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批评”弱化的表现、原因、危害及对策
2014-08-15黄梦其
黄梦其
(中共桃江县委宣传部,湖南 桃江413400)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有力武器,是我们发现问题、改进作风、帮助同志、推动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检验我们革命队伍内部同志关系是否真诚、同志友谊是真是假的试金石。然而,如今在一些党员干部中,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传统几乎被淡忘了,甚至干脆丢弃了,出现了明显的弱化趋势。
一、批评弱化的表现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党务工作的实践看,时下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包括不少党员干部那里,批评日渐趋于形式化、温和化、软弱化和甜蜜化,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八种:
(一)“明贬暗褒”式
将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巧言令色,名为“批评”实则溜须。比如“批评”某领导“常常顾不上照顾家庭”、“不注意劳逸结合”等,其用意是褒扬领导一心扑在工作上;或者说领导“不讲亲友情谊”、“对人对事太严肃”等,其实质是表扬领导坚持原则、严于管理。正面文章“反面”做,尽管声色俱厉,但饱含深情。此类批评非但不必担心“风刀霜剑严相逼”,相反使对方“闻过则喜”,如沐春风。
(二)“隔靴搔痒”式
精心挑选无关痛痒、无碍大雅、不伤脾胃的鸡毛蒜皮来“批评”。比如“批评”某人“缺点”,曰“说话太直,性格太急”、“工作不够大胆创新”、“学习抓得不紧”,等等,谈问题不痛不痒,不触及问题的实质;要么把问题变成“希望”、“建议”、“共勉”,以此代替“批评”,使批评的对象听了不但不觉得“痛”,反而觉得很舒服。很显然,这样的“批评”,根本触及不了灵魂、产生不了震动。
(三)“韬光养晦”式
在开展批评时,不着批评之边际;掩饰真情,佯装木讷之憨态。万般无奈之下,非得批评他人不可,也只是敷衍搭讪几句什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等诸如此类的话语来应付场面,有时明知身边发生的事不对,却也不愿去批评;抑或笼统地随声附和,甚至干脆装聋作哑,“王顾左右而言他”,且避是非之地,以全乖巧之身。毋庸讳言,这种“韬光养晦式”的批评,只图应付“闯关”,就万事大吉。
(四)“蜻蜓点水”式
批评之前,大讲特讲“成绩”,大表特表“功劳”,大谈特谈“能力”,甚至不惜用一些溢美之词,使听者心花怒放。然后才开始讲缺点、过错、不足,淡淡几句带过,如“蜻蜓点水”……如此批评,自然浑身轻松。殊不知,往往就是在这种轻松之中,令人暗自窃喜,头脑发沉,让你不知不觉陷入自我感觉良好的迷阵,增大自己走岔道犯错误的机率。
(五)“拐弯抹角”式
对一些人和事的批评,往往喜欢隐姓埋名,不直截了当,而是转弯抹角,常常冠以“少数单位”、“个别同志”、“某些人”等词代之,不敢直点其名、直言其事、直责其过。这种“绕弯子”的批评,表面上看起来维护了团结,爱护了干部,实际上触及不到犯错误人的思想深处,反而会助长犯了错误可以逃避惩罚的侥幸心理,也让其他同志产生“一人有病,大家吃药”的感觉,从而引起无端的猜测和议论,显然有百害而无一利。
(六)“千人一面”式
批评不分具体对象,用的全是原则性的官话、套话、大话、空话,既可以套用给你,也可以套用给他,通行广用,言之无物,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千人一面,千篇一腔。这类批评缺乏起码的调查研究与周密思考,忽视了批评应有的严肃性和针对性,充斥了太多的口水,不但失去了批评应有的意义,也使批评者的身份大打折扣。
(七)“本末颠倒”式
批评和自我批评只讲客观原因、不讲主观原因,只讲集体责任、不讲个人责任,只讲事、不讲人,只讲成绩、不讲问题,只讲工作、方法性方面的问题,不讲生活、思想性方面的问题,只讲共性问题、不讲个性问题,只讲批评、不讲自我批评,对查摆出来的问题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或停留在一些不痛不痒的空泛议论之上,甚至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到集体身上,对自己的毛病讳莫如深,既不伤皮肉,又不丢面子。
(八)“是非混淆”式
就是是非不分,批评失真。明明是业务能力的问题,批评的却是工作态度的问题;明明是思想道德的问题,批评的却是性格掘强的问题;明明是贪污腐化的问题,批评的却是生活小节的问题,等等,使批评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一些本来可以被制止的问题因得不到及时的批评和有效的遏制,致使一些同志越滑越深,最终陷入犯罪的深渊不能自拔。
二、批评弱化的原因
造成批评弱化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存有偏差
一些同志错误地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是过去搞“运动”、“斗争”的产物,在今天已经“失灵了”。有的同志甚至把正常的党内批评与“文革”时期的“抓辫子”、“打棍子”、“扣帽子”、“整人”等同起来,心有余悸,生怕重蹈覆辙。在他们看来,批评某人某事,就是对某人某事的否定,就是对被批评者能力的怀疑和权威的挑衅,潜意识里把批评当作“坏事”,分不清正常健康的思想斗争与“左”的错误做法的根本区别,一味提倡所谓的“宽松”、“宽容”,而不管是非曲直,在原则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二)庸俗的关系学作祟
在现代社会,人们愈来愈注意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这无疑是重要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时下有一些同志离开党性原则,片面追求所谓“领导艺术”,把左右逢源作为处世之策、为官之道,恪守“栽花不栽刺,以后好办事”的处世信条,信奉“难得糊涂”的人生哲学。有的甚至把庸俗的关系学带到党内政治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来,同志间、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相处不讲原则,不论是非;党内民主生活会上,你好我好大家好,当“好好先生”,导致党内民主生活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越来越淡薄。
