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对外开放战略优化升级探析——兼论长沙在“一带一部”建设中的战略定位
2014-08-15何六生
何六生
(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湖南,长沙410006)
长沙作为内陆省会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面临与日俱增的外部压力和内生动力。积极主动地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升级,借力国家战略,把实施开放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不仅是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最有效办法,也是推动城市转型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开放型市场、开放型社会,实现“开放崛起”的必由之路。
一、深化长沙对外开放战略升级的再认识
1.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化为城市对外开放战略升级提供了新机遇。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商品、服务、金融、人才、知识等等的全球化趋势,全球化的流动继续深化。新兴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服务贸易在全球迅猛发展,同时区域合作和一体化竞争将进一步加深,这为长沙加快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当前,长沙已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必须从主要依靠自我积累的内源式发展转向内外联动的开放式发展,发挥对外开放的生产力乘数效应,将“扩大开放”升级为“充分开放”,使之成为带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两型”社会建设、城乡区域统筹的重要动力。
2.国家开放战略的优化为城市对外开放战略升级提供了新支撑。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考察工作时,希望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简称“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当前,国家支持长沙中游城市群、长江开放经济带、长株潭“两型社会”和湖南“一带一部”建设,使长沙从开放“末端”归位于“前沿”。长沙须重新审视自身区位优势,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升级,以市场配置资源的“帕累托改进”,着力打造区域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之市、两型引领之市、秀美幸福之市,强力实施产业倍增、收入倍加、城乡品质倍升,加快现代化进程增添开放动力。
3.转型创新发展的压力为城市对外开放战略升级提出了新要求。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长沙经济结构调整面临与日俱增的外部压力和内生动力,被迫调整和自觉调整两种力量正在汇集,长沙遭遇着增长困惑和转型压力。从经济开放度看,2012年长沙进出口总额86.9亿美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16位,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排第4位,进出口总额只及南京、成都、郑州、合肥的 1/6、1/5、1/4、1/2。外贸依存度为8.7%,远低于全国47%的平均水平。实际利用外资29.77亿美元,排全国省会城市第8、中部第3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额仅5%左右。要完成好转型发展和加快发展的双重任务,长沙必须以扩大开放为主线,提升开放层级、调整开放结构、丰富开放内涵,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开放承接资本、产业、技术和服务转移,以化解资源环境和要素制约,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努力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二、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构建对外开放战略新棋局
近年来,长沙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开放型经济和改革红利。长沙是湖南“一带一部”的首位城市,过渡带首先是在长沙过渡,结合部也首先在长沙结合。实事求是地看,长沙的差距在开放,希望在开放,潜力也在开放,长沙当找准战略定位,发挥自身在“一带一部”建设中连接交汇的战略支点作用,以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为目标,以开放升级激活力、增动力、谋出路,努力把省会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区、“一带一部”的核心区、科技创新的示范区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区,始终走在全省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的前列。
1.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手抓,逐步实现对外开放由粗放型开放向集约化开放转变。一是提升“引进来”的水平,加大长株潭整体营销力度。长沙应以强烈的省会意识和担当使命,立足区域经济一体化,高度全面深化“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整体营销,整合利用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会展平台等资源,统筹推介长株潭城市群的综合优势与区域价值、规划发展远景、产业基础与政策资源,提升区域吸引力,推动利用外资内涵式发展。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加大产业链高端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更优环境吸引跨国公司以长沙为基地进行业务整合,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以人才加项目的方式积极引进国外智力资源,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助推长沙工业制造向工业创造跃升。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境内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外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上市企业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为长沙经济发展注入持久活力。二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长沙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加强对总体经济发展的引导和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加强对外投资合作。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国际化投资和经营,联手内外资企业开发市场、技术和标准,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大力发展境外工程总承包项目,推动优势企业有序向境外拓展,牢牢把握海外低成本并购机遇,获取技术研发能力、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鼓励长沙企业向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推广湖南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品,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与合作。加强与上海自贸区对接、联动发展。上海自贸区建设为湖南省和长沙企业对接国际市场提供新的平台,应尽快对上海自贸区的有关政策优势点和实施方案进行汇总研究,并与湖南和长沙相比较,罗列出哪些是湖南可以改进提升的,哪些是可以通过政策创新来实现的,哪些是可以向上争取的等等,以改善效率、调整政策,支持相关中介服务、协会、商会发展,营造有利于企业“走出去”的人才、信息、金融等服务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对外投资合作的应急处置机制,创造湖南和长沙发展的新优势。
