甚备,职不与典乐,托之空言而已。”也就是说明朝从明太祖和嘉靖皇帝以来,虽然朝廷的乐章制度多次改动,但是钟律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却一直没有明确。吕怀、刘濂、韩邦奇、黄佐、王邦直这些律学家们虽然写的书很完备,但他们不负责制定乐章制度,所以他们的理论没有能够实施。
(五)《四库全书总目》关于《律吕正声》的提要用“其书以卦气定律吕,推步准之《太玄经》,分寸准之《吕览》,故大旨主李文利黄钟三寸九分之说,而独斜其律,以左律为右律。又以三分损一、隔八相生截然两法,而力辨古来牵合为一之非”来概括了《律吕正声》的主要理论,并说《律吕正声》具有“援引浩繁,其说甚辨”的特点,是“笃志研思之作”,但“维桢《序》述其欲比孔子自卫反鲁,使雅颂得所;邦直《自序》亦称千载之谬可革,往圣之绝学不患于无继”,这样的论述“未免过夸矣”。
实际上,王邦直善于学习,喜欢史书。罢官回家后并没有怨恨,没有消沉,而是忧国忧民,忧律吕之失传,伤诸儒之傅会,思律吕之教化。因此,欲仿孔子自卫返鲁,正乐,使雅颂得所。于是,孜孜不倦,阅读了大量史书,乃敢会众说而折衷之。其目的是想刊正诸儒见解,恢复和传承古代的律吕制度,以助大乐,以维护社会秩序。
但现在看来,王邦直的《律吕正声》是一部律吕政论和乐舞纪事著作。他追根求本,援引浩繁,集历代研究之结果会众说而折衷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律学理论。尽管形式上能够自圆其说,但研究方向和方法上偏离了音乐律制,其律学思想是混乱的,没有真正解决“黄钟往返”这一律学难题。他主要是从律吕要义和天文、历法、阴阳、占卜以及候气、卦气等关系上说明了律吕之制及其重要性,更多体现在社会学意义方面。当然,王邦直的《律吕正声》汇集了诸儒观点,对于廓清历代律吕之争大有裨益;他的研究精神值得学习和借鉴;他的思维方式为现代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他记载的诸如舞蹈编排、乐器制作及演奏等内容,对于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承、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