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及缓释渠道研究

2014-08-15刘瑞波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职生毕业生职业

刘瑞波

(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02)

就业是每个高职毕业生面临的重大选择,是自我价值的初步实现。高职毕业生直接面向生产一线,面对着理想和现实,机遇和挑战,自我价值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往往会形成巨大的就业心理压力。

一、高职生就业心理压力形成原因分析

“心理压力”是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或事件而形成的持续紧张的综合心理状态,它的产生取决于压力源及个体意识[1]。高职生就业心理压力是高职生在面临就业困境时产生的持续紧张的心理状态,造成就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就业环境的压力。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22%;2007年达到495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9.9%。2008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559万人,2009年592万人,2010年630万人,2011年660万人,2012年680万人。在这6年时间里,高校毕业生的累计增幅已经达到64.65%。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99万,是建国64年以来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来自用人一方的数据显示,招聘岗位与往年相比下降大概15%。另外,从每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趋向上看,90%以上的毕业生都选择留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或城市,尤其是大、中型城市更为集中①本数据来自每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形势分析)报告网络版,如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来自http://news.sina.com.cn/c/2006-07-17/02169477629s.shtml;201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概况来自http://bbs.tianya.cn/post-217-54062-1.shtml等。。这就形成一个职位多人竞聘,甚至上百人竞争的局面。高职生自知在很多方面不如普通大学生,若是同样的待遇,企业更愿意招聘高学历学生,所以高职生心里很没底。

(二)学校教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向社会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毕业生,理应根据社会的需求而定。而现实中企业“用工荒”和高职生毕业即失业现象都比较严重,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却仍未能按市场需求设置,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差。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使得实训条件等硬件设施成为薄弱环节,学生动手锻炼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不能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不能保质保量地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岗位以致观望等待,出现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

(三)高职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从高职生的入学成绩看,他们中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较差,这也影响了他们大学期间的发展;职业学院学生的就业意识不足,就业期望值高,缺乏积极的就业精神,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和缺少求职经验、技巧,不了解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劣势,缺乏自我定位,就业机会不平等,就业供求不平衡,就业去向分布不合理等原因,造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不乐观,总体就业形势严峻。

二、高职生就业心理压力缓释方法

(一)政府要注重加强宏观调控,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高职生就业提供更多岗位。我国长期以来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较低层次的人才供给就能满足需求,但是这种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的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机制还不完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进而变革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不足,政府要加强这一方面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经济发展从依靠简单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这会不断推动整个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进而为高职生创造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从需求方面缓解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

2.鼓励高职毕业生到基层、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的西部边远地区很难对高职毕业生形成有效需求,虽然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产业梯度转移产生大量需求,但由于欠发达地区所能提供的报酬和优质资源(工资收入、发展机会、流动性等)不足,难以补偿高职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因此,按照劳动力市场机制,难以实现供求结合。各级政府要尽快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并达到一定年限的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等等。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2]这一精神必将引导高职生就业地域选择,有利于缓解地区结构性失业,进而缓释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

3.鼓励民办高职院校发展。民办高职学校以面向市场、服务地方、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它们以灵活自主的办学机制、明确的服务定位、崭新的办学理念,较好地顺应了社会需求,呈现出独特的发展优势。如建立“小学期制”(德国职业教育的模式)、“实习尽可能前移”等灵活的管理制度,遵循高职院校的特殊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职业能力,使学生期待就业,敬业、乐业。

(二)学校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科学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本地区发展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只有成功就业,才能保障个体生存,学校应该建立毕业生就业率反馈系统,通过资料收集、理论论证,对于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适应市场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大胆的调整、改革,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毕业生。学校要打破原来的“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建立“能力本位”课程观,以企业(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以能力训练为轴心,重新整合课程,采取模块结构和一体两翼的课程结构(核心课程、目标课程、非核心课程),使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能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强化校企合作,加大社会实践力度。企业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最好场所。学校可以采取“小学期制”,将实训、实习尽可能前移并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对学生的实训,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训练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在实践中感受现代企业精神的熏陶和严格的职业素质训练,最终实现零距离上岗。

3.完善就业和心理服务体系。面对专业化日益加强的劳动力市场,高职院校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己的就业服务体系也专业化起来。一是建立并完善校内就业指导部门。确保指导机构到位,并把就业指导机构放在中心地位。二是要做好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就业信息提供和传递工作。学校通过联系企业、网络查询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可靠的就业信息。三是把优秀的人才聘为就业培训指导教师。学校应联系一些企业和用人组织,邀请其中的佼佼者抽出固定时间为学生开讲座,对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指导;加强求职相关课程的培训,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有效结合,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断层。四是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针对因就业压力过大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对其进行系统的指导,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成熟度和心理抗挫能力,引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探索。

(三)高职生要努力提升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分析人才市场的招聘状况发现,用人单位对有胆有识、人品优良的人才十分偏爱。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标准在不断提高,表现出选人者重素质胜过重知识、重人品胜过重文凭、重能力胜过重学历的倾向。

1.努力提升综合素质。高职学生是高考录取批次靠后的学生,基础较差,大学期间要勤奋努力、苦练内功,提升综合素质。不仅要扎实掌握课本知识,还要从图书馆、网络等其他渠道获取知识,要进行体育锻炼,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恰当地协调人际关系,等等。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有备无患,从根本上减轻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

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毕业生步入社会,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两种错误的就业观影响学生就业,一是坚持“一步到位”的就业观。把就业看得很神圣,认为所从事的工作就是自己一生的事业,非专业对口不选,自己不满意的单位不选。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是双向选择,人选择岗位,岗位也选人,对专业性不强的高职毕业生来说,应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炼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事业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所学的专业,综合素质的高低才是人生成功的关键。二是“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基层一套房”的“都市心态”就业观。这就导致最需要毕业生的地方少人问津,而都市的毕业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由于目前制造业占很大比重,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吸纳毕业生,这需要高职生毕业时理性考虑:什么样的企业或单位能给自己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兼顾社会的需要,而不是首先考虑地域。有了正确的就业观指导才有正确的就业态度和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就业压力。

3.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坦然面对就业挫折。高职毕业生在求职中遇到的挫折会很多,如薪金低于期望值、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用非所学甚至暂时找不到工作岗位等,这时,应该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客观地分析原因,冷静思考。在就业市场化、需求形势不佳、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出现求职失利是在所难免的,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成功,要对可能出现的求职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会安慰自己,毕竟自己还年轻,调整求职策略,以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从宏观看,国家经济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并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非常重视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我国的“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已提前到来;从微观看,重技能和实践的教学改革正逐步深入,就业服务和心理辅导越来越受重视,高职生自己的就业意识和能力正在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就业前景是光明的,要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

[1]王俊峰.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其缓解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24).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5.

猜你喜欢

高职生毕业生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