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媒体背景下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14-08-15杨垚
杨 垚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成县742500)
当今时代,新兴媒体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一般而言,新兴媒体是指所有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模式上有一定创新的媒体平台和机构[1]。它借助于新技术革命,以网络、移动通讯等技术为驱动,以电脑、手机等为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新兴媒体自由、开放、互动的传播特点重塑着人们捕捉、接收信息的习惯,同时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特点乃至核心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现代社会,媒体是统治阶级推广主流价值观的主渠道,媒体舆论被称为“第四权力”。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借助传媒网络推销其意识形态,而他们的媒体在这方面也有着高度自觉。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兴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各级各类新兴媒体认清肩负的责任,培育和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社会舆论环境。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主导型政治文化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2]以来,党的十七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3],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它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高度凝练及抽象概括[5],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目标和要求。比较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精练,易于普通百姓理解,更易于转化为行动。政治文化学认为,在一个国家的整个政治文化体系中,存在着主导型政治文化和属于亚文化系统的非主导型政治文化[6]26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属主导型政治文化。
当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想在现实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用来武装群众,这就需要解决其自身的大众化问题[7],亦即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问题。毛泽东曾经说过:“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8]301因此,培育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9]。
二、新兴媒体为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重要途径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方面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它规定了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方式,制约着社会政治体系的运转,推动着社会政治体系的变迁[6]283。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总是根据自身的政治需要,竭尽全力地借助各种手段和途径,对民众进行政治社会化的训练及教育,以确立符合自身利益的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的政治倾向和政治价值判断标准,将会对人们的政治观念与态度产生深刻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传播来诱发和提高人们的政治兴趣,也为社会成员进行政治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场地和手段。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0]22环境与人的作用是辩证的,环境对价值观的培育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网民有近6亿人,手机网民有4.6亿多人,已经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网络舆论场,也带来最为复杂的网络舆论生态。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重组了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特别是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制作和传播的方式,使网络成为兼具信息发布功能、舆论传播功能、社会动员功能的聚合器。新兴媒体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改变着党和政府的执政环境,改变着意识形态的生态环境。
新兴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的舞台。更多的关注国计民生的信息得以及时传递,大量正面反映主流政治文化的信息得以快速传播,有利于对民众正确思想观念的引导。新兴媒体的虚拟空间也为民众提供了一个释放的平台,网络论坛、博客、手机短信等使交流更加便捷,在虚拟空间中,可以对一些重要新闻、政治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不必通过政府批准。真实身份的隐蔽使交流更充分,许多民众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讨论中,为政府治理、为社区服务提出了良好意见和建议[11]。
传统的价值观教育途径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实施的系统教育、对特定政治符号的规范化接触、大众传统媒介的政治宣传、参加实体化的社会政治组织等,即必须通过在现实社会的实体化政治互动中去实现。互联网所创造的虚拟政治世界对现实政治生活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模塑,使公民可以超越与社会的距离,在虚拟网络中就可体验参与政治生活的机会,由此带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效率的提高。
三、新兴媒体背景下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挑战
过去,由于信息手段不发达,公民能够接触到的信息载体主要是报纸、电视、广播,政府和学校,对这些载体传递的信息内容可以进行过滤,将不正确的观点、不恰当的信息去除,甚至直接参与信息的制作,充当信息源的角色。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通过其言行比较容易被察觉,也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其解决思想问题,端正认识。
但是当公民日益通过网络来表达思想时就给培育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由于大多数人都通过各自的代号而非自己的真实姓名上网,无法知道究竟是谁在发表意见,自然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而目前国际互联网处在没有确定负责人、无人管理的无政府状态。正是由于网络信息的不可控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趋于复杂化[12]。
当前,网络错误思想、网络谣言、网络负面信息已成为传播领域的一大公害。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以时尚潮流、高科技等商业包装形式持续地向我国公民灌输西方社会文化价值观,与国内官方争夺话语权,形成对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冲击。国外高科技垄断企业谷歌、苹果等在我国年轻粉丝中赢得了广泛支持。海外、境外中文网站及其微博以其亲民化、人性化风格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成为他们了解不同于国内主流宣传的西方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13]。
国内一些网络推手及网络“水军”公司为了一己私利,编造策划耸人听闻的网络谣言,引发了诸多道德争议和社会信任危机,给正常的社会秩序带来现实或潜在的威胁[14]。暴力、金钱、色情、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颓废的内容通过新兴媒体被大量渲染,年轻一代接触较多的网络游戏的内容也以打斗、暴力居多,渗透着西方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更是给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巨大难题。
