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发挥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主体作用的调研报告

2014-08-15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河北县域民营企业

高 锋

(河北省工商联,河北石家庄050000)

省委书记周本顺在今年5月9日召开的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指出:“省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打四大攻坚战,对市、县来说,市域经济、县域经济就是民营经济,抓市域经济、县域经济实质上就是抓民营经济,打四大攻坚战实质上就是抓民营经济。”那么如何在新形势和新机遇面前,更充分的发挥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有为的剪除民营经济发展束缚,冲破民营经济发展障碍,革除民营经济发展弊端,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将是一个事关河北全局的长期探索、奋斗过程。带着对这一问题答案的探寻,省工商联会同有关专家学者于4月中旬,先后到衡水、石家庄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座谈、参观、深入访谈等形式最大限度地了解了制约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汇总了一线创业和经营者的合理诉求,在综合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一、为什么说“抓县域经济实质上就是抓民营经济”

1.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截止2013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达304万户,年实现增加值18680.2亿元,占全省增加值总量的66%;完成出口257.7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83.2%;从业人员达2135.4万人,占全省就业总人口的54%;2013年全省民营经济税收收入2554.6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0.2%。这些数据表明,河北的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成为省内县域经济的主体。

2.民营经济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第一,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实力的决定因素。一方面,就河北的实际情况而言,在县域经济范围内,有关国计民生的经济门类已被国家直接控制,县属国有企业很少有大中型企业且绝大部分已改制为民营,乡镇企业基本上已转入民营经济行列,县域公有制经济已基本上成为了公有民营经济。所以,民营经济的实力与发展情况是县域内经济发展的直接体现。另一方面,从省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贡献的几个关键指标看,自2006-2013年,全省民营经济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由50.4%上升到66%,对财政的贡献率由46.5%上升到70.2%,出口创汇占比由49.5%上升到83.2%,贡献率稳步提升,并且已成为河北建设经济强省的主体力量,是县域经济实力的决定因素。

第二,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活力的直接体现。从经济增速、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这三个县域经济活力核心指标来看,民营经济发展好坏可以说是县域经济活力的晴雨表。纵观河北省的经济十强县 (市),民营经济对整个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普遍超过65%,对县域财政的贡献率普遍超过75%,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普遍超过70%,可以说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是县域经济活力最直接、最好的体现。

第三,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对外开放的尖兵。多年来,我省民营经济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坚持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充分挖掘国际国内的各种有利资源,不断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的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2006—2013年,河北省民营企业出口贸易总额由49.5亿美元增长到257.7亿美元,年均增长22.9%,远高于同期全省外贸年均增速,成为全省外贸进出口的第一大经营主体。

第四,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出路所在。在全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壮大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民营经济依据其当下巨大的规模和灵活的机制,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出路和依靠。而数据也证明,民营经济的结构调整已悄然开始:按照今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民营经济比重均有提高,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总体民营经济的比重为2.8%,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重为63.5%,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重为33.7%,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第五,民营经济是实现县域经济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首先,民营经济已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据统计,2014年一季度末,全省民营经济共吸纳从业人员2035.8万人,同比增加73.5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55%。其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促进了农村土地的流转,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最后,只有民营农业企业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农业的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和规模化,拓展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使农业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因此,实现县域经济农业现代化,必须重视依靠民营经济,培育壮大民营企业。

二、发挥民营经济主体作用面临的机遇

1.步入经济发展新阶段带来的新机遇。目前,我省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超过全国人均GDP 5000美元的水平,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整体进入了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趋于同步、快速推进的时期。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投资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等都将伴随着重大的调整和提升,这一过程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也一定会给全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2.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的河北势必将持续承接京津部分产业和公共职能的转移,这无疑将带来巨大的投资和无形资产,并伴随着机制的创新、产业的集聚、平台的搭建。因此,各县域经济在积极谋求承接的过程中,将为民营经济发展供新的发展空间,带来新的发展良机。

