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约因素分析

2014-08-15马建军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马建军 周 玉

(1.成都医学院 思政部,四川 成都610083;2.西南民族大学 政治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1]。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内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外化为人们的日常实践,在当前仍然面临着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制约。深刻剖析这些制约因素,对于有的放矢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宣传教育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础,”“培育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持续的灌输,抓好宣传教育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2]。然而,在目前的宣传教育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众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公信力,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在宣传教育的主体性方面,忽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过程中,广大群众并非消极被动的客体,而是有独立思想和意识的能动主体,能够对宣传教育的内容进行能动性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那种自上而下“填鸭式”、“说教式”的宣传教育方式,比如一些专家教授在理论宣讲时读讲稿、念课件,一些基层领导在理论学习时读文件、念报纸,一些思政课教师上课照本宣科,等等,因其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忽视教育对象的思想感受,不仅没有对教育普及对象产生积极作用,反而造成教育对象的厌烦和疲惫,影响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在宣传教育的广泛性方面,忽视新社会阶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我国产生了一系列新社会阶层,如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等,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自然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体。但是我们始终把宣传普及的对象重点放在党政干部、广大党员和高校师生的身上,而忽视了这一实践主体的理论需要,没有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中的传播和普及,以致这一社会群体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几乎被忽略,这必然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覆盖范围。

在宣传教育的差异性方面,严重忽视不同社会群体的实际特点。不同的社会群体,因其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的不同,必然会在理论理解和接受程度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只有关注不同社会群体、不同普及对象的差异性,才能在宣传普及中体现出层次性和针对性,提高工作的实效性。习近平同志曾经批评一些领导干部“不会说话”,说他们“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领导干部忽视了群体的差异性,缺乏对谈话对象的深入研究,缺乏对不同群体生活实际的调查。当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只“备书”,不“备人”,只备“理论”,不备“实际”的现象[3]140-141,严重忽视不同社会群体的实际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停留在宣传口号和政治说教上,导致人民群众对理论宣传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在宣传形式和手段方面,亟待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普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恰当的形式和手段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工作,从形式上看,较为单调,主要采取讲座、报告、宣传栏等传统形式,缺乏对现代形式的有力探索;从手段上看,采用的主要是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此外,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开会读文件、散会写体会等将宣传教育工作程式化、简单化、流于形式的不良倾向。在信息技术、互联网高度发达和普及的背景下,手机、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到2013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人数5亿[4]。这势必对传统的传播与交流方式、习惯产生巨大的冲击。可以推定的是,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交流、集散的重要平台与途径。但是对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充分利用,我们还有很多不足,如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以直观生动的形式与微博、微信、QQ等现代网络、通讯手段相结合,培养宣传核心价值观网络意见领袖。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并根据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同时,依法加强对网络社会、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打击网络谣言和违法犯罪。此外,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不为各种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言行、错误观点提供传播渠道和集散平台[1]。

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信仰

关注人们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的原则[1]。“三个倡导”最终能否内化为人们的信仰、外化为实践,需要社会现实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既是客观践行“三个倡导”核心价值观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佐证,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信仰。但是当前社会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和消极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信仰及践行。

民生问题即是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5]802。我党历来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毛泽东早在1934年就强调:“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6]137邓小平也强调,“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7]314。江泽民、胡锦涛也十分重视民生保障问题,习近平更是强调“改善民生是中国的第一要务、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8]。群众是否认同、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根结底取决于其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实际问题和困难是否得到妥善解决。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的民生问题,如:高房价问题,住房是人们生存的基本需求,住房问题是关系千家万户、亿万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近些年来,我国房价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蜗居”、“蚁族”、“房奴”、“裸婚”等热词的流行,表明高房价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不可承受之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亟待破解,因病致贫或返贫现象时有发生[9];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依然存在。除了上述问题外,物价稳定、就业、社会保障、食品卫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公正、依法行政等问题也很突出。这些民生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影响了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以及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也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和公信力,妨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平等”、“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共同富裕”则是体现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0]。经过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显著提高,我国总体上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种所有制经济、分配方式并存,加上制度健全方面等原因,出现了人们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的现象,社会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问题一直存在。具体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尼系数连续多年居高不下,即便是在2013年也仍然为0.473的超警戒线水平[11]。二是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其“落差”幅度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12]。如果将城市居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隐性的福利、优惠折算成收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则会更大。三是垄断行业收入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当前,部分垄断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实际收入的5~10倍之间[12]。除此之外,高低收入群体差距、地区差距也比较显著。据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调查显示,67.5%的被访者对收入水平和分配制度不满意[13]。《人民论坛》千人问卷的调查也显示,68.45%的受调查者表示目前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对目前社会贫富差距现象,公众表示难以接受。”[14]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而且引发部分群众对党和政府、对分配制度的不满,制约着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认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根本。这就需要解决好百姓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需要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来发展民生,解决民生领域里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达到“在前进道路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目的,以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更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和实践确证。

