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的应用※
2014-08-15陈永琴
陈永琴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20世纪末,美国当代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这不仅是一场心理学革命,同时也对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和研究范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积极心理学超越了传统心理学只关注“问题学生、问题心理”的旧模式,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积极心理学的三大基石是积极情绪、积极特质和积极组织系统,其中积极特质最主要的是优势和美德[1]7。积极特质即所谓的积极心理品质。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团体辅导(Group Counseling)也称为小组辅导、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2]。由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或者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过程则称为朋辈辅导(Peer Counseling)[3]。相对于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具有效率高、感染力强、具归属感和体验性强等优势。
文章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探讨在高校如何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团体辅导,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旨在从正面的角度发掘学生的积极力量,推动高校积极心理建康教育的开展。
1 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中把会带来积极的感受和满足感的人格特质称为积极品质,其中最主要的特质是优势和美德。
塞利格曼及相关研究者在研究了整个世界横跨3000年历史的各种不同文化后,以“必须具有跨文化价值”“本身就具有价值,而不是为了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必须是可以培育的”作为选择标准,归纳出世界上所有宗教、哲学学派都支持的六种美德,分别是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精神卓越[1]139。
实现这些美德的途径,则需要具备24种优势,分别是:实现智慧与知识美德的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社会智慧和洞察力;实现勇气美德的勇敢、毅力和正直;实现仁爱美德的仁慈与爱;实现正义美德的公民精神、公平和领导力;实现节制美德的自我控制、谨慎和谦虚;实现精神卓越美德的美感、感恩、希望、灵性、宽恕、幽默和热忱[1]166。在塞利格曼看来,优势是种心理特质,应该在不同的情境中长期存在。
本文所提的积极心理品质即以塞利格曼的这6种美德24种优势为内容。
2 团体辅导在各年级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中的应用
大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时期,也是自我意识蓬勃发展、社会生活领域迅速扩大并走向成人的重要时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心理特征有所不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高校应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培养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辅导。
2.1 大一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团体辅导规划
2.1.1 大一学生应重点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
大一学生进入大学后,新鲜感与恋旧感交织,自我意识迅速觉醒,仍有依赖、从众习惯,心理失落感与学习紧迫感并存[4]。在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冲突中逐渐适应大学的角色、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的变化。故大一学生应重点培养智慧与知识、仁爱和勇气这三大美德,具体包括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社会智慧、洞察力、仁慈与爱、勇敢、毅力和正直等积极心理品质。
2.1.2 大一学生团体辅导的规划
团体辅导目的:帮助新生适应环境和学习生活,消除陌生感、孤独感,增强集体凝聚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同时培养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洞察力、仁慈与爱、勇敢、毅力、乐观等积极心理品质,促使大学生热爱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团体辅导形式:以班级或小组开展活动、游戏。
团体辅导内容:选择团体心理辅导的游戏、故事分享等,可参考以下活动:(1)滚雪球;(2)刮大风;(3)无家可归;(4)心有千千结;(5)信任之旅;(6)优势大转盘;(7)突出重围;(8)走下情绪的电梯;(9)全班总动员;(10)情绪万花筒。
团体辅导组织:条件具备的学校,各院系配备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负责组织、指导各班级的团体辅导。若条件不具备,团体辅导可以由经过系统培训的辅导员组织班级或小组开展。每班选拔男、女各一名心理委员,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由于大一的心理委员还未接受系统的心理培训,故可选择由本院系高年级接受过培训并合格的心理委员对新生班级开展朋辈辅导活动。朋辈与其他同学经历类似,情感体验相同,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5]。培训合格的大一心理委员在第二学期可逐步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心理教师不定期参加辅导并作指导和监督。团体辅导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开始,选择班级课余时间,每月开展2次,每班每学期开展5~6次。
