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阳止痛散贴敷在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1)

2014-08-15黄为阳王粤湘覃永健冷文婷黄在英黄云淑罗秋红甘世坚

护理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药饼温阳神经痛

黄为阳,王粤湘,覃永健,冷文婷,黄在英,钟 江,黄云淑,张 衍,罗秋红,甘世坚

头面部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仅次于胸、腰段,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及颈神经节所致[1]。头面部的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因其部位的特殊,临床治疗较为棘手。2010年7月—2013年11月我科采用经验方温阳止痛散贴敷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1例头面部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病人来自我院皮肤科,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带状疱疹诊断标准。31例病人中,男18例,女13例,病程22d~39d(25.0d±6.2d),年龄51岁~68岁(56.1岁±8.2岁),患病初期都使用过抗病毒、营养神经及激光照射等治疗,疱疹已结痂脱落或大部分结痂脱落,目前留有明显神经痛。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精神病病人,同时排除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做出确切评价以及在第1次治疗时皮肤出现明显刺激和过敏现象的病人。

1.2 方法

1.2.1 药物制作及贴敷方法 采用本院自制的温阳止痛散(由桂枝、吴茱萸、白附子、五倍子、白芥子、冰片6种中药组成,依次按2∶2∶2∶2∶1∶1比例打成细粉,包装成每包500g备用)。使用时取药粉适量,用现榨的100%生姜原汁做成直径约3cm、高约0.6cm大小的扁圆形药饼,药饼的干湿度以贴敷时无药汁渗出胶布外为宜。取穴:依据病人病情具体情况选择前额(印堂穴)、太阳穴、耳前(上关穴及下关穴区域)、耳前下方(颊车穴)、耳后(翳风穴)及后颈等部位。贴敷:病人取坐位,用粘贴伤口敷料固定药丸,每次4穴~6穴,每天贴敷1次,贴敷后配合TDP(神灯)照射患处20min,可加快药物的起效时间。贴药10h~12h后取下。7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可贴敷1个~2个疗程。

1.2.2 药物贴敷注意事项 药饼一定紧贴于痛处,贴药太松、不稳会大大影响治疗效果。为了使药饼贴得稳固,贴药前皮肤不要涂药膏等油状物,如皮肤太油,贴药前要洗净。贴药时操作者可并拢五指用空掌在贴药处轻压数下,使药饼与皮肤有更好的接触,贴得更紧更牢;贴药后用神灯照射患处20min,可加快药物起效时间,尤其在寒冷的冬天;贴药完毕病人可离院回家,嘱其注意休息、保暖,忌食发物,忌食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贴药过程中如有不适则停止贴药,并报告医生。

1.2.3 治疗方法 31例病人进行温阳止痛散贴敷4次~6次,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

1.2.4 评定标准 ①疼痛程度评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前后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剧烈的疼痛[3]。②临床疗效:痊愈为VAS评分0分~1分;显效为VAS评分2分;有效为VAS评分3分~5分;无效为VAS评分6分~10分。总显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本组31例病人治疗1个疗程(7d)后,治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74.2%,总有效率93.5%。治疗前后 VAS评分分别为(7.72±1.26)分、(1.98±0.86)分,治疗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2.2 安全性评价 31例病人有2例出现贴敷处皮肤轻微红、痒,不影响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带状疱疹以肋间神经和三叉神经区发病多见[4]。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很常见,病人很痛苦。穴位贴敷是中医外治法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穴位贴敷通过皮肤给药,利用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本身药理作用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汇聚之处,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腧穴不但可以接受针灸的机械性刺激,对药物的理化刺激也有相当的敏感性[5]。药物通过穴位作用能激发经气,使药力直达病所,从而达到疏通气血、通则不痛的目的。具有简便易行、疗效可靠等优点。

局部选穴是临证选穴基本法则之一,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温阳止痛散贴敷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将药物贴敷在前额(印堂穴)、太阳穴、耳前(上关穴及下关穴区域)、耳前下方(颊车穴)、耳后(翳风穴)、后颈等部位正是遵循局部选穴这一基本法则。印堂穴为经外奇穴,位于督脉循行线上。督脉统一身之阳气,主诸阳经之海,刺激该穴可调整诸阳经气,可治疗头痛等疾病。太阳穴为经外奇穴,为治疗头痛、偏头痛的常用要穴。上关穴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属足阳明胃经,主治偏头痛等。下关穴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属足少阳胆经,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好穴位。翳风穴位于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属手少阳三焦经,为手、足少阳之交会穴,有化瘀通络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其解剖位置深层为茎乳突孔,面神经干从此穿出,后颈为脊髓后跟神经节的神经元所在。通过贴敷刺激上述穴位能起到止痛作用。

中医学认为,疼痛的发生机制不外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清·吴尚先《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经验方温阳止痛散中桂枝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功效;白附子能辛散温通,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吴茱萸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气之淤滞,为治肝寒之气滞诸痛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白附子、吴茱萸均具有镇痛镇静的作用,吴茱萸不论皮肤吸收还是对穴位及经络的刺激作用都比较明显,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外治之中,局部用药药效持久且直达病所,更能提高疗效[6]。冰片具有抗炎、镇痛、抗病毒作用[7],《本草衍义》:“独行则势弱,佐使则有功”。而且大量研究表明,冰片本身能透皮吸收,并促进其他药物的透皮过程[8]。以上中药打细粉,用性辛温,具有镇痛、抗炎、消肿的作用,生姜汁调匀,诸药合用,共奏温阳散寒、行气止痛之功。因此,在贴敷刺激上述穴位的基础上,加上药物的作用,收到了显著效果,且操作简单、安全,病人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杨磊,苏长海.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处理[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5,9(4):21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3] 王昆,谢广茹.临床癌症疼痛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56-59.

[4] 李延春,王菠.老年人带状疱疹68例临床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19(3):158.

[5] 张洁,吴强,林栋,等.论药物的四气在穴位贴敷疗法中的作用[J].中国针灸,2006,26(1):72-74.

[6] 孙小燕.吴茱萸外用治病机理探析[J].内蒙古中医药,2009,31(2):56.

[7] 魏楚荣,伍赶球.冰片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0,30(4):447-451.

[8] 李东晓,邓文龙.冰片促透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1):86.

猜你喜欢

药饼温阳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阴寒体质化痰除湿需补阳温阳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隔物(药饼)灸法治疗面瘫病60例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六味地黄汤药饼在隔物灸过程中药饼量衰减变化的分析
不同温度隔药饼电子灸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功能的影响*
灸疗药饼制备方法的研究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