(三)思想政治工作淡化
这些年,我们在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确抓得不力,以致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不良现象。集中表现在:个别基层党组织,一年到头难开一次会,很少组织党员集中活动,民主生活会制度流于形式,缺乏党内监督机制,更谈不上经常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偶尔组织民主生活会,但不少党员甚至领导借故不参加,参加者也是心不在焉,敷衍应付。至于这些年民主评议党员干部,搞的结果大都是“皆大欢喜”。其作用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四)个别领导修养较差
在实际工作和平时生活当中,确有为数不少的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民主作风,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常把“官架子”带入政治生活,热衷于搞“一言堂”、“家长制”,习惯于“我说你听、我讲你从”,容不得不同意见,更不准别人批评,一旦有人批评自己,马上就施以颜色,轻则强词辩解,重则打击报复,“扣帽子”、“穿小鞋”。还有少数领导同志自身不正,有短处、有痛处,怕话讲多了、讲重了,会引火烧身,自找难看。
(五)少数同志心存疑虑
主要指某些人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曲解而产生的两种心理障碍:一种是批评自己怕丢面子,降低威信,误了自己的前程。一种是批评他人怕得罪人:批评上级怕穿“小鞋,失去信任;批评同级怕伤和气,影响关系;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疏远感情,等等,结果对谁也不敢批评,以致出现了“自我批评摆现象,相互批评提希望”这种淡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现象;抑或隔靴抓痒,轻描淡写,而不去触及问题的实质,甚至只栽花、不栽刺,实际上是私心杂念作怪,为人情所困、为关系所累、为利益所惑,使党性原则蒙上了灰尘。
三、批评弱化的危害
淡化和放弃党内积极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在理论上毫无依据,在实践中相当有害。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践踏党的优良传统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一,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党内矛盾增强党的团结,实行党内自我教育保持党的纯洁的基本方法。如果丢弃了这一条也就丢弃了党的性质和标志,丢弃了党的特色和优势,丢弃了党的传统和作风。当下少数基层党组织包括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却把这一思想武器忽视了,有时候甚至是丢掉了,显然就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公开践踏。
(二)有害党的肌体健康
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不正常的思想和行为乃至各种消极的东西和错误的言论就会滋生和蔓延。这样一来,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自然就会受到影响,而且绝对不可能保持下来。另一方面,党风必定会每况愈下。不批评、不斗争,错误的东西和消极的言行得不到及时克服和纠正。“好的不香,坏的不臭”,歪风邪气得不到有效制止,政风正气有所下降,党风必然随之受到污染。实践证明,我们的革命队伍里需要千万个“老黄牛”,同样也需要千万个“啄木鸟”,用批评的方式治愈自身的病症。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三)影响党的干部成长
当前存在的党内批评弱化现象,不仅严重干扰和破坏了正常的党内关系,使同志之间的关系日渐发生扭曲,甚至变得越来越庸俗化,而且直接影响了党的组织健康发展和党员干部健康成长。从近年查处的不少官员腐败案件来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固然与其世界观改造不够有关,党内缺少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一些党员干部犯错误,是从“小错”开始的。如果组织上和身边人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严肃批评和耐心诚恳的帮助教育,同时作为其当事人既能虚心接受他人批评,又能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小错”就不会发展成“大错”,“小毛病”就不会演变成“大问题”。
(四)妨碍党的事业发展
由于不习惯批评,我们也就不会用批评的眼光去对待要判别的事物。“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玩世不恭的心态就自然形成了,有的甚至人为掩盖矛盾、包庇袒护错误。结果是社会责任感淡化,监督弱化,民主精神难以发扬。随之而来的吹吹拍拍、阿谀奉承,形式主义、好人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等“官场病”,自然蔓延,就会败坏我们的事业。
四、强化批评的对策
当前,恢复和发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积极开展党内健康的思想斗争,逐步改变批评弱化的落后状况,需要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消除思想顾虑
