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室内设计发展趋势研究
2014-08-15于玲侯佳
于 玲 侯 佳
(1.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31;2.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50)
室内设计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不断发展,它深刻地反映了不同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变革和转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经济特区到十几个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迅速与世界接轨。大好的社会环境促使了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业和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迅猛,室内设计业的发展也随之而来。
一、时代变迁对室内设计的发展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踏步前进。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促使了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正是由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开始萌发。室内设计萌发阶段主要集中体现在大型的公共建筑内,如宾馆、酒店之类的公共室内空间。
1980年党中央把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为经济特区,1984年继续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同年确立了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方针。这一时期国家的一系列正确决策使得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内外互通,从而带动了商业的广泛交流。人们的来往更加密切和频繁,从某种意义上也就促进了新型产业——旅游业的兴起和蓬勃。旅游业的迅速兴盛,使得我国酒店业不断兴起。这样一来,商业空间的发展也就从某个侧面带动了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商务洽谈和休闲旅游业急速发展,各地商务酒店、度假宾馆等的建设一时跟不上市场需求,加之当时国内的综合实力并不是很强,许多方面都不能满足商务和旅游人士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国家采用了积极引进外资的办法,在充分利用国外资金的同时也引进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新的设计思想以及新的工程施工方法。我国早期的多数大型酒店宾馆都是采用国外设计团队的设计方案,聘请国外的管理公司经营,引进国外的管理模式。这就促使了国内关于酒店商业空间设计的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得中国的室内设计行业开始了将近十年的引用与借鉴、批判与继承、探索与创新的学习与发展之路。
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环境,为室内设计行业的建设提供了除大型公共建筑空间设计以外的,能够在各个领域全面渗透的大好机会。第一,由于80年代旅游业的兴起,到90年代一大批宾馆、酒店的室内空间环境进入了改造期,办公、商业等空间成为这一时期新的被关注空间。这类空间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和室内环境的设计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从此出现了不少著名的办公和商业建筑形式,如中央电视台彩电中心、90年代亚洲第一高塔东方明珠塔和世界第三高的上海金茂大厦等。第二,1994年亚运会之后国家提倡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国各地兴建了一大批体育场馆,其室内外设计成为当时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一大部分。第三,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居民收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精神文明生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自己的居室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居室空间设计在我国悄然兴起。这一现象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建筑装饰设计只是公共建筑的专利这一社会思想,而且真正使建筑装饰业家喻户晓与老百姓产生直接关系,同时也使得建筑装饰设计“以人为本”的美学原则有了更深、更具体的含义。第四,这一时期由于室内设计行业的不成熟,设计师经验的不足,缺乏合格的技术工人,从而使设计大打折扣,所以这一时期被业内称为“重工程轻设计”的时期。第五,随着不断地实践学习,建筑装饰行业不断壮大,建筑装饰企业开始具备了高级酒店宾馆的设计施工能力,并且逐步步入了国际市场舞台,承包了国外多个国家的酒店宾馆的设计施工,其综合能力让国外友人叹为观止。由于装饰行业步入了国际市场,使人们的视野得以开阔,并且可以积极吸纳国外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思想,在国内设计业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各种装饰设计风格的不断兴起,带动了其他辅助行业,例如家具、家电、纺织等行业的壮大,从而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000年,是一个标志性的年代,室内设计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们越来越注重室内空间环境的营造。这一时期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室内设计越来越关注室内环境的环保问题,越来越注重室内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注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材料,甚至在室内环境当中引进了环境检测手段;注重艺术与文化的结合,着重体现室内环境的地域文化特质;注重艺术与经济的结合,室内空间环境的营造不仅要体现出结构装饰、美观实用,还要考虑整体的投入预算;注重对人的关怀,设计着眼于从使用的本源“人”出发。室内设计的一切细节都以服务于人、引导人们的生活为出发点。
2000年以来的这10多年间,当代中国的室内设计已经进入了创新阶段。业内的设计思想不断更新,基本摆脱了原来的迷茫和浮躁,逐步抛弃了照搬照抄、堆砌罗列的现象,把室内设计业推向了更高的层面,更多精品设计层出不穷,使室内设计得以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室内设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先实践再理论的过程