3.贯彻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带来的新机遇。今年4月28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冀发【8】号),该意见就激活市场主体,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在放开行业准入、激活市场主体、落实用地政策、强化金融服务、加大财政扶持、增加政府采购份额、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完善公共服务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和创新,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民营经济主体作用发挥面临的主要挑战

1.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带来的挑战。以全球视角来观察,目前的国际市场依然很不景气,贸易摩擦时有出现,局部地区动荡不安,世界范围内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仍然在上升。而国内的经济形式也不容乐观,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增速放缓已成必然趋势,物价上涨压力仍将持续,节能减排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尤其是压减传统行业过剩产能和鼓励新兴产业发展将长期并存,所有的这些严峻挑战都将增加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2.资源要素上升导致成本飙升带来的挑战。随着原材料成本、融资成本和工资成本快速上升,我省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持续升高,使得经营难度越来越高。另外,随着河北省治污染、调结构的不断深入,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中普遍遇到了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用电难等问题,加之中小民企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受自身固定资产少、技术水平低等特点,生存愈加困难,迫切要求在转型升级中求生存、谋发展。

3.民营经济结构调整缓慢带来的挑战。从产业结构看,河北的民营经济中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为2.8%、63.5%和33.7%,产业发展极不协调,制约着民营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从发展层次看,河北民营企业多数从事传统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自主品牌缺乏。从自主创新能力看,河北的民营企业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缺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科研经费支出仅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0.45%,自主创新能力很低。从企业规模看,全省民营企业中大企业数量偏少,体量偏轻,对相关中小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偏弱。从内部治理结构看,全省仍有不少民营企业在产权结构、营销方式、管理模式、激励机制等方面与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影响着企业的持久稳定发展。

4.民营经济发展省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河北省周围的北京、天津、河南、山东、辽宁、山西等省也都非常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例如山东和辽宁早在2010年就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北京和天津更是借助于自身的政治和政策优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并在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领域抢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先机。而河北自身的民营经济则以起点低、规模小、发展潜力不大为主要特征,规模以上的知名民企非常有限。所以河北民营经济的发展可谓“内忧外患”,必须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找准产业出路、发展区域特色。实现县域民营经济“长大、长高、长美、长洋”将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过程。

四、促进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主体作用发挥的对策思路

1.充分利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一是积极谋求产业协作。各县要通过强化重点开发区、工业园区空间扩容和集聚发展,探索设立民营经济发展新区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举措,积极鼓励和引导涉京津企业到当地投资兴业,从而引导县域内的民营经济有序发展,稳步壮大。二是加快推动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由省委省政府牵头,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享有相同的财税政策,按“属地税收、利益共享”原则实行税收分成;探索区域内统一的市场准入机制,统一市场主体准入门槛,以及工商、质检、药监、动植物检疫、质量认证等方面的检查和认证标准等,为河北民营经济的发展扩展空间。三是借力协同发展,提升民企规模。各县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区域有利条件,抓紧“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战略机遇,以强化招商引资为突破,精心策划招商方案,在彰显当地资源和人文特色的同时,运用市场化运作、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持续深化与央企、知名民企、外企的合作,通过引进和扶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有效带动当地民营企业扩大规模,增大影响。

2.坚持民营经济发展与县域发展格局调整相结合,保障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一方面,各县发展民营经济,必须依据自身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交通网络、产业基础、人力资源、历史文化等客观条件进行科学谋划,有取有舍,从而形成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健康有序的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格局。另一方面,要坚持县域发展规划、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的“三规”融合,创新土地开发利用机制,积极推进企业进园区步伐,在县域内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中小微企业产业园,集约利用土地和各种生产要素,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3.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引导企业集群式规模化发展。各县要通过市场化运作,支持培育一批以大中型企业为龙头,以产业链为基础、以小微型企业为主体的示范产业集群,形成大中型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小微型企业配套发展的分工协作机制,探索建立资源集约、产业集聚、服务集中的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联盟;遵循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高水平开发的要求合理规划建设好各类产业园区,将之打造成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区;把建立创业基地与产业集聚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创业基地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切实落实基地建设的用地指标;要大力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股份制改造,通过精心谋划强强联手、实施优化组合,引导民营经济集聚集中集约发展,增强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同时要建立地域性与行业性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发挥健全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产业集群内的社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集中发展提供信息、培训、融资、维权等贴身服务。