网络的虚拟性使年轻一代沉浸在虚拟社区的快乐中,在这里可以充分地表达其内心的压抑和欲望,宣泄不满,感染“灰色心态”,导致政治心理不健全。而在现实中,他们缺乏集体感和归属感,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实践中的交往,甚至出现了人际关系的冷漠,导致了自我封闭和现实人际关系疏远。虚拟社区缺乏法治的约束,缺乏现实道德的制约,缺乏对真实世界的认识,缺乏现实社会中的真诚,长期沉浸在这样的脱离现实的情境中,不利于年轻一代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从而影响了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四、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大力培育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因此,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全面展开、协调推进。
(一)从国家层面来看,党和政府要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对待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程,牢牢掌握新兴媒体背景下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新兴媒体已成为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阵地,我们能否牢牢掌握新兴媒体舆论主动权,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让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为人民大众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法宝之一[15]。为此,党和政府要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注重新媒体应用,围绕社会关心、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动发声、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及时掌握意识形态领域新情况新动向,加强动态分析和科学研判,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国内意识形态新阵地。
第一,要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从实践看,面对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飞速发展,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存在明显弊端,主要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同时,随着互联网媒体属性越来越强,网上媒体管理和产业管理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特别是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微客、微信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用户的快速增长,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突出问题。为此,要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16],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17],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犯罪的互联网管理合力,确保网络正确运用和安全。
第二,要净化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实现对互联网的科学、依法、有效管理,是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长远战略。我国已建立了网站和域名实名、市场准入专项审查、重点网站和企业信息安全专人负责、信息安全监管等一系列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要在网络舆论工作中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坚持不懈净化网络环境,坚决打击网络谣言,依法惩治不法分子,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围绕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创新管理手段,讲究管理方式,不断提高依法管网的水平和能力。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18]。
第三,要推动主流媒体进军新媒体。社会思想和网上舆论越是多元多样多变,主流媒体越要唱响主旋律,最大限度发挥鼓舞干劲、增强信心、凝聚共识的作用,不断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要尽快掌握网络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用积极健康的正面信息挤压低俗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主流媒体进军新媒体,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发挥优势、顺应大势、改善生态、实现自我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的战略之举。
(二)从社会及个人层面来看,新兴媒体要依法自律,广大民众要文明上网,努力创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生态环境
第一,要探索创新网络社会治理的体制和机制。要立足长远建立行业自律、网民自治机制。互联网相关行业协会要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处理公众投诉、进行宣传教育、建立网络监督员和网络志愿者队伍等途径,在维护网络内容健康和保护公众利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要积极探索建立网民网上传播行为诚信评价体系。通过信用积分制度、网络评议制度、诫勉整改制度和诚信奖惩制度等,提升网民的传播素养,引导网民文明上网、理性表达、诚信传播,对于网络上的错误观点、奇谈怪论乃至歪曲造谣、恶意攻击,也决不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要敢于表明态度、敢于亮剑,敢于进行有力的批驳。着力培育文明理性诚信的网络生态环境。
第三,要引导党员干部成为传播网络正能量的主力军。党员干部要有阵地意识,迎着考验上,迎着困难上,不能怕、不能缩、不能绕,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牢牢把握网上舆论工作的领导权。要勇于“亮身份”,主动参与到网上舆论工作中来,旗帜鲜明地宣传主流声音,理直气壮地批驳错误观点,春风化雨般地疏导社会情绪,努力成为传播网络正能量的主力军。
无论是建设网站,还是开展网上教育和网络交流,都要力求给社会成员一种愉悦心情、陶冶思想的和谐氛围,给他们以一种蓬勃向上的正能量,使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有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在耳濡目染中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郝继明.论新兴媒体作用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2).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8.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9.
[5]韩振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是一回事吗?[N].光明日报,2011-01-24.
[6]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顾友仁,方爱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向度——近五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J].伦理学研究,2011,(3).
[8]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0.
[10]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常玉华,宋杉岐.当代大学生与新兴媒体[J].党史博采,2008,(5).
[12]蒋宏大.互联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研究[J].党史文苑,2012,(8).
[13]张沭宁.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12,(4).
[14]蔡国英.自觉增强舆论斗争意识[J].求是,2013,(23).
[15]张飞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思考与对策[J].学术论坛,2009,(4).
[16]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
[1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18]徐麟.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工作主动权[J].求是,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