经受“文革”洗礼的中国,在室内设计行业中基本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基础。室内设计业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行业,带有很大的盲从性。从事室内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一般都是搞建筑、工艺美术或是绘画出身的人士,没有完善的设计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没有行业规范,缺少相对专业的理论知识。从事技术操作的人员又都是毫无专业基础的务工人员。在这种状态下,改革开放的步伐又不断地在加快,商务洽谈和旅游业的兴起,促使各地大量造楼,一时间使得室内设计从业者有些手忙脚乱,束手无策。国家重点项目还好,负责人可以时常到国外学习和考察,有的参考。一般项目就不同了,没有第一手的资料,只是闷头苦干。对于这种情形,国内的出版商们发现了商机,针对这一现象发行了大量关于室内设计和技术施工方面的图书杂志。但这些图书杂志都是一些实际项目的翻版印刷,缺少细节语言描述。对于一些缺少设计经验的从业人员来说,来的比较快的就是模仿或是干脆照搬照抄,一时间这类图书销量甚好。另外,国外二三流设计师也把他们的作品带到了国内市场,饥不择食的中国设计师们,基本也是一味地模仿,没有精力考虑地域的诉求性和文化的适应性。虽然我国室内设计师们也在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但要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原创设计理论的确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在受到社会各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其发展具有先实践后理论的特点。这一现象导致了室内设计行业的管理和规范不够统一,比较混乱。
1991年,在张绮曼和郑曙旸两位先生的领衔下,室内设计界第一本资料集横空出世[1]6。这本书总结了我国设计界多年的设计经验,填补了一定的室内设计理论空白,但是由于篇幅有限,理论知识介绍还不够全面,尽管如此,在那个年代已经是非常珍贵的宝典了。之后,室内设计理论学界在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下,又有多位先生推出了理论著作,但是室内设计理论体系相对于其他成熟的学科而言依旧很不完善。2002年,王国樑老师就在建筑学报上发表文章提出,“当今中国的室内设计界,不乏高手,不乏新人,也不乏佳作,缺乏的是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室内设计相关的学术刊物上亦鲜见理论文章。各地室内设计沙龙亦大多侃侃而谈,缺少深入课题研究。这一切导致了室内设计业,作品点评少、设计批评少、系统理论少。”[2]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一批人在为室内设计的理论增砖添瓦了,因为无论是高校教学人员,还是奋斗在第一线的室内设计人员,都渐渐明白“理论的缺失造成创作的苍白,中国的室内设计学科急需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3]221。
我国当代室内设计发展的30多年,是一个走出去、拿进来,不断学习、吸取和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设计行业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的模仿和照搬照抄。我国的室内设计业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只能是在模仿中前进,因此就形成了先南后北、先东后西、先实践后理论的发展过程。
三、当代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室内设计研究和持续发展的核心
当代中国为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从而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从以“物为本源”的价值观转变成以“人为本源”的价值观。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建筑设计重心由原来的建筑功能与外部形象转移到关注建筑内部形态与组合,这也成为了当代中国室内设计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并为其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室内设计研究的是怎样为人们创造安全、舒适和便捷的居住环境。设计的核心是人。设计目标是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满足居住人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保障人们能够健康生活,甚至可以起到减轻社会经济负担的作用。通过室内设计不但能够满足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风向,调整室内空间的功能分区,搭配得体的家具与软装饰等必要的生活条件,还要做到以设计细节和积极的态度去影响居住者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审美情趣和行为。室内设计不再是简单的结构装饰,更重要的是要服务和引导人们的生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室内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是室内设计研究的永恒主题,并且这一主题将在这个领域内不断地延续和深化。
(二)内外交流促进多元化格局发展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际交流的机会得以增加。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新的设计理念的提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体现不同的风貌,汇聚了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和各种设计元素一同涌入中国,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室内设计。不同地域各种设计的不同组合方式,在设计中以多样化的设计语言体现出来。中国的设计师们可以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相互沟通,加强交流学习,相互渗透,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设计作品中去,彰显出自己独有的个性,从而使国内形成一个蓬勃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总之,当代中国的室内设计行业已经有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它经历了理论体系的建设和行业的不断成长,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算是刚刚起步,但是总的来说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可以这样说,当代中国的室内设计行业以建筑产业为依托,并逐步渗透并带动很多领域的产业发展,正朝着为人们提供舒适生活环境的目标而稳步前进。
[1]张绮曼,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王国樑.室内设计的哲学指导[J].建筑学报,2002,(11).
[3]王国樑.现代中国文脉下的建筑理论——中国文脉下的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