4.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民营经济转型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河北省县域经济的主体,其自身的结构调整,事关全省大局,是河北经济“调结构,促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是要着力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充分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制造业高端化,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在调整中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二是支持民营经济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手段,支持民营经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发展、融合互动,从而提升民营经济的产业竞争优势。三是要进一步夯实县域经济的实体经济基础,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实体经济,稳步培育和壮大民营骨干企业,通过高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建设,力争在全省形成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民营经济品牌。四是构建起大中小企业梯次结构合理,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通过大力扶持和发展量大面广的县域中小企业,切实帮助企业克服融资、土地、人才等发展瓶颈,从分展现中小企业的特色与优势,尽快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五是在“四大攻坚战”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为民营经济发展留足空间,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机制优势和资本优势,不断丰富拓展民营经济发展新空间。

5.增强民营企业内生动力,推动创新式发展。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是破解资源和环境约束、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河北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也是民营经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一是要尽快建立起全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制定激励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参与或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与关键领域联合攻关,推动民营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建立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更有效的发挥各类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检测中心和实验室的作用,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良性运作机制,从而全面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快完善民营企业自主创新配套政策。建议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基金,从而有效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构建公共创新平台,实现区域内技术创新和科技服务信息共享。三是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品牌战略。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注册商标和争创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四是指导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遵循“决策科学、公开透明、产权清晰、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内部治理原则,积极引导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顺利构建起规范化、制度化的决策管理机制和企业治理内部结构。最后要积极培育规范的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建立起中小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平台,推动民营经济产权结构多元化。

6.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推动民营经济开放发展。作为推动河北对外开放的主角,河北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具备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层次,稳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鼓励民营经济“走出去”,帮助民营企业开拓新兴市场,主动做好对外投资经营的咨询、指导和信息搜集等服务,帮助民营企业防范投资经营风险。要大力优化升级外贸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在保持民营企业出口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利润率。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参与国内分工合作,到省外建设经贸合作区和产业园区,避免和控制省内紧缺的资源外流。要把“引进来”战略视作河北民营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主要是通过引进河北亟需的资金、技术、项目和高层次人才。还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优化投资环境,吸引省外冀商回乡创业,建设河北,寻求“河北经济”和“河北人经济”互动协调发展。

7.强化治污和节能减排措施,推动民营经济集约发展。按照建设“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青水秀的河北”的总要求,通过惩罚与奖励并重的政策体系,加强污染治理和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引导民营企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转变,切实增强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引导节能材料、节能技术和新能源的普及利用。开展绿色企业创建活动,继续深化污染治理、节能减排、落后产能淘汰等举措,大力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尽快解决全省结构性和行业性的环境问题。

8.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民营经济和谐发展。一是建议成立由省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和金融部门联合组建企业信用管理协调机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和任务,完善工作机制,整合目前已有的银行、工商、税务、质监等自成体系的信用管理资源,加快全省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步伐。二是各县要在管辖范围内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严格落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在民营企业建立起职工工资协商机制与合理增长机制;鼓励广大民营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河北贡献力量。

9.严格落实民营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着力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一方面,要以《关于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为契机,严格落实文件精神和内容,对于文件中提到的一些原则性规定和未来工作方向,例如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推进建立覆盖全省主要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省级有关行业负面清单制定、建立民营经济发展社会环境评价体系等。各相关部门应积极行动,加紧制定工作方案或实施细则,尽快形成我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并通过监督、考核、评议等举措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着力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通过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继续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时间,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构建起高效的“服务企业、服务基层”运行机制。还要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营造良好市场经营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和依法经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违法活动。注重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积极进行正面宣传,大力营造尊商、亲商、兴商的社会氛围,形成在县域经济中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主体作用的观念共识。

猜你喜欢

河北县域民营企业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孙婷婷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