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德山区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4-08-15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宁德山区旅游业

詹 岚

(宁德师范学院,福建 宁德 352100)

宁德地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现辖六县(寿宁、霞浦、柘荣、屏南、古田、周宁)、两个县级市(福安、福鼎)、一区(蕉城区)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宁德山区主要指屏南、周宁、寿宁、古田和柘荣五县。山区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有着国家5A级景区屏南白水洋·鸳鸯溪旅游区和国家4A级景区周宁鲤鱼溪·九龙漈旅游区等,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到来。

1 宁德山区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宁德山区由于受地理区位、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条件等的制约,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旅游开发程度不深,很多景点养在深闺人未识,与宁德沿海地区和省内其他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相距甚远。

1.1 产品结构有待提高

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是区域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虽然宁德山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是旅游产品并不丰富。产品开发往往只是针对旅游景点,其他旅游产品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旅游产品特色不够鲜明、专业化程度不够,更多的是侧重对自然生态风光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对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且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以简单的静态观光型和浅层次的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为主,体验性的专项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未能形成系列配套和层次分明的旅游产品。旅游购物在宁德山区也是一个薄弱环节,购物的发展需要更深地挖掘本地的文化内涵。目前该地区的旅游商品严重缺乏,以土特产品为主,但缺乏地方特色和独特个性,在市场上无法占据主流地位;研发力量也十分薄弱,缺乏专业的旅游商品研发机构,经费与人才匮乏。

1.2 旅游人才储备不足

近年来,宁德山区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尤其是屏南县和周宁县,对于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剧增,但旅游从业人员的供给、培训却严重滞后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山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在接待上显得力不从心,而且针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完善。

以寿宁县为例,该县旅游队伍人员少、专业人才缺、素质不高。全县持证导游17人,而专职人员才3人,且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较差。导游队伍对县情、市情尤其是当地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了解知之甚少,难以调动游客的兴趣。屏南天外天国际大饭店为四星级酒店,成立于2007年,目前员工346人,其中管理人员54人,技术人员41人,服务人员251人,其人员流失率在服务人才方面达到45%。员工高流失率给酒店带来成本增加、业务损失、服务质量降低和影响士气等诸多问题。同时旅游人才的缺失还体现在旅游服务人才、酒店人才、景点策划与包装人才、对外宣传人才、文化开发人才、古民居开发保护人才等方面。

1.3 旅游设施有待完善

首先,交通问题制约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一些主要景区(景点)没有较好的旅游道路,景区可进入性较差。其次,旅游配套设施严重滞后,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薄弱,旅游企业“小、少、弱、差”缺乏竞争力。目前,宁德山区普遍缺乏有特色的星级饭店(宾馆),旅行社数量少,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亟待提高。如寿宁县目前没有星级饭店(宾馆),旅行社只有2家。周宁县宾馆数量少,档次低,价格高。在旅游旺季,由于没有大型的旅游集散地,住宿及车位紧张、购物店及餐饮店缺乏、观光车不足等一系列配套设施滞后问题更为凸显。

目前景点的硬件建设基本停留在基础设施方面,景区配套设施还比较滞后。区域内交通及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路网还不够完善,路况较差,阻碍了旅游的区域发展。一些旅游线路设计重复,缺乏新意。景区内服务中心缺乏,软件有待进一步提高。景区景点还是以游览为主体,功能单一。

1.4 旅游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目前宁德山区各县市之间缺乏系统和全局观念,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直接导致整合难度大。各县市不能充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投入经费少,旅游资源开发滞后。同一景区内,旅游部门很难协调其他管理部门,造成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缺乏全面、统一的管理手段,行业管理和行政约束能力较弱。

同时,旅游经营机制不灵活,宁德山区旅游市场化、产业化、集团化程度不高,吸引社会资本能力不强,使得宁德山区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 宁德山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宁德山区具有旅游资源优势,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越,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因此,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旅游业能够在山区县域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2.1 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旅游业是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并与诸多行业息息相关的综合性产业,因此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刺激并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比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保险、金融、饮食服务、文化卫生等。宁德山区可以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来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山区经济的持续增长。

2.2 改善山区基础设施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旅游业的发展能加速山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山区交通条件,促进通讯、物流、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12月宁屏二级公路开通,宁德往返屏南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为1个多小时,游客从宁德经此路至福建省十大旅游景区之一白水洋的行车时间缩短2个小时。2011年12月省道304线宁古公路提前竣工通车,沿线直接辐射3县区11个乡镇,总人口达30至40万人,宁德往返古田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5个小时缩短为1.5-2小时,促进了古田区域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2012年6月宁武高速的通车,宁德往返周宁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为1.5小时。目前在建的沈海高速复线,直达柘荣;在建的寿泰高速,直通寿宁。山区的交通瓶颈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也加速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2.3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就业

