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角下加强大学生海洋权益教育路径之探讨
2014-08-15付开国
张 智,付开国
(湘南学院 思政部,湖南 郴州 423000)
一
(一)我国海洋权的现状
1.我国海洋领土广大、海洋资源丰富,但海洋利用比较落后。我国有21800千米的陆地边防线和1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6500多个沿海岛屿。海域面积广阔,整个海域自然地分布范围南北跨38个纬度,东西跨24个经度。根据 《联合国海洋公约》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我国有300平方千米的海洋领土,差不多是我国陆地面积的1/3,这片蓝色国土是我国领土主权和权益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海域有海洋生物两万多种,海洋鱼类3000多种;滨海砂矿资源储量31亿吨;海洋可再生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尤其是,中国海域作为环太平洋油气带的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能源,海洋石油储量约2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4万亿立方,“2010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38439亿元,占全国GDP的9.7%。”①同时中国进出口贸易的85%以上都依赖于海洋运输,海洋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与世界大国相比,我国海洋产业和海上利用都明显落后。
2.我国海洋权益面临严峻的挑战。(1)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域划界矛盾与冲突日趋严重化。目前中国与邻国间存在海洋国土争议并且海洋国土权益受到严重的侵犯,围绕海洋国土利益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政治地理格局。以环中国海地区的形势为例,中国海周边地区有11个国家,这些国家之间至少有十多处海域边界争议:如中国与日本、韩国之间在东海的争议问题;中国与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文莱之间在南海的争议问题等等。(2)我国海洋领土主权争端日益复杂化。“我国海洋国土理论上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而这300万海洋国土,有约150万存在争议。”②主要表现为岛屿争端;日本拒不承认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在南海的南沙群岛,越南侵占了28个岛屿,菲律宾侵占8个,马来西亚侵占4个,中国实际控制的只有8个,其中还包括了中国台湾控制的太平岛。目前在海洋领土争端方面,我国面临7国8方的局面,国际形势较为复杂。(3)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日益国际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所面临的海洋权益争端国际化风险不断增大。南中国海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被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之中,被美国列为要在世界控制的16个海洋咽喉要道之一。美国对南海问题的政策已由 “消极中立”转变为 “积极中立”。在东海问题上,宣称钓鱼岛在美日联合安保范围之内。东海地区被日本视为传统势力范围,东海交通线被看作是日本的生命线,因此,日本以 “确保海上航行自由”、 “反对使用武力”为借口,积极涉足中国东海事务。加之印度处于自身的利益与目的对中国南海权益的干涉与渗透,使得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挑战处于复杂的国际化场景中。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权益争端的原因
1.历史原因。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主权管辖,这是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的,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包括南沙群岛的中国大部分地区。而 《开罗宣言》和 《波茨坦公约》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给中国,这自然也包括南沙群岛。1946年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并立碑纪念,派兵驻守。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台湾,澎湖列岛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交还给中国,对于这一历史经纬,世界各国都十分清楚,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国际实践中,美国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不存在南海争端问题。但是随着1982年 《海洋法公约》的制定,国家管辖范围内的海域明显扩大,南沙的周围邻国纷纷觊觎南沙群岛,悍然侵占南海海域,抛出南海问题 “国际化”,并提出用 “南极模式”解决南海问题,悍然侵占中国海洋权益。
2.经济利益原因。1969年国际地质勘探发现南沙群岛一带藏有超过200亿吨的油气储量,基于经济利益,越南、菲律宾等国才提出对南沙群岛的主权要求。上世纪70年代中国南沙群岛遭到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的抢夺,由此引发了中国与部分国家军事摩擦。考虑到周边国家争夺南沙群岛主权的时机,为缓和南海紧张的气氛,为我国改革开放赢得一个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上世纪90年代中国正式对南海争端提出了 “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如今,这些国家已经在南沙群岛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由此尝到甜头的诸国,更加变本加厉,纷纷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大增,军事力量也水涨船高,引起了侵占我国南海的一些东盟小国的恐慌,因此相关国家想趁局势完全没有明朗之前,企图将其合法化,永久化。加之,南中国海——全球三分之一的海上贸易都要途经该海域,其中近半能源资源运往日本,韩国和中国东北,南中国海为中国提供了途径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进而进入从东非到东南亚整个伊斯兰世界的通道。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为了节制和延缓中国的崛起,拉拢南海诸国,也欲将南海问题国际化。
二
(一)正确认识海洋权益的战略价值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价值,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作用。首先,从海洋的经济和战略价值来看,海洋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大动脉。海洋成为世界大国攫取财富的通道和场所,特别是随着陆上环境的恶化和陆地资源的日趋枯竭,海洋成为各沿海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空间,国际间海洋国土的争夺也日趋白热化,海洋和海洋问题将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和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重要因素。其次,近代世界大国的崛起,无一不与其海上强国地位的确立相关,公民强烈的海洋意识则成为海上强国公民的思想基础。再次,大学生海洋权益意识的强弱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是他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所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海洋权益意识尤为必要。
(二)靖海安邦是提高大学生的海洋权益意识的主要内容
“海波不平,国家不宁。中国近代多次遭受帝国主义的海上入侵,造成深重的民族灾难,警示我们要高度重视海洋安全”③。高校大学生的海洋权利意识现状突出表现为:第一,大学生对海洋的国土意识淡薄。据国内媒体报道,2009年初,菲律宾悍然宣称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屿为该国领土,媒体为此对我国大学生的海洋意识进行调查,结果明显存在 “知识储备不足和行动力不足”的问题,23%的受调查者表示从未听说过黄岩岛,而接近80%的受调查者不知道黄岩岛的正确位置,仅有19.7%的人知道黄岩岛属于中沙群岛。近年有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某城市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版图只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域国土面积,而不知道300万平方千米余的管辖海域。在李华等 《大学生海洋权益调查分析》的调查中,有2.6%的人认为荒无人烟的小岛我们可以弃之不要;上海市 “东方绿舟”教育基地知识大道上的中外历代名人雕像,其中伟大航海家有哥伦布,却没有郑和……这种种表象在本质上都反映了我国大学生海洋方面的权益意识薄弱。第二,当代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海洋价值观。当前不少大学生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也多局限于海洋渔业捕捞和海上贸易通道的安全,对海洋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全面的海洋价值观。海洋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在地球上最后一块战略接替区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同时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新的空间。在人口快速膨胀和陆地上可利用空间与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海洋空间的开拓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缺乏正确的海洋价值观,不能真正了解海洋的自然规律,也无法形成正确的海洋环境意识,在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只是向海洋盲目地索取,与 “对海洋既要开发又要保护,与海洋和谐相处”的国际通识还相差太远。因此,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海洋权益意识教育至关重要。
