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旅游类本科院校对城市竞争力影响分析※

2014-08-15王世峰李进军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新建竞争力院校

王世峰 李进军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1 引言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一大批新建本科高校应运而生,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前身多是偏重于实践教学的高职类院校,在成为本科院校之后,其发展往往出现了问题。是坚持以前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高职类培养模式,还是以本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理论及研究能力为主导,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自身与所处地区之间的关系这都是新建本科院校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有一类院校在大量的新建本科院校中显得比较特殊,即以前身为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的四川旅游学院为代表的新建旅游类本科院校。四川旅游学院是全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旅游类本科院校,对其办学模式进行研究,将有利于促进以后其他旅游类本科院校的建设和运营,将有利于促进中国旅游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四川旅游学院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大旅游”为突破点,即以旅游所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为链条的新办学模式。这一办学模式将对所处的城市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将对所处城市乃至所处地区的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新建旅游类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分析其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寻找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影响变量,将这些变量作为控制的依据,更加深入地剖析办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并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更多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能型旅游人才,为旅游事业及城市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迈克尔·波特用国家竞争力的理论来研究城市竞争力,认为城市竞争力是通过城市产业的综合竞争来表现和实现的,并将城市竞争力理解为“一个城市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Douglas Webster将城市竞争力定义为一个城市能够生产和销售与其他城市相比更有优势的产品[1]。倪鹏飞(2001)提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具有明确直观含义却又不易精确把握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2]。钟卫东(2002)认为,城市竞争力就是城市自身的区位、历史文化、经济繁荣程度等共同作用进而形成的其对流动资源的吸引能力和人力资源、产业效率等形成的创造新价值能力的整合[3]。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斯蒂格利茨的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熊彼得的创新理论(Creative Theory),波特的钻石模型(Model of Diamond)都可以用来解释城市竞争力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新建旅游类本科院校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利用现有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即倪鹏飞(2008)的城市竞争力模型,其将城市竞争力划分为: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其中,硬竞争力=人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区位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结构竞争力;软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制度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企业管理竞争力+开放竞争力[4]。

2 新建旅游类本科院校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根据倪鹏飞(2008)的理论,结合旅游类本科院校将对城市竞争力产生的影响,新建旅游类本科院校将从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两个方面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2.1 对城市硬竞争力方面的影响分析

新建旅游类本科院校对城市硬竞争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城市人才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和城市结构竞争力方面的影响。

2.1.1 对城市人才竞争力的影响

人才资源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人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已经进入到其所拥有的人才资源上。依据不同类别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值,可以将人才划分为四个层次:高端技术研究和开发人才、常规技术研究和开发人才、技术推广应用型人才、技术操作型人才。一个城市竞争力的提高,需要构建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同时高层次的开发应用型人才应该占有较高的比例[5]。旅游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旅游法》规定了旅游产业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其他自然资源、文物等保护和利用开发之间的关系。这说明政府已经将旅游的规划上升到相当的高度。然而,旅游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各层次的旅游人才,而旅游人才近年来短缺严重,已经跟不上旅游产业的发展,人才结构也不尽合理,如根据《四川省旅游人才发展报告(2010)》推算,2015年四川旅游从业人员缺口将达到35万人以上。而四川省旅游类本科学历人才仅有2.9万余人,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仅有1 300余人。旅游类本科院校的建立将是对旅游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有力促进。培养高层次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人才将是新建旅游类本科院校的重要发展方向,使旅游类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同时具有高端理论型人才、常规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型人才、技术操作型人才完整体系。合理的旅游类人才比例将提高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进而提升整个城市的竞争力。

2.1.2 对城市科技竞争力的影响

《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实现信息化带动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1997年IMD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将科学与技术的指标分为研究发展支出、研究发展人力、技术管理、科学环境、智能财产权等5项。旅游类本科院校的建立将扩大城市及地区的旅游类研究发展支出,将大幅增加城市及地区的旅游类研究人才,将加强城市及地区旅游类技术管理实力,将极大地促进旅游类科技的研究环境。如“智慧景区”就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理论,实现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智能运营。旅游类本科院校将为诸如此类的旅游科技创新项目提供现实的研发支持和实践载体。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旅游类本科院校将提升城市和地区的旅游科技竞争力,进而提升城市的科技竞争力。

2.1.3 对城市结构竞争力的影响

城市产业结构是城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各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而旅游产业被世界公认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显著提高,将带动餐饮住宿、零售批发、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而旅游业在相关产业中的协调作用还有待研究。新建旅游类本科院校可通过与旅游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间长期形成的良好关系,以及培养的众多应用型人才,研究旅游业在相关产业发展中的中介作用,通过对旅游产业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的研究和落实,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发挥市场在旅游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城市产业结构的竞争力。

