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国后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及其影响

2014-08-15霍修勇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运动思想

霍修勇,刘 恋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 长沙410006)

毛泽东是二十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展艰辛的理论探索,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体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其建国前的体育思想,学术界曾经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建国后的体育思想却挖掘不深入、不系统,甚至连分期问题也少有让人信服的结论。其实,毛泽东建国后的体育思想涵盖非常广泛,涉及体育哲学、军事体育、竞技体育、体育外交、体育教育等领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体育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成为各项体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社会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体育强国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受侵略受压迫受剥削的历史结束,如何让中国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屹立世界之林、增强中华民族的整体竞争力,成为毛泽东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在他看来,要成为一个强国,必须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强国人的身体素质。体育以其独特的强筋骨、增意志的功能成为毛泽东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手段。

1.体育为国家富强提供支撑

毛泽东曾说:“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现在还很穷,要使中国富起来,需要几十年的时间。”[1]P91新中国的发展不仅要提倡节俭,更重要的是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产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民群众体质的增强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和支撑。

毛泽东赞赏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P556-557的观点,他认为体育在劳动力再生产和把科学技术转为现实的生产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体育运动能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从而提高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毛泽东十分重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他曾指出:“有志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必须锻炼身体。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才能负担起艰巨复杂的工作。”[3]P83在毛泽东看来,体育运动的开展能够使人们有更多的体力投入到生产中去,劳动者身体的健康亦能够减少因病缺工现象,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体育运动能够改善劳动者的精神面貌,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更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愉悦的氛围,从而能改善人的精神面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促进国家生产力的发展。1970 年3 月31日,毛泽东在与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负责人的谈话中指出:出操办法很好。增强体质,锻炼身体。15 分钟到20 分钟太少,要半个小时。工作时间当中可以出来活动活动,搞搞广播操。[4]P137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广播操、工间操运动,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工厂车间,人民的热情高涨,形成了“人人都锻炼,天天上操场,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5]P17良好的氛围,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这是体育服务于生产劳动的最好体现,体育促进了生产,那么推及到全国就会使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得到提升,从而使国家更加富强。

2.体育为中国屹立世界之林提供支持

毛泽东曾说过,过去称中国为“东亚病夫”,经济落后,文化也落后,打球也不行,游水也不行。旧中国一直得不到世界的认可和尊重。建国后,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发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从而大大提高了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中国人不再是旧时那样的弱不禁风,毫无精气神可言。未久,毛泽东“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战略思想在全国得到推广,大大推动了竞技体育的发展,中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体育健儿,如吴传玉、陈镜开、容国团等等,让国际体育赛场上升起了五星红旗,唱响了义勇军进行曲。在毛泽东体育思想指导下,中国的面貌发生很大改变,这些成绩是谁也否认不了的。徐寅生在中国女子乒乓球队的讲话中指出:“带着‘敌情’观念练好技术,带着为祖国争取荣誉的心去打球”[6]P302,毛泽东十分赞赏他的这种观点,一代代体育健儿们以出色的成绩向世人展现了新中国的勃勃生机,增强了全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使中国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国民体育思想

毛泽东将国民作为体育运动的主体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需要人民有强壮的体魄作为后盾。二是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健康是党和国家最关心的事情。

1.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体育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是毛泽东建国后体育思想的精髓。

首先,它指出了社会主义体育的性质和方向。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受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也为一定的阶级阶层服务。封建时代,体育与军事训练密不可分,从根本上说体育就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但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句话表明,新中国的体育不同于旧中国的体育,它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而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人民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

其次,它指出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建国初期,卫生、医疗条件都较差,人民体质孱弱,这对保家卫国和社会建设都是很不利的,发展体育事业能使人民的身体机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正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体育的社会功能。

最后,指明了体育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毛泽东认为,体育是关系亿万人民健康的大事,不是小事。在他的关心下,建国后体育被列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设置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和发展。1952 年中央决定成立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并在各地市成立相应的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运动得到推广和发展。“人民的体育运动还是国家的一项新的事业,各级党委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加强领导。”[4]P21体育事业与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分离,它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2.德、智、体全面发展思想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力包括智力和体力两个方面,教育的作用就是要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使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毛泽东从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出发,多次强调体育的重要作用。

1957 年,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7]P85这说明他已将三育并重升华到了教育方针的层次。1964 年2 月,毛泽东在全国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批评道:“课程多,压力太重是摧残人的。”同年3 月他又作了批示:“现在学校课程太多,对学生压力太大。讲授又不甚得法。考试方法以学生为敌人,举行突然袭击。这三项都是不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6]P34毛泽东认为,德育、智育和体育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三者缺一不可。

一方面,体育是培养共产主义情操和完善个性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德育的发展。毛泽东认同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指出“体育运动并且是培养人民勇敢、坚毅、集体主义精神,和向劳动人民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6]P34体育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时机。另外,学校的体育课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并且在比赛中要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这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并使他们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及形成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另一方面,体育又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强健的身体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认识外在的事物,首先要通过大脑的接收、反应、分析、判断,最终才会转化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当然,大脑等身体机能发展得越好,就可以更好更快地接收到信息和知识。“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8]P413,毛泽东始终将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并认可身体好才能学习好的观点。