宁德山区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缺少龙头产业,不能形成规模经营。而且山区产品知名度较小,缺乏吸引力。技术含量也比较低,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想切实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就必须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旅游业的强大带动作用能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增加相关产业的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山区耕地较少,劳动力较为充足,旅游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能很好地解决山区的劳动力过剩问题。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就给社会提供间接就业机会5人,有的旅游业发达地区这个比值更高。

2.4 保护山区生态环境

山区旅游发展的基础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是生态旅游。要想让山区旅游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宁德山区县把旅游业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发展旅游业能让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注重对生态的保护,提高旅游的科技含量和社会经济效益。

3 宁德山区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3.1 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宁德山区根据其地理区位和资源特点,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旅游发展模式。

3.1.1 自然生态旅游模式

宁德山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必须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以山区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古迹遗址等为基础,进行综合开发,确保山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屏南白水洋鸳鸯溪景区的知名度,可以考虑将周宁、寿宁、古田三县纳入山区大旅游圈,进行整合开发。也可以对接福鼎、霞浦等,形成宁德大旅游圈,发展以山海特色、亲水特色、山林特色、乡土特色为主的自然生态旅游区。

3.1.2 农业生态旅游模式

宁德山区农业较发达,因此走“农游”结合之路是可行的。山区茶叶产量丰富,周宁县的仙洋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福建省重点龙头企业,是全国唯一一家专业生产茶浓缩汁系列产品的高新科技企业。因此,可以茶园、茶文化为主题的农业生态游为核心,带动茶旅线路、茶旅景点景观、茶品购物、茶食餐饮、茶会娱乐、茶旅住宿等各环节,形成以茶、茶文化为核心的茶旅消费,这也无疑刺激了茶叶消费,培育了茶叶消费市场和农业生态游市场,也打通了茶叶产业中的呆滞环节,盘活了资源、资产和旅游市场,带动了整个茶产业的快速发展[1]30。如周宁县拟与天福集团合作开发的茶文化旅游风景区,对于深入挖掘茶文化,促进当地旅游发展等有着极大的作用。古田县发展的农业观光旅游,与传统旅游、新农村游互动融合,每年吸引大量游客,也直接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3.1.3 文化生态旅游模式

宁德山区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畲族文化、鲤鱼文化、红色文化、廊桥文化、古民居文化、茶文化等。虽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挖掘的深度还不够,如古田县境内的“临水夫人”陈靖姑和周宁县境内的“红色耶稣”凌福顺,虽然和莆田妈祖齐名,拥有较多的信众,但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远不及妈祖,因此还需进一步地挖掘和提升。如宁德最古老的木拱廊桥可溯及北宋,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在中国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廊桥承载了很多的文化与传说故事,在我国风景建筑史上有重要意义,具备转化为国际产品的潜力。经营这一品牌资源可挖掘周边古村落、古民居和少数民族村落文化,组织古廊桥文化之旅,让游客鉴赏廊桥、吃农家饭、品山涧溪流和田园风光,追溯闽东古老的文化[2]。

3.1.4 休闲度假旅游模式

山区生态环境良好,负氧离子含量高,较少受雾霾影响,适合开发各种休闲度假旅游。如周宁的高原体育训练休闲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度假休闲、人才培养、田径训练、承办赛事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训练基地。近年来,旅游与房地产的结合也受到市场的青睐。在宁德山区一些自然基础条件好、旅游资源禀赋较高的景区,可以与地产开发商合作,积极开发具有投资回报和多种功能的住宅项目。如:景区住宅、风景名胜度假村、民俗度假村、星级饭店、公寓和别墅等多元化的主题产品,满足家庭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议(会展)旅游等不同消费群体和个体的旅游度假需求[3]134。

3.2 注重信息化建设

目前宁德山区各县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如成立了“白水洋旅游网”(白水洋鸳鸯溪官方网站),但跟周边旅游业发达的县市比较,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大多数旅游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商业模式,信息服务能力较差;大部分旅游景区和企业都没有自己的独立网站,有的只是在各类网站上链接了几个网页;而且旅游企业管理手段仍然滞后,网上预定、网上销售寥寥无几。

《福建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旅游,即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和应用,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这也明确了信息化建设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宁德山区各县应重视旅游网站的建设,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建设“宁德山区行”这种大型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囊括旅游景区信息、旅游交通信息、旅游购物信息、游客评价信息、旅游招商信息、旅游劳务信息等各类资源,利用现代IT技术和传统旅游相结合,整合山区旅游资源,销售山区旅游产品,推动山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多种表现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和三维全景等,使各类信息通过多样传递手段,如新闻、论坛、博客等,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到游客的面前,促进旅游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充分利用公共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解决信息孤岛的现象。

其次,宁德山区各县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旅游信息化设备,加强网站维护、实时更新和升级。山区各景区和企业应提高旅游服务效率,积极开展在线服务,如网络预订、网上支付等。各旅游景点、旅游企业应积极做好自身网站的建设,如开通酒店客房在线预订和餐饮信息化管理等,达到预订、排房、住宿、结算的全自动化,不断完善旅游信息化网络体系。