2.2 大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团体辅导规划
2.2.1 大二学生应重点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
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大二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思想逐步成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生活,性心理发展较快。若学习方法不当、思想松懈,则易产生学习焦虑。故大二学生仍应重点培养智慧与知识美德,此外还应培养节制美德。这两大美德具体包括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社会智慧、洞察力和自我控制、谨慎和谦虚等积极心理品质。
2.2.2 大二学生团体辅导的规划
团体辅导目的:培养好奇心、热爱学习、判断力、创造性、洞察力、自我控制、谨慎和谦虚等积极心理品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积极情绪,提高学习的专注力,抵制网络游戏、懈怠心理等带来的不良影响。
团体辅导形式:以班级或小组开展活动体验、情景表演。
团体辅导内容:选择团体心理辅导的游戏、活动体验等,可参考以下活动:(1)优势学习;(2)巧解绳套;(3)创造心流;(4)人际交往技巧;(5)你说我画;(6)做自己的尺子;(7)穿越A4纸;(8)天生我才;(9)我是谁?我不是谁?(10)情绪的潘多拉。
团体辅导组织:由接受过培训的辅导员或院系心理咨询教师组织开展;有经验的班级心理委员策划并组织开展朋辈心理辅导,院系心理咨询教师和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心理教师作指导和监督。选择班级课余时间,每月开展1~2次,每学期开展4~5次。
2.3 大三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团体辅导规划
2.3.1 大三学生应重点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
大三学生进入了重点学习专业知识的阶段,专业思想趋于稳定,心理社会化水平提高,性意识强烈,心理特征更趋成人化。大三学生应重点培养正义和精神卓越两大美德,包括公民精神、公平和领导力、美感、感恩、希望、灵性、宽恕、幽默和热忱等积极心理品质。
2.3.2 大三学生团体辅导的规划
团体辅导目的:增强集体凝聚力,提高自信,培养大学生的公民精神、公平和领导力,懂得感恩,理性对待爱情,具备希望、灵性、宽恕、幽默和热忱品质;提升大三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训练和培养领导力,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团体辅导形式:以班级或小组开展活动、讨论和训练。
团体辅导内容:选择团体心理辅导的游戏、讨论和训练等,可参考以下活动:(1)我的生命线;(2)澄清价值观;(3)幸福账本;(4)正确认识网络;(5)恋爱问题面面观;(6)今天我当家;(7)大拍卖;(8)理想爱人。
团体辅导组织:大三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班级心理委员可自行策划、组织不同主题、形式多样的朋辈心理辅导;院系心理咨询教师对活动方案进行指导和修改;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教师不定期参与指导。大三学生社会活动增多,课余时间不易集中,故每学期可开展2~3次。
2.4 大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团体辅导规划
2.4.1 大四学生应重点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
大四学生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步入社会,心理发展比较稳定和成熟;面对就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迫感,对大学生活产生怀念感,性心理发展成熟。大四学生应重点培养精神卓越美德,学会感恩、宽恕他人,以积极的品质面对新的人生,迈向成熟。
2.4.2 大四学生团体辅导的规划
团体辅导目的:帮助大四学生清晰认识自己,反思大学生活,发掘自身的力量,增强幸福感及社会适应能力,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团体辅导形式:以自愿组成的小组开展活动、分享体会。
团体辅导内容:(1)感谢校园生活;(2)模拟招聘会;(3)我的家庭树;(4)成长的代价;(5)梦想照进现实。
团体辅导组织:大四学生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实习,在校时间短,不易集中,故心理委员或辅导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自愿小组开展团体辅导,次数不定。
以上所有团体辅导的内容根据各类关于团体辅导、游戏体验的著述整理,均可自行设计、修改以便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的团体辅导,将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由专业心理咨询教师组织的团体辅导,还是由心理委员、心理协会学生等开展的朋辈辅导,在开发大学生的潜能、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积极情绪体验、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1]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M].洪兰.译.北京:万卷出版公司,2010.
[2]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徐国斌.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3(5):83-84.
[4]刘惠,李媛.大学生集体心理教育活动设计与操作[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5]郑有珠.大学生朋辈辅导实践——基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新视角[J].三明学院学报,2013,30(3):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