(三)高校国防教育中强化海洋意识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海权意识
“海权”也被称为 “海上力量”,它是指为确保国家合理利用海洋和开发海洋,确保国家在海洋方向上谋求持续发展的各种物质和保证力量的总和,它不仅指海上军事力量,还包括海洋科技力量、海洋工程力量、海洋决策咨询力量、海洋经济力量等。由于海权意识淡薄,我国近代错过了由马汉 “海权论”的提出而掀起的现代海军建设思潮,致使中国的海上力量长期落后于西方。北洋水师的昙花一现使旧中国重新回到了有 “海”无 “防”的状态;新中国成立后,海上力量也长期滞后于陆军和空军。在邻国侵占我国海岛 (海域)、掠夺我国海洋资源的频繁事件中。我们未能做出以海军实力为依托的长效的、连续的、稳定的政策性反应,甚至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早已提出的 “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实际上造成了 “放弃主权、任人开发”的局面。我国大学生海权意识不强,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意识认识不到位,忽视我国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新要求,更无法从长远战略上认识建设海上强国的意义。近期不少大学生对我国斥巨资建造自己的航母颇有微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大学生的海洋意识已滞后于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海上强国的宏观战略。基于此,在当前高校国防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拓展海洋意识教育以增强大学生海洋权益意识无疑非常必要。
三
海洋梦是复兴 “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高校应围绕 “中国梦”主题,在国防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海洋权益教育,让他们了解我国的 “海洋国情”,正确认识海权争议,树立正确的海权意识观,增进维护国家海权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言之,就是要将大学生的海洋权益教育与 “强国梦”、 “强军梦”、 “和谐梦”、“海洋梦”等 “中国梦”结合起来。
(一)要把高校大学生的海洋权益教育与 “强国梦”结合起来
“强国梦”是中华民族在本世纪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和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强国梦”离不开海洋。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世纪,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海洋,培养和树立大学生蓝色国土观、大领土观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海洋权益争端不仅是资源的争端,也是主权的争端,更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它不仅关系到国家领土完整,还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为此,高校国防教育应把海洋知识,海洋权益教育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刻的显著位置来加以把握和落实。
(二)要把高校大学生的海洋权益教育与 “强军梦”结合起来
“强国梦”离不开 “强军梦”。 “强军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军梦”离不开教育,离不开人才。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保卫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要建设一支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新型的人民军队,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而大学生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海洋权益意识的强弱也直接关系到军队建设和长远发展。要解决海洋权益争端必须加强建设现代化的海上力量,就这个意义而言,东海、南海的海上争端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国家海上力量的争端。由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强大的武力支持,经济建设只是空中楼阁,善良和忍让是维护不了中国海洋国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为此加强海上力量刻不容缓。海上力量的强大,关键是要造就一批思想好、业务强,具有战略眼光的高素质人才并充实到军队中去,这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义务,也是高校支持国防建设的具体体现。
(三)要把高校大学生的海洋权益教育与 “和谐梦”结合起来
“和谐梦”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位一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社会和谐需要世界的和平和国家的稳定,稳定的局面不是靠忍让和谦让得来的,而是要通过不断的斗争、不断地发展。政局要稳定、经济社会要发展就必须营造一个安全团结的局面,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要敢于向一些危害我国主权和国家安全利益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这就需要广大的肩负未来祖国复兴重任的有识之士和广大大学生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为此必须把海洋权益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培养造就一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使 “中国梦”之 “和谐梦”成为现实。
(四)要把高校大学生海洋权益教育与实现“海洋梦”结合起来
“海洋梦”是走向世界的 “强国梦”的重要途径。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的71%以上,这里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并在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上占有举足轻重位置,是世界所有面海国家积极开发的 “蓝色疆土”。所以,海洋教育要善于从海洋历史与现实中寻找契机,让学生意识到 “海洋梦”也是 “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海洋业绩。我们曾拥有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早80年的明代郑和下西洋 (公元1405—1433年)。我们有第一个发现南海的中国海洋者,有第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绘制指引中国渔民出海打鱼的海洋指南 《更路薄 (簿)》;我国的造船技术和海洋技术堪称世界一流,当明朝的中国渔民到南沙捕鱼时,连南沙周边国家渔民的影子都没见着。我们民族曾有过很强的海洋意识和开放意识④。要善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怀有一种强烈的海洋情感来积极关心并理性认同中国海洋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以及基于这一认同所担负的保卫国家独立,维护国家尊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海洋梦”而努力的基本政治责任。
注释:
① 国家海洋局:《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② 朱峥:《中国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中有52%与邻国有争议》,《国际先驱导报》,2009年10月24日。
③ 冯梁:《论21世纪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深刻内涵与地位作用》,《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第1期第71-79页。
④ 尹伶俐:《论海洋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