2.2 对城市软竞争力方面的影响分析

2.2.1 对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影响

文化伴随着每一个城市的成长,可以说已经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旅游的本质不是简单的观光,而是一种对不同体验和感受的追求,也就是对不同文化的追寻[6]。城市文化是城市及地区漫长发展历程的积淀,对历史及文化的挖掘将成为旅游的灵魂。如与旅游息息相关的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角度来分类,可以展示城市和地区不同的文化品位,旅游类本科院校的建立将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有利于梳理历史,树立城市精神和理念,重新审视定位,提炼城市文化内涵,突出文化的地域特色、民俗特色,有效保护和开发当地的历史、饮食、民俗文化遗产,提高城市居民的综合素质,塑造城市的特色形象,进而提升一个城市独特的综合文化竞争力。

2.2.2 对城市制度竞争力的影响

《旅游法》的颁布为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证,加强了行业规范。然而仅凭法律并无法保证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行业仍需建立必要的预警和控制疏导机制,提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并将这些机制和能力制度化。城市的相关高校对城市的制度提升有非常大的作用,如成都天府新区进行交通规划和布局时,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就提出天府新区应当转变过去大城市的交通发展模式,倡导绿色、低碳、环保出行,并提出了整个天府新区的交通组织方式,为天府新区的交通规划和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新建旅游类本科院校的建立将在旅游层面提升城市的制度竞争力,使城市乃至整个地区的旅游产业从规划到实施都能制度化,为政府提供旅游规划建议,开发适用于所在城市景区的旅游景区管理制度、旅游企业管理制度,使城市及地区的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2.3 对城市政府管理竞争力的影响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是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旅游规模的快速增长,而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旅游产业的管理上,导致旅游产业发展三十余年来,仍然不能很好处理如国庆黄金周这样的旅游状况,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摆正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在政府的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新建旅游类本科院校可以为政府输送与旅游相关的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人才,承担政府的旅游类研究课题,提升政府在旅游规划、旅游管理方面的服务能力。

2.2.4 对城市企业管理竞争力的影响

国内旅游企业对于旅游景点、旅游路线的开发还处于相对较低的阶段,导致我国的旅游出现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和我国旅游企业粗放式的经营有关,主要原因是我国旅游企业缺乏有专业素养的旅游人才,也缺乏相关的研究与开发机构的支持。旅游类本科院校的建立,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利用旅游类本科院校在民族、民俗、历史文化、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特有优势,与旅游企业的相关产品结合,创造更加多样及具有地区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景点、旅游路线、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提升旅游企业的营销水平、管理水平。

2.2.5 对城市开放竞争力的影响

旅游产业将带来大量的国内和国外游客,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城市的开放水平将带来巨大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旅游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旅游产业的繁荣将促进一个城市的开放进程。旅游类本科院校将有大量的机会与境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各类合作项目,使国际化的研究与国际化的教学相结合,将最前端的旅游类理论知识同课堂教学和学生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将使一个城市的开放水平始终保持在世界的前端。旅游类本科院校培养的大批具有国际化应用能力的餐饮类、旅游类、酒店类、会展类专业人才将提升城市的国际形象,大大提升城市的开放竞争力。

3 结论

新建旅游类本科院校与城市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旅游类本科院校可以在硬竞争力和软竞争力两个方面同时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使与旅游相关的各产业快速发展。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又能促进这类高校更健康的发展。本文理清了新建旅游类本科院校能在哪些方面对城市竞争力产生影响,有利于新建旅游类本科院校分析自身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结合自身条件发展与提升城市竞争力相关的专业,培养与提升城市竞争力相关的人才,建设符合新形势的应用型、技能型新型本科院校。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找出并分析了新建旅游类本科院校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但没有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如新建旅游类本科院校对哪些因素影响更多,即权重问题,应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更进一步研究。

[1]Douglas Webster,Larissa Muller.Urban competitiveness assess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y urban regions:The road forward[R].Washington DC:Paper Prepared for Urban Group,INFUD,The World Bank,2000.

[2]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钟卫东,张伟.城市竞争力评价问题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0-86.

[4]倪鹏飞.太原城市竞争力分析[J].太原科技,2008(2):1-7.

[5]丁孝智,叶子飘,张华.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层次结构的分析模型[J].开发研究,2009(4):33-37.

[6]李娜娜.城市旅游与城市文化建设关系探讨[J].城市旅游规划,2012(4):51-54.

猜你喜欢

新建竞争力院校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