三、竞技体育思想

竞技体育是发掘人的特殊运动潜力,培养专门体育运动人才的一种体育形式。在一个国家完整的体育发展体系中,竞技体育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它能反映一个国家的训练水平和整体实力。建国后毛泽东的竞技体育思想也含有较为丰富的内容:

1.培养又红又专的优秀运动员队伍

毛泽东曾说,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就是红与专,其中思想和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在竞技体育领域里,红就是运动队伍要有过硬的思想水平和觉悟,专就是运动员在自己的项目上要过硬。

建国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大力加强体育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训练工作,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这是十分必要的。毛泽东十分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尤其重视游泳和乒乓球这两个项目。他号召游泳运动员要超过吴传玉,鼓励运动员“不要老在游泳池里训练,游泳池太小”,而应该“在江河游泳,有逆流,可以锻炼意志和勇敢”。他不仅自己喜欢乒乓球,还经常观看乒乓球比赛,赞赏中国乒乓球夺得世界杯冠军,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更是亲自批准了中国乒乓球队参加在日本举办的第31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他还提倡“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泳、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这些许多都是竞技体育的项目,反映了毛泽东对竞技体育的重视。

在对徐寅生1964 年关于如何打好乒乓球的批语中,毛泽东指出,“徐寅生讲的是打球,我们要从他那学的是理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6]P302。原国家体委副主任荣高棠曾说过:“通过学习毛泽东著作,通过实践,他们明确认识到体育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打乒乓球也是革命工作,是为人民服务。”[9]体育运动员要明白训练、比赛是为了谁,练就过硬的思想水平才能更好地指导运动训练和比赛,这也是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培养一支优秀的体育运动队伍的殷切希望。

2.反对“锦标主义”

锦标本指金质奖章,它本身并无优劣好坏之分,是体育比赛的一种激励方式和手段。所谓锦标主义,就是指运动员和运动队以取得比赛的胜利为最终目的,这与奥林匹克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是相违背的。

在当时的竞技体育中锦标主义是较为常见的,只注重培养少数的体育拔尖的人员,而忽视了对其他人的体育活动的指导;有限的运动场馆和设备,多数被运动选手所占;原本就不多的教育经费,过多地用在了运动员身上;为数不多的体育教师和教练,较多地围绕在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上。这是毛泽东严厉批评的现象,在他的眼中,体育的真义就在于养生、使身体各部分平均发达。他认为,“我们搞体育运动不是当选手出风头,而是为了锻炼身体,增进健康”[10]。1966 年5 月2 日,中央批转国家体委《关于1966 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的报告》时指出:“在体育竞赛中,还发生锦标主义甚至弄虚作假的严重问题,这是资产阶级思想在体育战线的反映。我们要办好无产阶级的体育,只能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走我国体育运动自己的道路。”[4]P123这充分表明,体育比赛中要严格遵守体育道德,注意团结,防止锦标主义的产生。

3.“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建国后,世界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互相对抗,擦枪走火随时有可能发生。体育以其平等、团结、公平竞争的特性,成为了这时改善国际关系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于20 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方针。[11]P157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就如何对待国际比赛的一种新思维,反映了中国领导人审时度势的英明之处。“友谊”反映的是风格的问题,它强调的是体育对人类团结发展的贡献,“比赛”反映的是竞技水平的问题,在特定的时期,“友谊”比“比赛”更重要。比赛最重要的是参与,不是非要取得比赛的胜利,而应该是在比赛中打出中国队的风采、精气神,同时更应该发挥国际友爱精神,利用比赛来发展友谊、巩固友谊、缓解矛盾,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建国后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影响

建国后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体现在对中国整体面貌的改变,也体现在对我国体育事业和人们体育观念的改变等方面。

1.改变了旧中国“东亚病夫”的面貌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国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残酷地剥削和压迫中国人民,不仅掠夺中国的自然资源,造成中国人民贫穷不堪,还向中国输入大量的鸦片,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意志和身体健康。因此,外国人给那时的中国人贴上了“东亚病夫”的标签。“东亚病夫”体现的是一种病态,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差。这个贬称伴随了中国人民大半个世纪,成为中国人民的一大耻辱。

为了摆脱这一状况,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体育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的运动热情日益高涨,积极锻炼身体、开展各类体育运动。厂矿、学校、部队和机关的青年们广泛开展广播操、篮球赛。各类体育馆和体育场也应运而生,用以举办各类运动会。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对增进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增强人民的体质,以及提高生产、工作、学习效率等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青少年每十年平均身高增长2 厘米、平均体重增加1 公斤,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由解放前的35 岁提升到现在的73 岁。50 年代容国团“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呼喊,60 年代乒乓球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雄心壮志,登山队“敢笑珠峰不高,定叫红旗顶上飘”的英雄气魄,80 年代跳水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豪迈,女排姑娘为国拼搏的“女排精神”,这都见证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祖国摆脱“东亚病夫”所做的努力,见证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体育事业奋勇拼搏的历程。完全可以说,在毛泽东体育思想指导下,中国改变了积贫积弱的整体面貌,中国不再是一个“病夫”,而成为了一个不容小觑、屹立不倒的亚洲巨人。