常言说得好:“无私方能无畏。”要让有质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开展起来,关键是克服一个“怕”字,打消“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的顾虑。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除要摆正个人同党和人民的关系外,关键在于懂得:共产党人要讲党性不讲关系、要讲真理不讲面子、要讲党性原则不讲个人利益的道理。作为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从克服党内各种错误思想,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高度,认识党内开展批评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精神境界,抛开私心杂念,放下思想包袱,以对党对人民对同志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放心放胆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增进相互的团结,推进共同的事业。
(二)讲究原则和方法
当前,一些同志之所以不愿意或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和方法。我们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因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定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与人为善的态度,讲究方法,选择场合;把握火候,注意分寸;既严肃认真,又态度诚恳;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做到因事而宜、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择机而发,有理有据、有礼有节,做到既能妥善解决问题,又不引发新的矛盾;既能严肃认真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纪律,又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周围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果真如此的话,既达到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也只有准确把握并正确使用批评的原则和方法,来积极开展党内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及时发现错误,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使每个同志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才能积累明辨是非、鉴别正误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积极作用。
(三)营造民主氛围
浓厚的民主氛围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前提条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充分发扬民主。要下大力气废除目前存在的“家长制”、“一言堂”作风,提倡并鼓励群众建言献策,积极营造参政议政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说尖锐、中肯劝告或批评话的人不变脸、不瞪眼、不压制、不打击报复,使得群众敢讲真话、愿说实话,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想和消极行为作斗争。要不断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在民主生活会上,积极引导大家找问题、寻差距、话整改,真正做到大胆开展党内批评,努力改变过去那种“批评别人谈希望、自我批评谈情况”的不正常现象。要坚持用制度和纪律来明确规定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说假话、弄虚作假,压制批评、打击报复的人和事,一经发现,将予以严肃处理,该批评教育的批评教育,该纪律处分的纪律处分,真正营造出讲真话实话心里话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领导带头
无数事实证明,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否有效开展得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能否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如今很多人都感到提批评意见难,难在哪里?一方面是有些领导不愿听批评意见,没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和广纳善言的勇气;另一方面是一些领导不能带头示范,没有营造出一种严于自我批评,敢于开展批评,乐于接受批评,善于进行批评的良好氛围。其实,领导同志包括主要领导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做得百分之百的正确,问题在于有没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让不让人批评的胆略。因此,只要各级领导同志特别是主要领导带头从思想上抵制和消除庸俗关系学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带头克服个人主义、好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带头发扬民主,带头做到讲党性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讲真理不讲面子,带头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勇于开展批评,不怕引火烧身,不怕亮丑揭短。那么,我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好传统、好作风就一定能够恢复和发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