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机制——基于“中国梦”的视角

2014-08-15霍静娟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中国梦宿舍育人

霍静娟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454000)

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描绘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到21世纪中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为了鼓足干劲,201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1]。习近平强调:“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习近平用“三个必须”来指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每个国人的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后备力量。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关心、关注广大青年。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中国梦”来引领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以“中国梦”为指导,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梦”是强国梦、复兴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上的理想追求,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中国梦”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是共同理想与伟大实践的有机统一;“中国梦”确立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价值坐标,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思想领域出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以及意识形态的交织等新形势,因此,必须创新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途径,通过学校领导与学生座谈制度,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人生志向、科学规划专业发展道路、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梦”只有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努力实践中才能实现,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认识。通过纪念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会等形式,使大学生不断加深对党的历史、党的知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加深对党和国家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荣誉感和民族责任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与国情、锻炼毅力与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号召大学生加强实践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丰富阅历、接受考验,要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采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红色教育基地、举办形势政策报告会等形式,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与人生价值取向,引导他们正确驾驭人生的航船。

二、以“中国梦”为指导,扎实推进基层班级建设和宿舍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拥有了美好的理想和梦想,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长成才愿望,才能让我们的个人梦飞得更高远、人生舞台更广阔、活得更精彩。基层班级作为大学生身份认定的载体,能辐射所有学生,是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坐标尺,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氛围的形成,并给予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的基层班级建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是一种隐性功能。随着社会发展、高校扩招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高校的教育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班级管理也日益复杂,许多在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下形成的良好的工作方式、方法,在新形势下受到了挑战,在现阶段,加强基层班级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扎实推进学生基层班级建设,以班级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班级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服务学生的功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凝聚班级力量,引领全体同学共同进步和提高;在班级建设中,组织开展以“青春、健康、和谐、进取”为主题的“特色班级”评选活动和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标兵评选与表彰活动,促进优良班风学风和班级文化的形成,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提供优质服务。

宿舍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的重要场所,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健康人格、优良品质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延伸、社会文化的缩影,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及社交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生思想火花最容易碰撞的地方。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宿舍文化作为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必须认真研究高校学生工作和学风建设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因此,要充分利用宿舍阵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宿舍文化建设,通过开展“文明宿舍”、“雅室评比”等活动,不断优化宿舍环境,营造温馨、团结、向上的宿舍风气和良好的育人氛围,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以“中国梦”为指导,牢固树立全员育人理念,努力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中国梦”是同心共筑的梦,必须凝聚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同时,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可见,培养人才是一项系统工作,全员育人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经之路。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全员育人,就是按照统筹兼顾的方法,充分动员和发挥高等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依托不同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岗位为平台,努力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以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强化师德教育,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开展师德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以立德树人为重点的全员育人工作。此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着力把“中国梦”教育作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中国梦”为灵魂,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示范、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渠道教育功能,使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定正确的立场、坚持正确的观点和掌握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能够正确处理好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关键环节。作为学校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可以采用主题讲座或报告等多种形式,以校领导、学院领导为主讲人,围绕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发展等方面,在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人生志向、专业道路和生活态度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消除思想困惑和解决实际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全员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既是服务者也是教育者,他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因此,后勤工作人员也要充分认识学校后勤工作的教育属性,始终围绕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牢记“服务育人”宗旨,主动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要求,解决实际问题,以优良的管理、优质的服务做好育人工作。

四、以“中国梦”为指导,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中国梦”是科技梦、创新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创新手段和方法,需要转变思维和思路,需要我们占领网络新阵地。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上网时间延长化、上网场所寝室化、网络依赖明显化等不良现象和错误倾向,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观念,注重运用多种形式的综合教育,拓展载体,发挥各种育人渠道,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使大学生上网更加文明、有序、健康。

首先,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在空间上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和覆盖面,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以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要以互联网为载体、积极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因势利导,注重正面宣传引导,保持校园网络文明健康、内容丰富、充满活力,把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加强网络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鉴别能力。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网络法律教育等,增强大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的选择能力、批评能力和防范能力;开展网络教育的讲座,增强大学生在网络媒介面前的主体性,提高思想认识,降低依赖性,从根本上消除网络的负面作用。

再次,要建立和完善检查制度,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大学生签订宿舍网络协议,约束大学生上网的随意性和无限制性;加大检查力度,制定有效的奖励措施,组织学生干部、党员进行不定时检查或抽查,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鼓励;要主动关心那些多次违反规定的大学生,了解和分析他们上网的真正原因,并积极帮助和引导他们走出困境;要开展“大学生宿舍文化节”、“文明宿舍评比”等多种形式的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友爱互助的意识。

“中国梦”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中国梦”的实现在于青年,实现中国梦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之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是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新的内容,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拓宽教育渠道,利用好课堂教学主平台、校内各种媒介,组织开展好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学习中坚定信仰,在活动中升华理想,在实践中勇担责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

[1]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1).

[2]胡少诚,仲启群.“中国梦”视角下的大学育人工作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

猜你喜欢

中国梦宿舍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热得快炸了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一个都跑不掉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