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鲜食大豆促早栽培技术
2014-08-15丁海勇
丁海勇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河庄街道公共农业服务中心 311222)
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含量为35%~40%,除蛋氨酸外,其余人体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与动物蛋白相似,而且富含谷类蛋白质缺乏的赖氨酸,每100g 大豆含磷571mg、铁11mg 及钙367mg,明显多于谷类,大豆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 等B 族维生素和烟酸含量也较谷类多出数倍,并含有一定数量的胡萝卜素和丰富的维生素E,是与谷类蛋白质互补的天然理想食品,市场需求量大。
近年来,萧山区河庄街道蔬菜种植面积(复种指数)3800hm2以上,其中鲜食大豆种植面积近1333.3hm2,占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的15%左右,是主要种植的蔬菜品种之一。常年每667m2产量550kg,产值1700 元左右,总产量1.1 万t 以上,总产值超3400 万元。因此,抓好鲜食大豆生产,对促进本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大作用。河庄街道种植鲜食大豆主要以春季小拱棚栽培为主,品种为沪宁95-1等。该大豆品种是由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与上海市农科院动植物引种中心合作选育的特早熟优质高产菜用大豆新品种,2002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将其春季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整地施肥
大豆属旱地作物,以土地平整、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宜,与其他作物轮作有利于春大豆生长发育。杂草较多田块,翻耕前7d 喷洒10%草甘磷水剂100 倍液。地膜栽培的沪宁95-1 大豆主茎总复叶仅为6~7 片,幼苗期气温较低,固氮能力较弱,播种前5d 每667m2大田施土杂肥1000kg、高浓度复合肥30kg、硼砂1kg,深翻入土作基肥。
2 培育壮苗
2月中下旬在小拱棚内播种育苗。每667m2大田需苗床13m2、用种量7kg。为提高出苗率,用地热能增温泵、空气电热加温线等增温设施育苗,提倡采用大棚三膜二盖育苗方式。苗龄22d 左右移栽,以子叶全展时移栽最适,不得迟于第1 片单叶全展开,否则会造成蹲苗甚至僵苗。
3 合理密植
(1)小拱棚栽培:筑畦宽1.5m、沟宽0.3m,在畦心1m 宽内种植3 行鲜食大豆,畦边各留0.25m 用于压膜和边行生长。应增穴减苗,穴距0.17~0.2m,育苗移栽的每穴栽3 株,每667m2栽5000~6000 穴、1.6~1.8 万有效苗。(2)移栽:3月中旬,苗龄22d 左右时移栽于加地膜的小拱棚内。筑畦宽(连沟)130cm,行距45cm、穴距22cm,每667m2栽6000 穴(每穴3 株),每667m2留成苗18000 株左右。小拱棚加黑色地膜栽培能使鲜食大豆促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4 田间管理
4.1 防除杂草
移栽前2d,每667m2用施田补60mL 加水30kg进行细喷雾封闭除草,防止杂草生长,以后生长过程中人工除草1 次。
4.2 肥水管理
大豆生育过程中,前期需肥量较少,开花至鼓粒期的需肥量占总需肥量的60%左右。开花前控制氮肥使用;开花结荚期重施氮肥,在始花和终花时分2 次施用,每667m2施尿素18kg。应做到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重施花荚肥,因地制宜补施微肥。田间清沟排水,降低田面湿度,防止发生渍害。鼓粒期土壤保持一定湿度,以利于植株正常生长和籽粒灌浆。
5 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因地制宜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施用高毒农药。
6 适时收获
大豆以鲜嫩果为商品果,应适时采收上市,以获得高产高效。豆荚鼓至八成熟时开始采收,豆粒包衣未退前采收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