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管理的多视角思考——基于道家“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视角
2014-08-15邢秀丽
于 佳,邢秀丽
(1.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2.莱钢金鼎公司湖滨幼儿园,山东 莱芜 271104)
学校体育管理工作作为体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怎样继承、发展及运用好道家思想中的管理理念,提高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水平,一直是众多从事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管理者们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无为而治”作为道家的基本思想,就是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以个人主观的“有为”去影响、破坏事物的自然发展进程。“无为而治”是一个普遍适用于任何管理过程的普遍原则,同样也适用于学校体育的管理。
一、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管理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最佳的手段和方法,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创新等一列的综合活动。目前的我国大学,在经过一个“跨越发展”以后,已进入一个问题诸多,饱受公众质疑的时代,学校管理也出现了许多的漏洞,学校的体育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会出现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管理重视不够,部分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学校体育管理观念落后,难以适应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学校体育经费不足,制约了学校体育管理功能的发挥;相关学校体育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管理规章形同虚设。究其原因,
管理、治理方式不当是主要原因之一,管得太多,管得太细,欲“有为”却“无为”。
二、道家“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内涵
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由以形成的最终根源。“无为”是道或天道的一项重要属性,并非无所作为。人道要效法天道,就管理者来说,“无为”是指人适应自然,自觉服从客观规律的管理行为过程。道家的管理宗旨就是通过“无为”,最后到达“无不治”的管理效果。
“无为”的管理学意义有三个方面:
(1)“无为”能减少管理的心理阻力。只有“无为”而治,才能使下属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管理要求,避免引起反感。老子认为,以智取天下,别人还之以智;以力为出发点,别人还之以力。“智慧出,有大伪。”(《老子·第十八章》)。
(2)“无为”可以减少冲突。道家认为,过分的利益引诱,会导致相互争斗。管理者既要满足下属的合理需要,又要防止贪欲带来损害。老子主张“圣人为腹不为目”(《老子·十二章》),主张生活简单,反对追求官能享乐。管理者“无为”,“清心寡欲”,即不提供过分利益,就会有利于管理。
(3)“无为”在于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作用,避免管理者主观干扰。老子有句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六十章》)。组织结构建立后,应明确各自的分工职责,充分发挥其作用。管理者应适当超脱,避免主观、随意决策,不干扰日常的管理工作。所谓“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第十七章》)。
儒家创始人孔子也讲“无为而治”,但孔子的“无为”只是一个领导方法方面的主张。道家的“无为”建立在“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基础上,在道家管理思想上居于核心地位。
三、“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在学校体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构建现代科学管理的需要,世界上许多管理学者都在“寻找东方”中把目光由西方管理方式转向了中国道家的“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并将它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管理与政治管理。那么,现代学校应当怎样“无为而治”呢?笔者认为在学校体育管理过程中实施“无为而治”要做到以下三点:
(1)做好自己的管理者
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而能管理好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有一个古老但却蕴含真理的西方人的格言也表达了同样的道理:“在尚未管理好自己之前,你没有能力去管理其他事。”
老子提出了管理者自我管理的:“三个法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慈,就是对自己的下属以及社会公众有慈爱之心,关怀之情,宽容之度,容人之量。在学校管理中,仁慈的管理是必要的,但是一位的仁慈就会纪律松弛,组织涣散。领导者一方面要对下属严格要求,零下方面要对下属示以仁爱,抓住下属的心,激发其自愿为你现身的热情,产生古人的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效果,这就是中国哲人创造的领导艺术。
老子所倡导的领导者自我管理的第二法宝是:“俭”。俭,就是节俭。老子说:“治人事天莫如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管理者,遵循天道,没有比节俭更好的了。“天道酬勤”,人道应当像天道一样勤奋劳作,珍惜万物,而不暴殄天这样才能长久立着脚跟。
老子认为,领导者自我管理的第三法宝是:“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领导者应当勇于比下属承担更多的责任,不敢争先去享受快乐,应常常把自己的位置摆在下属的后面,做到先忧后乐。老子说:“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高明的领导甘愿把自己的位置放在群众后面,然后才能成为成功的领导;先把自己的利益置之度外,然后才能保存自己的利益。正是因为他是“无所为”,才成就了他的“有所为”。
(2)在用人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要求高层领导者在识贤、求贤上“有所为”,而在用贤上则“有所不为”。一个现代企业领导者,要想真正做到在大事上“有所为”,在小事上“有所不为”,就必须在用人上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创造让下属“有为”的环境。“无为而治”的核心任务就是充分发挥教职工在教育教学与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使学校全体成员都真正具有主人翁地位。通过“任官得其人”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伯乐相马的识贤能力,必须具备刘备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求贤精神。同时,还要求在用人上对于贤者必须高度信任,充分放权,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要想充分调动与发挥学校各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意识,就不能越俎代庖。
(3)认识和遵循学校管理的“道”
什么是“道”,这里的道就是指的规律。“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提倡“顺其自然”之为,反对采取反自然的行为,并非禁绝人们的一切行动。“自然”是“道”之本体,也是“道”的本性,故由“道”派生出来的天地万物也是“自然而然”的,而非人为如此。宇宙万物都是以“自然”为其本性的。这里所谓“自然”,并不是指存在于人之外的自然界,而是指“道”和由它而派生的宇宙万物的“本性如此”、“本然如此”的自然状况和天赋的存在形式与运作方式。把这种“道法自然”思想运用于治理国家和学校管理,要求管理者“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即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提倡“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要求管理者既不要随心所欲地去做,也不要脱离客观实际勉强地去做,而要“因自然以理事”、“遵天之道”、“从天之则”,因势利导,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高层管理者只有真正站在金字塔尖上,考虑全局,掌握方向,出主意,用干部,而在具体事务上则持超脱态度,才算是一位聪明的企业家。只有在具体事务上“有所不为”,才能在全局问题上“有所为”,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在学校体育管理中,只有认识和遵循学校体育管理的规律,不任凭主观想象去发号施令,就能获得成功。
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说经过二千多年历史的洗涤,发展至今,不可否认其伟大性及积极的实践指导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在继承借鉴道家的“无为而治”管理思想时要扬长避短,探索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研究科学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形成高水平的科学化管理体系而努力。面对目前高等教育纷杂局面,政府及学校体育管理者只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准则,以“无为”的方式治理和管理学校体育,才能取得我国体育管理真正意义上的“有为”及“大作为”。
[1] 杨科正. 无为而治:大学治理应有之准则[J]. 2010,(9).
[2] 范庭卫,朱永新. 道家管理心理思想概要[J]. 心理科学进展,2003,(1).
[3] 孙太红,贾利芳. 老子“无为”哲学的现代释义[J]. 哲学研究,2003,(6).
[4] 张金岭,庾光蓉. 无为之道:道家管理[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5] 菖莆. “无为”即无违[J]. 探索与争鸣,19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