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廉政三清”的现实意义
2014-08-15李学明
李学明
(嘉应学院 社科部,广东 梅州 5140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目标,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廉政三清”要求的提出,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既体现了党对反腐败“零”容忍的坚决态度,又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工作提出的战略目标,对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2012年11月29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这一对“中国梦”这一时代命题的深刻解读,既充满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又洋溢着豪迈的“中国自信”,是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为团结凝聚中国人民创造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一个必然。
干部清正是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力量”。党政干部的状况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从而最终影响党和政府的能力和水平。试想,一个贪污腐败成风的党和政府,能有多少人去心甘情愿地去配合其干好各方面工作? 人民群众更多的是通过身边的党政干部的具体活动来了解、认识党和政府的。广大党政干部只有清正廉洁,才能一身正气,经受住公与私的考验,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什么歪风邪气也刮不倒。这样,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就会更加伟岸,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凝聚力、号召力就会更加强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有了更加强大的力量。
政府清廉是把梦想变成现实的“护法”。清廉政府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生态的集中反映,作为政治力量的一种集中折射,其廉洁程度如何,从根本上决定了政府的公信力、凝聚力、执行力,进而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着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高效廉洁的政府,就能有效地搭建起对权力的制衡体系,有效地推动拒腐防变的制度创新,能够更好地消灭滋生阴暗腐败与骄奢淫逸的温床。中国梦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个方面的宏大梦想,清廉政府既作为中国梦的重要政治目标独立成章,同时又广泛地活跃、渗透、作用于梦想其他各个篇章的实现之中,成为实现中国梦中最有渗透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清明是把梦想变成现实的“保障”。“治顽疾宜用重典”。腐败是一个全球化难题与世界性顽疾,建设廉洁政府既须有“不能腐”的防范措施、“不易腐”的保障制度,更须有“不敢腐”的惩戒机制。要在治理腐败上下“猛药”、出“重拳”,做到有贪必肃、有腐必反、有奢必纠。对于违法乱纪案件必须坚决查处,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高压式”惩治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增强人民群众对权力廉洁运行信心,为中国梦的实现打牢清明政治的防线、凝聚警钟长鸣的力量。
二、“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实现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发展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发展需要众多条件,“反腐败”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从中国兴衰治乱的社会变迁史来看,腐败是导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的基本原因,故历史学家吴晗说,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腐败史;而从现实社会的矛盾来看,腐败政治会扭曲社会稳定机制,使得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动态的社会稳定机制难以建立。[2]只有反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有效化解诸多社会矛盾,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发展。
干部清正是基础。“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因此,作为公职人员的党政干部,自身是否清正,直接影响着政府清廉和政治清明。做到干部清正,首先,需要每一位党政干部坚定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精神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其次,需要每一位党政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权力观是党政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权力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干部的施政行为,决定着他们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政党和党的领导干部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本源,是权力的所有者。因此,广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属于人民的,自己只不过是受人民委托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的“代理人”。任何党员领导干部,不管职务多高,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决不滥用权力,决不能背离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如果背离了,就会滑向腐败的泥潭,必然要受到党纪国法的惩罚,最终被人民抛弃。
政府清廉是保证。政府廉洁为实现干部清正、政治清明提供了组织保证和制度保障。清正廉洁是人民政府的本质属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政府的唯一宗旨。做到政府廉洁,要求政府要把清廉的要求与公共权力的行使有机结合起来,把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公权力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中,实施更透明更具操作性的政务公开制度。同时,扩大和强化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制定规范化、程序化、公开化,切实把政府置于人民监督之下,使政府不能懈怠,更不敢腐败。另一方面,倡导良好的政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财力用在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地方,用在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上。
政治清明是终极目标。政治清明是人民群众对政治生活的现实期待,是一种社会良性互动与政治生态系统健康和谐的状态,是未来国家政治改革、经济改革、行政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的终极目标。实现政治清明,首先需要弘扬廉政文化,净化不良社会风气。政治文明与社会文明向来是相伴相生,淳朴和谐的社会文化必然会浸染政治文明的发展全过程,而腐朽堕落的社会风气也必然会催生各种贪污腐败问题。构建清明的政治格局,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弘扬优良廉政文化,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不断净化社会风气,着力转变吃喝宴请、庸懒散奢、官僚主义、特权主义等陋习。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对照中央要求,认真查找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把改进作风同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作风改进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谐了,政治清明的局面才能形成。其次,要坚持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建设,特别是要健全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文化制度、基本社会制度。同时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修订和制定相关法律以预防和惩治腐败,提出并明确规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深入推进依法反腐。
三、“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是保持党的纯洁性、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3]可见,腐败对党的纯洁性、执政的“合法性”影响巨大。政党执政“合法性”程度的高低,内取决于党的纯洁度,外取决于人民对执政党的认可度。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更加突出,党所面临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凸显。[3]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党和国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任务更加艰巨。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和依托,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党沉着应对复杂局面、经受住各种考验、化解和战胜各种危险的重要法宝。就加强党的纯洁性而言,解决因精神懈怠而造成的思想纯洁问题、因消极腐败而造成的组织纯洁问题和因脱离群众而造成的作风纯洁问题无疑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那么,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一是建立一支清正的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干部是党的执政活动的具体承担者和实施者,是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党员干部能不能保持纯洁性,自觉养成清白做人、干净干事的习惯,做到利益面前不伸手、权力面前不糊涂、诱惑面前不动心,始终保持一颗公仆心;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想问题、办事情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程度的高低。
二是创建一个清廉的政府。一个清廉的政府、得到人民信任的政府,才能一心一意促进经济发展,才能采取各种措施实现社会公正。在现代社会中,政府是社会公共品的主要供给者,在提供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公共设施中必须做到公平正义。在制定公共政策方面,必须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决不能考虑部门利益或少数人的利益;在执法司法方面,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遏制司法腐败,防止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用人方面,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三是营造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一个政治清明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政通人和、安定有序、明礼诚信、公平正义的社会。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且带头执行,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因此,政治要清明、政府要清廉、干部要清正就必须坚决执行八项规定。一是要继续整肃干部作风,坚决治理庸懒散、假浮蛮、私奢贪玩症。同时,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等,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专项治理,严肃查处。二是要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按照八项规定的要求,坚持厉行节约,改革和完善“三公消费”制度和监管机制。要牢记基本国情、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军固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清廉、为民、务实的新形象。
[1] 习近平.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 人民日报,2012-11-30.
[2] 何增科. 廉洁政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1.
[3]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 人民日报,201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