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偏科的心理因素分析
2014-08-15曲筱莹
曲筱莹
(德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山东 德州 253000)
一、问题提出
在教育现实中,中学生的偏科现象一直存在。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学生、老师和家长。中学生学习偏科,轻者会对学业成绩产生消极的影响,给学生带来消极的情绪;重者影响学生的发展,在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性考试时遭受挫折,失去机会。调查研究表明,34%~67.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偏科现象,学习偏科会让学生对于不喜欢的学科产生厌烦情绪,失去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学习偏科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会产生致命的影响,在中考、高考中一门成绩的落后就会导致全盘皆输。
有研究者将偏科形象地比喻成学习过程中的一根“鸡肋”,稍不留意,不但会断送了学生通往名校的道路,还有可能会让学生和喜欢的专业失之交臂,从而使学生的理想得不到实现,会使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从而解决中学生学习偏科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是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造成中学生学习偏科的心理因素,以便能够更好地改善或者解决中学生学习偏科这一问题。引导中学生建立正确的学科观念,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学生偏科现象的调查研究
学习偏科是指在学习学校文化课程中,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同时剩下的功课成绩特别差或较差,这种情况称为学习偏科。
袁小武[1]的研究表明,48.59%的中学生存在偏科现象。80%以上的老师认为,偏科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而60%以上的学生认为,偏科对学习没有影响。这些数据说明中学生学习偏科问题很严重但是大部分的学生还不自知,认为学习偏科不会对学习造成影响。研究还表明微机是学生最喜欢的科目(占78.72%),然后是音乐、语文、英语、数学,最不喜欢的科目是物理(31.92%)和政治(30.85%),这说明学生对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娱乐性学科、语文、数学、外语主科有较大的兴趣。
徐华[2]对1311名中学生的调查显示,67.5%的学生存在偏科现象。关于对待偏科的态度,53%的学生表示会想办法改正,42%的学生表示会尽力改正,25.3%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在偏科学生中,34.7%的学生的劣势学科为语数外主科,65.3%为副科。中学教育中由于语数外三门课所占的成绩比重很大所以在教育上会相对重视,自然而然的会产生要学好这三门学科的信念。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由于家庭或者社会的影响,学生对于所谓的“副科”不重视,因此就产生严重的偏科现象。
三、影响中学生学习偏科的心理因素分析
影响中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造成学生学习偏科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家庭因素: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就存在着巨大的学科偏见的话,那么孩子自然而然会对父母不重视的学科产生抵触情绪。再如社会因素: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想要立足就要投其所好,学习社会上的热门专业就成了学生的不二选择,慢慢的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偏科现象就更加凸显了。再有就是学生个人的自身原因,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等。上面分析的都是一些家庭或者社会影响下的造成学生学习偏科的因素,下面再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学生学习偏科的现象。
(一)条件性情绪反射形成的焦虑行为是影响中学生学习偏科的重要原因
根据情绪性条件反射(S-E-R)原理,当某一次的刺激时间S (如在课堂上没能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被挨骂,或用了大量的时间还不能解出一道题)出现时,就认为是自己脑子笨,学不会老师教的东西,从而产生一个焦虑的挫折情绪反映 E(心烦意乱、心慌),然后导致一个行为 R(不想学该门课程,并开始逃避,从而减少学习这门课程的时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景时,又产生了高焦虑的情绪,久而久之就出现一学这门课程就焦虑的行为的反应,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条件反射,而且这种反射的建立学生自己是很难意识到的,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并在以后自动的运行。如果中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中建立了这种条件性情绪反射,那么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越来越低,反应在学习成绩上就是考试成绩每况愈下。例如很多中学生不喜欢英语,觉得英语学习很枯燥乏味,老师怎么讲也听不懂,花费大量时间背单词、短语但是还是忘得很快,从而一点点的开始厌烦学习英语,时间一长,英语成绩就一次比一次差。
(二)新旧知识的结合同化遇阻会造成中学生学习偏科
