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例肝脏少见肿瘤的CT表现分析
2014-08-15刘志春关鑫江
刘志春,张 真,关鑫江
肝脏少见肿瘤是指发生于肝脏并排除了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之外的其他一些发生率较低的肿瘤,其组织学类型复杂,术前定性诊断常较困难[1]。CT对肝脏肿瘤的定性、定位以及与各管道之间的关系确定有较大价值[2]。现对笔者所在医院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少见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对各种类型肝脏少见肿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血管肉瘤1例,男,64岁;类癌1例,女,46岁;血管淋巴管瘤病1例,男,21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2、55岁。临床主要表现:右上腹包块3例,右上腹胀痛不适伴食欲不振2例;体重减轻。其中1例B超体检发现。实验室检查:5例AFP均为阴性。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3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1.2 CT检查方法 采用GELight speed 16排螺旋CT机,120 kV,300 mA,层厚7 mm。每例均行腹部平扫和三期动态扫描。增强对比剂选用碘海醇,总量按1.5 ml/kg体质量计算,注射流率3 ml/s。经肘静脉注射,动脉期扫描延迟30 s,静脉期扫描延迟60 s。延迟期5 min。
2 结 果
2.1 肝血管肉瘤 本文血管肉瘤患者CT平扫表现为肝内境界清楚的巨大囊性肿块,边缘不规则,中央呈更低密度囊变区;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成分迅速明显强化,与血管强化相似,门脉期周边仍呈明显强化,范围及程度较动脉期未见明显扩大;延迟期强化逐渐减弱。后经穿刺病理证实为血管肉瘤。
2.2 肝类癌 CT平扫肝右叶巨大团块状低密影,其内见不规则斑片状更低密度区及多个斑点片状钙化影;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增强,内见不规则斑点状强化血管影,病灶内低密度区未见强化。
2.3 肝血管淋巴管瘤病 CT平扫肝右叶见一团块状低密度影,边界较清,其内见多个囊状更低密度区及斑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病灶周边见斑片状及条状强化影,其内多个囊变区未见强化。
2.4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2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均位于肝右叶,直径3.5~2.2 cm,CT平扫肝右叶均见含脂肪、纤维条状软组织密度影,CT值为6.5~56 Hu;动脉期软组织影不均匀轻度强化,内见血管影,部分位于脂肪内且与肝内血管强化相同,门静脉期继续强化,延迟期强化减弱,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3 讨 论
血管肉瘤是一种肝血窦壁细胞异形增生所形成的一种罕见的间质性肝脏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很高。国外报道约占肝脏原发肿瘤的2%[3],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一般认为与肝硬化,尤其是与粗结节型(血色病性肝硬化及某些致癌物如氟化乙烯、二氧化钍等)肝硬化有密切关系。本文患者结合病史无原发病,可排除转移性肿瘤;患者AFP正常,无肝硬化表现,基本可排除原发性肝癌;延迟扫描病灶内未见对比剂充填,无典型的多发海绵状血管瘤表现,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但确诊仍需活检病理确诊。
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癌,90%发生于胃肠道,近半数在阑尾,尸检检出率1%[4]。类癌可产生52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物质,当发生肝转移时,才可能引起明显类癌综合征,表现为皮肤潮红、腹泻、喘鸣、心瓣膜功能不良等症状或类癌危象[5]。肝脏的类癌罕见,病理上肝脏类癌具有类癌的共同特点,其形态有时如原发性肝癌,但缺少小梁和血窦,也无胆汁生成[6]。本文患者CT表现肝右叶巨大团块状低密影内可见不规则斑点片状钙化灶,可能与其具有内分泌功能有关。由于类癌瘤细胞表达多种神经内分泌受体,同位素标记物行闪烁扫描成像对其诊断有一定的作用[5]。
肝血管淋巴管瘤病是肝脏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可单发于肝或同时见于其他器官,多见于青少年,有时肿瘤较大,导致肝功衰竭而病死[6]。本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右上腹包块,CT增强扫描病灶周边见斑片状及条状强化影,其内多个囊变区未见强化。与其他部位多发囊性淋巴管瘤CT表现相似[7]。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发生于肝脏的少见,起源于肝脏间叶组织,病理上由平滑肌细胞、厚壁血管及脂肪细胞组成[8],多数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常由体检发现。其CT有一定的特征性:脂肪成分,病灶中心可见点状、条状或扭曲的高密度血管影,特别是脂肪成分中血管影;动脉期多不均匀增强,门静期持续增强。本文2例具有上述CT特点,诊断较易。由于病灶内脂肪成分含量5%~90%,脂肪含量少时需与肝细胞癌、腺瘤、血管瘤及局灶性结节性增生鉴别;脂肪含量较多时需与脂肪瘤及脂肪肉瘤鉴别。
[1]叶维法,杨秉辉,万德森,等.肝胆肿瘤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3.
[2]陈志红,钱海鑫,田力平,等.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术前评估中重要性的探讨[J]. 肝胆胰外科杂志,2008,20(1):39-41.
[3] 王 健,李 强,崔云龙,等.肝血管肉瘤:16例回顾[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6,12(8):532-535.
[4]蔡中起.类癌瘤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0,27(8):351.
[5] Lacey DL,Timms E, Tan HL, et al.Osteoprotegerin ligand is a cytokine that regulates 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and activation[J].Cell, 1998,93(2):165.
[6]刘复生,刘彤华.肿瘤病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939.
[7]谭理连,李扬彬,陈剑魂.纵隔低密度肿块病变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3):151.
[8]严福华,曾蒙苏,周康荣,等.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I征象分析[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1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