2.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大发展

在毛泽东体育思想指引下,我国的体育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路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一个体育小国变成了体育大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毛泽东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者和领导核心,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群众体育发展蓬蓬勃勃。

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建国后,在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下,全国各地掀起了群众体育高潮。到1956 年,全国已有83 万人通过了“劳卫制”锻炼标准;1957 - 1966 年间,有4200 多万人达到了“劳卫制”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要求。“文革”期间,农村体育曾呈现出一片特殊的繁荣场面。

群众体育组织逐渐规模化。建国后的群众体育组织多是以厂矿、企业、机关为单位,根据生产和工作情况,开展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举办小型竞赛。如今的群众体育组织基本覆盖到了全国各个地区,乃至各乡镇。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体育兴趣小组等悄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群众体育也逐渐走向社会化,更多志趣相投的人聚到一起,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群众体育设施遍及各地。建国后,由于毛泽东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体育场馆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每隔几年甚至每一年都会有大型体育场馆建成,到1966 年为止,全国共计有体育馆43 座,体育场47座(包括拥有8 万席位的北京工人体育场),游泳池700 多个,有固定看台的灯光球场400 多个,射击场130 多个。

第二,竞技体育成绩可喜可贺。

虽说建国后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政治打压、经济封锁、军事制裁的态度,并且在国际奥委会和大多数国际单项联合会都不但是承认中国的地位,我国运动健儿在毛泽东体育思想指导下克服困难、发愤图强,仍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1957 年至1966 年,我国出现了1000 多万等级运动员,在9 个项目上142 次打破了世界纪录,获得两个项目的13 个世界冠军。[17]P181956 年6 月7 日,陈镜开在上海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赛上打破挺举世界纪录,这是我国运动员创造的第一个世界纪录。1957 年5 月1 日,戚烈云在广州“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游泳表演赛”中打破100 米蛙泳世界纪录,为新中国创造了第一个游泳世界纪录。1957 年11 月17日,郑凤荣在北京市田径大会上打破了女子跳高世界纪录。1959 年容国团获得第25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文革”十年,体育事业出现曲折,但是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运动员共打破22 次世界纪录,刷新全国纪录900 多次。其中,在1974 年的第七届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33 枚金牌;在1974 年联邦德国举办的第一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得16枚金牌。在1975 年的第三届全运会上4 人1 队6 次破3 项世界纪录,2 人2 次平射击、射箭世界纪录,83人49 队破62 项全国纪录。

第三,学校体育推行深入人心。

建国后,毛泽东极力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健康第一”是毛泽东对青少年的最基本要求,并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确立为我国的教育方针。学校体育以学生健康为出发点,配之以德育、智育,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在毛泽东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积极改革学制,增加体育课程的比重,实施了“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确保每周有两节体育课,至少两次课外体育活动,坚持早操、课间操。

3.促进了人们体育观念的变化

建国以来,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可喜的不仅仅是举世瞩目的成绩,更多的是人们体育意识的增强,真正认识到体育的意义,自觉地开展体育锻炼。

第一,终身体育观念渐入人心。

终身体育,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身体教育,它不仅是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还是人们生活高度科学、文明、健康的象征。终身体育也是毛泽东倡导和坚持的,他认为体育锻炼贵在持之有恒,游泳是他坚持了一生的体育锻炼,他六七十岁高龄还在畅游长江。

建国初期,人们将坚持体育运动、锻炼好身体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重要方式;文化大革命以来,体育发展逐渐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人们将体育视为了一种政治手段;新时期以来,人们将竞技体育发展视为体育发展的重点,往往将体育与荣誉划等号,总是强调“金牌战略”。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生活的快节奏让很多人呈现出亚健康的状态,毛泽东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观念又回归了人们的视野,给了国人很多的启示和指导,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了体育是普通生活的重要部分,认识到了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只有坚持锻炼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

第二,金牌意识淡化。

毛泽东一贯认为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发展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群众体育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竞技体育水平。1979 年,由于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和我国在国际奥委会席位的恢复,我国的竞技体育开始率先冲出国门,大踏步往前走,使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了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之一。而我国的群众体育却经历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相对滞后的时期。到如今,国家和人民都逐渐意识到毛泽东关于发展群众体育的重要性,体育逐渐回归毛泽东体育思想的真谛——体育为人民,充分发展群众体育,满足日益提高的人民生活需要。1995 年《体育法》正式提出“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18]P4其实,这就是毛泽东体育思想在当代焕发出的智慧之光。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体育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5]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部. 难忘的瞬间——中国体育四十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

[9]荣高棠.从第二十八届世界比赛看我国乒乓球队的成长[J].红旗,1965,(7).

[10]周士钊.毛主席锻炼身体的故事[J].新体育.1958,(19).

[11]申伟华,尹华丁. 毛泽东体育思想概论[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12]荣高棠等.当代中国体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3]国家体育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1993 -1996)[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运动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思想与“剑”
体育运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竞技精神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