2.扩大“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结合,逐步实行对外开放由招商引资拉动向开放模式创新驱动转变。实践证明,以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已成为长沙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安置就业的重要渠道、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推力。我们必须以全面扩大开放为主题,通过开放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承接产业、技术和服务转移,以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两型社会建设、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借鉴发达地区以开放升级促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加快长沙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一是不断优化对内开放的地区结构。长沙要把向沿海 (珠三角、长三角)和内陆开放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着力打造区域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既向沿海拓展空间和市场,又向内地拓展腹地和通道。长沙各类开发区(即“六区十二园”)作为生产力布局的节点和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外向型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开发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以各类开发园区为平台,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吸引东部沿海地区的资本、技术和人才,有序地承接产业转移,用一流的投资环境创一流的投资效益,使开发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孵化器和重要基地,带动区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成为长沙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策源地,充分发挥园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参与沿海开放的同时,长沙既要借力国家战略,主动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把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紧密结合,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也要积极参与西部地区特别是沿边地区开放开发。二是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的国际渠道。在开放取向上,长沙要以先行先试的拓荒牛精神,通过深化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实现由“政策洼地”向“环境高地”转变,不仅要承接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更大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要从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的市场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市场开放,从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的开放,以引进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为招商引资的战略方向,加快形成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核心技术的产业集群。在巩固和开拓欧美日韩市场的同时,积极加强对东盟、中亚等地区的国家开放,利用国际市场促进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发育和发展。
3.发展“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两促进,逐步实现对外开放由规模扩张向结构升级要素优化转变。要立足围绕扩大出口和转变对外出口增长方式,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操作层面上,要从单纯注重实物贸易(商品贸易)转变为实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相结合。特别是要借国家海关总署在全国海关实施货物通关模式从“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拓展到“属地申报、属地验放”的机遇,全力扭转长沙开放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以长沙金霞报税物流中心建设为龙头,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现代化物流系统,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实现外经贸的经营主体多元化、商品结构高度化、贸易方式多样化、市场布局合理化和管理方式现代化。一是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培育开放型自主创新体系。要以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宁乡经开区、浏阳经开区四个国家级开发区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强科贸、技贸、工贸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金为依托,技术引进与研发相结合,面向国际市场的创新体系。自主创新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将技术变为应用,让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科技人员要与企业家结合才能使技术完成“惊险的一跃”,而政府要在体制上促进这种结合。要加快发展技术贸易,积极推进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争取在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生物工程、新材料和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领域的重点出口产品开发和经营上取得突破,建立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生产基地。加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高纺织、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的力度,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把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形成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出口商品群。二是加快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进程。当前,在扩大内需、拓展国际市场中,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作为重要内容,并通过提升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要以长沙获批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城市为契机,用开放的思维,改革的方法,创新的举措,破除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各种制度性障碍,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为各类产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释放服务业的内在活力和潜力。继续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现代服务和管理经验,重点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高技术服务业、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企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量和辐射力,扩大服务贸易规模,着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实现长沙对外开放的永续发展。
[1]杜家毫在长沙市人大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N].长沙晚报,2014-2-12.
[2]易炼红.全力推进“六个走在前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之市、两型引领之市、秀美幸福之市 [N].长沙晚报,2013-9-25.
[3]长沙市委办公厅.放眼“三度”开“三篇”——对长沙城市首位度、开放度、美誉度的分析与思考[N].长沙通讯,2013-11-19.
[4]王慎之、黄祖祥.对外开放的生产力乘数效应[J].学习与探索,1992(2).
[5]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加快形成湖南科学发展新格局[N].湖南日报,20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