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的“国学教育”
2014-08-15钟雪梅阮晓怡钟丽霞
李 城,钟雪梅,阮晓怡,钟丽霞
(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广东 韶关 512009)
一、“国学”及“国学教育”的概念界定
所谓“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由上可知,“国学教育”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国学教育”的必要性
1.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持续的高速增长,使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也出现了城乡发展失衡、人民经济收入差距扩大、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人们心理矛盾加剧等问题。鉴于此,中国共产党于2004年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其价值取向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内容。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天人和谐”等理念,则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因此,在当今社会,研究和推广“国学”,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提高我国软实力的需要
软实力是一种能力,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不少专家、学者和公司、企业纷纷到国外进行交流与竞争。为了便于交流和提高竞争力,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国家不断扩大孔子学院的规模。目前孔子学院已在106个国家的35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中小学孔子课堂达500多个,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汉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随着孔子学院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国际软实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有国际友人却提出,为什么在中国本土没有大力推广和普及“国学教育”?而在国外却大力推广孔子学院?解决这些疑问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它像我们的国球一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只有这样,我国的软实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
3.文化传承的需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过去,它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可谓功不可没。因此,可以说“国学”就是中华民族的“国宝”。可是,从“五四”运动前后出现的“全盘西化”直到现在,“国学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正如英国人庄士敦所说:“当我们欧洲人开始惊异地发现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思想、中国的道德伦理、中国的艺术和文学都有崇高价值的时候,中国人自己却开始学着把他们文化中这些伟大的产物加以不耐烦的鄙视……”。现在,当我们重新认识到它的重要价值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重视它;我们应该大张旗鼓地弘扬和继承它。只有这样,中华传统文化才能世代相传,生生不息。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否则,中华民族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将不国。 正如章太炎所说,“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一个没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与动物没什么两样。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宝库。它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己所不欲忽施于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只有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才能称之为“中国人”。
4.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人的性格主要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以后虽有改变,但基本特点不会有本质的改变。幼儿期也是人生中可塑性最大的时期,是我们教育的黄金期。若能在幼儿期加强教育,形成良好的人生基础,幼儿的一生将受用无穷。万丈高楼离不开坚实的地基,幼儿的成长也是同样的道理。古人说得好,“幼儿养性、童蒙养正”。意思是说,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操、心性和行为习惯。它指出了教育最关键、最本质之处。这种观点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
众所周知,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青少年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不懂得感恩和孝顺父母。这些现象是典型的精神缺失。现行的教育体制无法解决上述现象。今天的幼儿就是明天的青少年。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重复出现,只有从祖先的教育哲理中寻找答案。因此,对幼儿进行国学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更好地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幼儿园国学教育的可行性
1.党和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要求。《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文明办[2005]11号),决定在中宣部、国家语委等部门2007年启动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基础上,2008年继续组织广大青少年以及社会各年龄段、各行业、各阶层人士开展分别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以清明、端午、中秋和春节四个传统节日为内容的“中华经典诵读”和“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活动。由此可见,党和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为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解除了后顾之忧。
2.国人的“文化觉醒”
鸦片战争以后,中华儿女为了追求强国梦,开展了“洋务运动”, 向西方学习技术。“五四运动”又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向西方学习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结果,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国力也大大增强。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却被抛弃了。“五四运动”提倡反帝反封建,把中国的落后归罪于孔家学说和“四书五经”。“五四运动”“把中华传统文化完全解构了”。解放后的“破四旧”、“批林批孔”等运动,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进一步的摧残。结果,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和日常生活中消亡了。
当我国成为世界二大经济体,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在与西方强国的激烈竞争中,国外却出现了“国学”热。国人蓦然回首,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正是我们强国的有力武器,正是我国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作为普通百姓,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则逐渐成为人民的关注点。国外掀起的“国学热”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弊端,尤其是青少年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引起了人民的反思。“国学”的重要性及其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认识。
国人的“文化觉醒”,为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打下了坚实的、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
3.实践证明可行
十七大“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要求吹响了开展国学教育的前进号角,各地幼儿园掀起了“国学教育”的“热潮”。开展国学教育的幼儿园越来越多,送子女学习国学的家长越来越多。实践证明,在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是有效的,可行的。“1997年9月至1998年6月期间,经香港ICI国际文教基金会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实验证实经典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2)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奠定优美人格;(3)明显提高孩子专注力,开发智力;(4)显著提升记忆力、理解力。”……
四、幼儿园国学教育的注意事项
1.反对“极端化”
回顾中国历史,“五四运动”以后,极端化已成为一种惯性。“五四运动”的全盘西化;解放后的“阶级斗争”和“文化大革命”等,都是“极端化”的典型表现。俗话说得好,物极必反。正是“五四”以后的全盘西化,才导致了“国学”几乎到了消亡的地步。随着国人的“文化觉醒”,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国学”的重要性和价值。“国学热”在不断升温。国人应该痛定思痛,以史为鉴,防止出现另一种极端化,即“全盘国学化”。面对“国学”与“西学”,我们应以理性心态,遵循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对待。众所周知,“西学”重“理”, “国学”重“文”,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和价值,彼此不能互相取代。我们应充分发挥它们的各自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提倡“拿来主义”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当前,如何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我们应该原汁原味地、原封不动地继承。这才是真正的“国学”;另一种认为,应该有选择地继承,不能依葫芦画瓢。如果原封不动地继承,我们不都成了古人了吗?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有样学样,照搬照套。这种做法是不合理、不明智的。是典型的教条主义。教条主义的危害,国人还记忆犹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教条主义给了我们血的教训。我们应该提倡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遵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有选择地继承“国学”,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使“国学教育”更好地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3.预防“富贵病”
民国时期,中国幼教界模仿西方幼儿园模式,结果出现了“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三大顽症。这种现象阻碍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针对上述现状,陶行知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教育新目标,还身体力行,于1927年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陶行知的上述主张,对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仍然具体现实的指导意义。当前,以“国学”为特色的幼儿园出现了“富贵病”的苗头。任其发展,普通百姓的子女进入幼儿园学习“国学”,也将成为一种奢望。若真如此,将成为国际大笑柄。我们的祖先泉下有知,也会感到羞耻。这种状况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因此,预防“富贵病”已成为幼儿教育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4.避免“盲目跟风”
“国学”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加强“国学教育”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国学教育”已成为“新时尚”,以“国学”为特色的幼儿园不断出现。可是,也出现了“盲目跟风”现象。有些幼儿园,既不了解“国学”,也没有相应的师资队伍,更没考虑教师和家长对“国学教育”的态度。凭一时冲动,就盲目开展“国学教育”,以为教小朋友背些“三字经”和“千字文”,就是”国学教育”了。这种肤浅的见解和做法,不但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而且还会导致“国学教育”不过如此的负面影响。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我们认为,对待“国学教育”,应抱理性心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不切实际地跟着“热需”走。
[1] 许小年.对“国学热”的冷思考[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2).
[2] 山泉声. 一个大国的文化觉醒[J]. 旗帜论坛,2012,(11).
[3] 陈德艳.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作用及策略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