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百姓预期落差影响核心价值观的公信力

各级党政干部和地方政府公职人员应当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宣传者,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得到广大群众的真正认同和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和政府自身是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各级党政干部和地方政府,其道德素质、言行举止和工作作风如何,是否真学、真信和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着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信仰。因此,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

我党一直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特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措施,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颁布实施“八项规定”、反四风、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廉政建设和治腐策略,使党风政风明显改善,反腐败工作取得较大成就,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和拥护,坚定了民众对道路、制度、理论体系的自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15],“一些党员、干部贯彻执行的自觉性、主动性有待提高;一些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地方和部门贯彻落实中存在形式主义和工作不平衡现象”[16]。部分党政干部和地方政府公职人员仍然存在行为失范现象,党内也存在着不少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比如:一些党政干部一边扛着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旗,高唱以人为本、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一边则不信主义信鬼神,不信马列信风水,置国家和人民利益于不顾,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17]5;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央决策执行不力,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不到位”,甚至“缺位”,而对关涉自身利益的政策,则是强力执行,如推高地价、抬高房价、违法征地、野蛮拆迁等。这些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现象,虽然只发生在少数党政干部和地方政府身上,但影响极为恶劣。正如欧内斯特·曼德尔所说:“如果社会主义者的实践与他们的原则不一致,那么群众就会继续持怀疑态度。”[18]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提倡者和模范践行者,却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仅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重创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也严重影响广大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信仰。

四、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严重干扰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19],我们要坚决反对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尤其是在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人们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也必然日益多元化。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本来是有利于解放人们的观念、活跃人们的思维,对于全人类文化价值观的交流、融合及繁荣社会精神文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中华民族文化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与世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部分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如“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以文化交流为幌子,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和价值观输出,其最终目的是同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动摇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这些社会思潮的多元并存,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人们的思想,影响着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信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构成了严重干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52%的受访者认为是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造成了人们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危机[20]。由此可见,西方社会思潮已经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培育践行。

此外,法律规范制度的滞后,部门之间的协调及合力的形成等问题也会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结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根本,解决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惩治腐败问题是关键,提升宣传教育实效性和有效抵制西方社会思潮的干扰等是重要途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更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紧紧抓住现有有利条件,巩固已有成果,同时,也应根据其面临的瓶颈约束,有的放矢地作出相应的路径选择,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千家万户,深入亿万人心,真正成为人们内心的信念和外在的实践。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3-12-2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3/c_118674689.htm.

[2]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1).

[3]周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4-01/16/c_126015636.htm[2014-01-16].

[5]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习近平.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中国第一要务[EB/OL].中国新闻网,[2013-11-03]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11-03/5456607.shtml.

[9]葛如江,沈锡权,孙洪磊.“因病致贫”成最突出民生问题[EB/OL].新华网,[2009-11-09]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11/09/content_12414108.htm.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国家统计局.基尼系数总体符合中国实际[EB/OL].新华网,[2014-01-20]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4-01/21/c_126035109.htm.

[12]曲哲涵.收入差距为何不断扩大[N].人民日报,2010-05-24(18).

[13]钮怿.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优化国民经济需求结构[N].文汇报,2010-03-08(6).

[14]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民众最不认同何种不公——公众公平感调查[J].人民论坛,2008,(21).

[15]习近平.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N].人民日报,2014-01-15(1).

[16]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研究决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置 审议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报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N].人民日报,2014-01-25(1).

[1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8][比]欧内斯特·曼德尔.社会主义的状况和未来[EB/OL].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http://marxists.anu.edu.au/chinese/Ernest-Mandel/marxist.org-chinese-mandel-1992.htm.

[19]张朋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EB/OL].光明网,[2013-04-08]http://politics.gmw.cn/2013-04/06/content_7218054.htm.

[20]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课题组.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4).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