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主题班会创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4-08-15高连宏
高连宏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所谓主题班会,是指以班集体为单位进行的、具有鲜明主题的班级集体活动。主题班会是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辅导员进行学生班级管理的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大学生展示个人才华的一个重要舞台。然而,在现实工作中,高校主题班会在组织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对策。
一、加强高校主题班会创新的目的与意义
1.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参与度
通过创新高校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全程参与主题班会。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他们自我表现的需要,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化为现在的主动参与,更为重要的是营造了开明、民主的教育氛围。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使学生对于教育主题把握更透彻,由此便能把外在的要求转化成内在的信念,从而实现主题班会的教育目的。
2.有利于提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主题班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具有鲜明的主题,而且多是在具体的道德情境中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地训练和陶冶,引导学生进行广泛且深刻的思想交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生成为新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增强班级凝聚力,打造和谐班集体
主题班会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渠道和阵地,班会的组织安排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以及态度倾向符合主流价值观。通过主题班会,可以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真诚交流,打造和谐班集体。
二、当前高校主题班会的现状
1.学生主体意识不强,参与性差
高校主题班会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但就当前的工作实践来看,大学生对于班会的参与意识不强,无法突出其主体性。在更多的主题班会开展过程中,辅导员老师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主题班会变成了辅导员老师大行说教的时刻,造成大多数学生不能展现自我,氛围呆板乏味,从而引起学生的逆反与厌烦心理,教育效果不突出,使得主题班会变了质。
2.主题针对性不强
主题班会,顾名思义,就是班会是围绕一个既定主题开展的。因此,主题班会的主题确立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确立主题时,要贴近现实,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内容要真实、实在。但是,不少辅导员组织的班会主题不仅形散而且神散,各个方面的内容都有,但各方面的内容都不够详细。由此导致活动针对性不强,弱化了班会的教育意义。
3.主题班会形式陈旧单一
主题班会的效果与形式是紧密联系的,有了好的班会形式可以事半功倍。当前高校的主题班会基本还是传统的老方法,如辅导员老师讲话,学生代表发言等。随着时代的变化,原有的班会形式已无法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无法提高。
三、如何加强高校主题班会创新
一是要创新思想。辅导员应该高度重视主题班会的价值与意义,认真挑选班会主题,开阔思路与方法。作为引导者的辅导员如果从根本上重视起来,必然会为学生带来极具吸引力的主题班会活动。
二是要创新主题。主题的选定应有针对性、计划性、系统性、教育性与实践性。辅导员可根据想要达到的教育目标,选择当下为大学生所热衷的话题来展开探讨,从而使主题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融入到主题班会中来,最终达到想要达到的教育目的。
三是要创新形式。主题班会形式应不拘一格,可以采取的形式主要有:模拟扮演式、咨询问答式、专题报告式、节日纪念式、现场体验式、经验交流式、成果汇报式、才能展示式、专题辩论式、实话实说式、娱乐表演式、总结归纳式等。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主题班会应切忌过分追求形式,因为过多的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降低了主题班会的教育性,使主题无法凸显。无论选择何种形式的主题班会,都应达到使学生的主题意识、行为能力、情感态度得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主题班会的开展是一门艺术,从主题内容到表现形式,从总体规划到分层展开,都必须仔细周密的考虑。如何充分发挥主题班会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主题班会开展的方式方法,总结主题班会开展的经验教育,是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1]修伟杰.高校主题班会开展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风,2010,(11)(下).
[2]范蕊,李世康.高校主题班会的定位及具体实现[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3]陈跃.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德育园地,2008,(11).
[4]江天桥,胡延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4).
[5]刘清林,王文清,甘正德.高校主题班会的创新研究[J].理论导报,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