再次,宁德山区各县应积极开展网络宣传营销,重视微营销。如与一些全国知名的网络媒体及部分平面媒体合作,可通过门户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加强推广和宣传的力度,来提升景区知名度。也可通过“宁德山区行”这种大型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模拟虚拟景区游,网络销售土特产品等,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最后,宁德山区各县应加快旅游景区和城市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因为通信业是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建设旅游信息化需要各通信运营商的大力配合,要充分运用4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旅游业的融合。

3.3 政府支持

旅游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各个环节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而宁德山区普遍经济比较落后,因此政府在推动山区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坚持政府主导模式。

第一,政府部门应提高认识,要像抓工业一样抓旅游业。要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要加强山区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的建设,改善旅游环境,创造良好条件。对于一些更适合发展旅游业的县,如周宁、寿宁、屏南等,要把旅游发展作为政绩考核的评价指标。可以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增加旅游指标权重,多方面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宁德山区可以借鉴“遂昌模式”,把“土味”作为卖点,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托丰富的生态优势和浓厚的文化底蕴,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山区旅游的科学发展之路。

第二,由于山区旅游以生态为基础,环境是山区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因此政府要加强对污染企业的治理,改善环境质量,加大植被保护,提高森林覆盖率,确保旅游区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宁德山区应秉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从环境入手,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优化,以全面提升山区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让游客享受身心的愉悦。

另外,政府要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开展银企对接,在政策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旅游企业的贷款规模,放宽企业贷款优惠政策的条件,加大信贷支持和担保力度。

3.4 重视社区参与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旅游发展模式,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旅游发展过程中加入了以社区为中心的理念,并贯穿于实践操作过程中。社区居民是旅游发展的主体,将社区居民的利益置于较高的位置[5]186。

旅游区内部或周边的社区居民是与旅游区距离最近的社区群体,也是与旅游区接触最频繁的对象。许多旅游资源,如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民居、民俗等都是由当地社区居民经过长期的劳动并结合实地条件创造而成的。因此旅游区必须重视社区居民的参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社区参与的保障机制,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政府应让社区居民认识到参与旅游是一件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好事,富裕人人有份。可以协会的形式,组织居民开展旅游经营活动,比如组织各农家乐村点成立农家乐协会,把愿意参与的居民组织起来统一开展农家乐经营,让个体村民变成利益的共同体。协会统一分配客源,统一定价,既保证游客旅游品质,又能协调各农家乐接待户的关系,还能促进邻里和谐。住宿接待方面,鼓励当地居民大力发展家庭旅馆和青年旅馆,尽量采用本地原材料如石、竹、木等作为建筑材料。饮食尽量采用本地原食材,尤其是特色食品等。要加大对当地土特产品的宣传力度,如柘荣的太子参、古田的食用菌、寿宁的地瓜扣、蕨菜,屏南的笋干、老酒,周宁的魔芋、黄花菜等,切实提高居民的农副产品收入,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其次,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如不断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保证山区居民在地方特色旅游产品销售的优先权等,来保证社区居民获得均衡的利益回报。优先聘用当地居民从事卫生、护林、接待场等工作,培养一部分当地人成为景区的高级管理人员,这样才能激发居民参与旅游的热情。再如可以让山区居民入股,增加居民的主人翁感,使山区居民既是旅游开发经营的股东,又是旅游经营中的劳动者,成为旅游开发中的真正主人。同时还应重视社区居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参与能力,从而加大社区全面参与旅游发展的深度。

3.5 推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旅游人才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之一,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来支撑。宁德山区县可以加强与当地院校的合作,如各地的职业中专和宁德师范学院、宁德财校等,依托院校师资和设备优势,建立宁德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和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基地。院校可以提供旅游专业学生到各地实习,以缓解各地的人才短缺。同时院校可以提供师资力量进行导游和酒店专业人员的培训,尤其是针对兼职导游队伍和各种旅游从业管理人员,以保证旅游队伍的专业化。

同时可以发挥宁德市旅游局设于宁德师范学院的宁德市导服中心功能,面向行业管理人员、酒店从业人员、旅行社从业人员等不同对象,开展多层次,多项目的培训工作,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酒店管理人才、旅游规划和营销策划人才以及复合型的旅游服务人才等。

[1]周炎冲,李满春.“三高”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模式的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4):30.

[2]宁德市统计局.闽东旅游业发展研究[EB/OL].(2009-10-26).http://www.stats-fjnd.gov.cn/tjfx/2009/81.htm.

[3]宋金平,李香芹,吴殿廷.我国山区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山区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34.

[4]黎平.试论山区旅游的社区参与[J].林业经济问题,2005(6):186.

猜你喜欢

宁德山区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宁德: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山区修梯田》
宁德核电站火灾事故的情景构建
The wave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multi-layer vertical perforated thin plates *
宁德时代价值几何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