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4-08-15杨汉民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政治

杨汉民

(衡阳师范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系,湖南 衡阳 421002)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发挥其对现代社会的应有价值是当今研讨的一个重要话题。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的重大任务,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作了重要论述。切实把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高校是重要载体。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除了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还应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此更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明确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代代中国人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历经种种变迁之后的稳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其中包含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与精神标识。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三个倡导,即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望。“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和对中国优秀价值理念的概括、提升,如此才会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也才能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

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能否树立核心价值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快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只有以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提高对复杂社会思潮的判断能力,实现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知与自觉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经历各种磨难而屹立不倒的力量源泉,包含有自强不息、精忠爱国、以民为本、诚信友善、勤俭廉政、克己奉公、仁爱孝悌、和谐互助等众多优秀理念,它们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只有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构建适合中国实际和反映国人共识的,引导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价值体系,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相当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而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教育却难以深入他们的课堂和头脑。如果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并着力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就素质全面的新生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然会成为一句空话。通过相关的实际调查,竟然有50%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或了解得不多,有22%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或不起作用,有30%的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模糊不清,有3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无味甚或可有可无,但也有60%的学生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丰富多彩并积极融入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键是怎么优化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来提高学生认知。如此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努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贯通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各个环节,有助于构建一种互融互补、相辅相成的教育模式。通过引经据典并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避免许多概念化、理想化的说教,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步提升,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目的。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学有所成。“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化重的特点,加之教学过程中多用政治性术语说教,难免使其教育的内化效果受到限制”[3]。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并渗透于其中,道古论今且史论结合,可以增加趣味性和思想深度,也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提升教学实效性。中国人具有共同的社会生活基础,对民族传统文化存在心理上的亲近感和易接受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方,都是在民族传统文化的统一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有着基本相同的文化意识和心理积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历史发展,也贴近民心民意。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常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有针对性的开展说理教育,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明确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既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授,又注重人文精神的传承,把历史、现实、理想贯通起来,把国家、社会、个人统一起来,既给学生以知识的力量,也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要探索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大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畅所欲言,在相互争辩中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自觉树立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以达到实现自身价值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相统一”[4]。

2.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育人效果。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教育提供了便捷的辅助手段,有助于大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资源;另一方面也因其开放性、自由性和娱乐性等特点,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除了占领现实的教育阵地,还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育人效果。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注意现实环境教育与虚拟环境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经常提醒和引导大学生浏览健康有益的网站网页,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管理,并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网上信息的审查监督,及时过滤黄、赌、毒等有害内容,打击取缔非法网站,净化网络空间,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为中华传统美德与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优越的网络环境。学校在建设自己的校园网时,应开设富有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宣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与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做到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于一体,并鼓励大学生在网上自由交流心得体会并及时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大学生乐于其中并能获得视觉与心灵的美感,从而为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还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一支既懂教育艺术,又懂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以实现校园内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3.突出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重要功能。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进行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除了打造精品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受到启发和产生共鸣,课内教学所获取的理论知识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综合性较强,既涉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知识,又跟改革开放的实践及社会热点问题紧密关联。与此相关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也不只是理论形态的,而必须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感悟和理解。除了在校内组织学生参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讲座、论坛、座谈、竞赛、展览、汇演等系列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或农村作实地调研,参观历史名胜古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刻认识文化传统与价值共识的巨大作用。这对陶冶思想情操、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实践能力、培养优良学风乃至疏导消极情绪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党教育方针一贯强调的重要内容。要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所认知并践行,就必须密切联系大学生实际,通过调查访问、专业见习、社会体验等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来提高觉悟和升华思想,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转化为自觉的行为,真正达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要求。

4.着眼于各方面力量的统筹协调。现在很多高校突出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目的在于吸引学生就读和能够充分就业,认为学生只要有一技之长和顺利找到工作就是教育目标的实现。如此造成的一个不好后果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松懈,更没有找到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的平台和有效模式。市场激烈竞争的实质是复合型、适应型和开拓型的人才质量竞争,除了专业特长,必须在德育上给大学生全方位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能够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是学校必须加以重视,真正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十八大会议的精神要求,不能光停留在形式上或口头上,而要从组织机构到学科建设、课程体系等各个方面达成共识并制订具体措施,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列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共同体现到学校的育人目标、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之中;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从事民族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的科研项目并提供经费开支;要充实图书资料,经常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大学生时刻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独特魅力;要组织成立相关的学生社团,委派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他们开展学习或竞赛,吸引更多的学生踊跃加入并促进彼此间的进步;要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坚持日常渗透式教育,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把学生的学业成绩、道德表现和成长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调与通力合作,只有形成以学校党政领导和共青团干部为核心,以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为骨干,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为主体的工作合力,才能保证全方面全过程的教育效果。

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和动力之源,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是加快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当前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并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模式,不仅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容并将其转化为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民族形式,同时也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高综合能力,进一步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12.

[2]欧阳军喜.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 (3):12.

[3]薛玉琴.关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9):179.

[4]冯刚.着力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J].高校理论战线,2012 (9):7.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政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