通过调查还发现,一些偏科学生在成绩较差的科目上表现为固定知识点缺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基础差,底子薄。根据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学习能否获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欲进行有效的学习,原有心理结构中需具备适当的知识、技能和一定的学习动机。若缺乏相应的知识、技能和学习动机,则难以产生学习,新的心理结构也难以产生,所以原有的旧知识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和习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如果学生学起来相当的吃力,这样不仅助长了他们厌恶学习的情绪,也给以后学习知识埋下了更多的阻碍。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三)学习策略不恰当对学习偏科的影响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学习所采用的方法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所学知识,策略运用水平越高,成绩越理想。加涅认为,学习者不能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的原因有:用简单程序完成任务、认知监控弱、基础知识贫乏、迁移少、归因或班级目标不支持策略的使用。研究表明,学习策略对于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中学生在学习不同学科时,会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但是有时对于不同的学科并没有采取得当的学习策略,从而使学科成绩产生差异。长时间下去,没有及时更改学习策略就会造成学习偏科。
四、建议
(一)学生自身方面
1. 通过有效训练缓解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提高学习效果
为了消除偏科学生对课程的紧张感和恐惧感,可以采取放松的方法,放松训练是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同时给予相适应的自我暗示的套语,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肌肉放松,达到消除紧张情绪,解除神经疲劳的目的。通过放松训练,学生自身对课程不在逃避,并且能够把中学生的积极的认知经验牢牢地巩固在大脑里,并且不断得到强化。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有厌烦情绪,并使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积极乐观的情绪。对偏科的学科重新认识,产生改变对这个学科偏科的意识。这样偏科学生之前的紧张和厌烦的情绪性条件反射将会逐渐地转为积极向上的情绪性条件反射。
2. 做好正确的归因和良好的心理准备
要学会对自己学习偏科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归因,明白自己学习偏科的原因是由于兴趣不足,努力不够,再加上长时间忽视荒废的原因造成的,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和天赋不够造成学习偏科问题。要认识到提高成绩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要对改善学习偏科的过程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3. 合适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具有中等程度学习动机的学生的学习效率最高。中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动机,从而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
4. 学会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中学生应该学会总结自己优势学科、劣势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会将自己优势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迁移到劣势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寻找学科之间学习的共通点,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促进正迁移的形成,改善学习偏科的问题。
(二)教师教育方面
1. 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老师的学识、能力、品德修养等素质融铸成人格,这是其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教师要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这份职业的热爱和忠诚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渊博的知识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当学生对教师的才能非常欣赏,并产生发自内心的敬佩和信任时,他们就愿意与教师接近,并乐于接受其教导。老师上课不吸引学生,学生就不能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很多中学生的偏科原因是很片面的,因为不喜欢老师所以不喜欢这么学科。所以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改善中学生学习偏科问题有显著的帮助。
2. 鼓励、相信学生
老师要对学习偏科的学生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对他们有一个切合实际的、合理的期望。要看到其在优势学科的实力,以增加对偏科中学生的信心,相信他们具有可塑性和潜力。要经常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不断鼓励其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在开始阶段对他们的要求降低一些,等到学生达到这个小目标之后,及时予以鼓励,引导其一步步提高自己的目标。
总之,导致学生学习偏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学生个体的心理原因是导致学生学习偏科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了解和研究,中学生学习偏科的心理原因有:条件性情绪反射引起的学习焦虑和逃避行为;没有充分学会意义学习,做到新旧知识的同化;掌握的学习策略不当造成中学生学习偏科。了解了原因相对应的提出了几条改善中学生学习偏科的建议:建立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射;确定合适的学习动机和有正确的自我归因;学会学习迁移,以及教师方面的改善措施。
[1] 袁小武. 中学生偏科现象调查及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2] 徐华. 对中学生偏科状况的调查分析[J]. 教学与管理,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