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化下的农业新技术改革研究
2014-08-15陆剑飞
陆剑飞,张 艳
(德江县合兴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 德江565200)
1 现代农业化下的新农业技术改革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业技术改革体系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市场需求格局的变化,我国农业技术的改革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农业技术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一是农业改革资金投入不足,因经费不足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卸包袱”,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被动局面,制约着改革力度。二是我国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并且缺乏采用新技术的需求动力,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改革转化质量。三是传统的农业科技改革从改革项目选择机制、技术上不能适应变化中的农户生产需求。现代农业面对的是一个买方市场,消费需求多样化,品质高端化,农业生产处于大的结构调整中,同时作为农业技术改革的最终接受者的农户随着生产与经营行为的改变,他们对技术需求的行为也发生变化。四是农业技术改革队伍积极性不高,影响农技改革效率。在现行农业改革制度下,农业技术改革及开发的速度,效果,服务质量,最后效益不能和改革主体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挂钩,农业制度对农业科技进步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五是农民居住地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村委组织功能弱化,农业技术改革缺乏有效的渠道。
2 现代农业化下的新农业技术改革策略
首先,是完善的农业新技术改革体系。目前,农技改革职能定位不清,效率低下。除技术改革职能外,还有执法与质量监测等行政职能及经营服务等职能,难以兼顾。为了农业技术改革的营利性,好多农技站把向农民出售种子、化肥、农药等作为工作重点,完全忽略了农业新技术的实验,示范的重要环节,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服务性职能。其次,是加强改革试验基地建设,当下农业技术改革整体水平不明显,在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形势下,农户增收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农民引进新技术仅凭一些简单的听、看和有限的光盘资料,发挥不出好的效果。农民又比较因循守旧,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又有限,所以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也达不到快速的目的。只有发挥完善乡镇级农业术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接收继续教育人数也逐年下降,尽管他们通过多年基层实践,积累了一定得经验,但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时代,知识面与知识结构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加强农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把教育、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农技人员的素质。
3 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农业需要有现代化理念的人来经营。只有使技术拥有者和改革者从中受益,才能让他们放心地在“土地”上扎下根,与农业生产者分享创新成果、分担风险、分享利益、共同发展。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创业过程的利益示范效应。开展技术改革,必然改变农业生产的方式,而生产方式的变化一定会加速农业科技的扩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1]王元,胥和平,刘冬梅.农业新特点与农村科技战略选择[J].求是,2003,(17).
[2]杜青林.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J].学习时报,2003,(212).
[3]国鲁来.农业技术创新诱致的组织制度创新[J].中国农村观察,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