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来源视角下的新闻语篇解读——以《华盛顿邮报》与《中国日报》的两则同题报道为例

2014-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国日报信息内容米歇尔

安 昊

(北京师范大学 外文学院,北京 100875)

一、引言

新闻语篇的客观性背后隐藏着新闻媒体的情感态度,记者通过各种修辞手段和语篇策略来劝说读者接受媒体的观点,改变读者的认知。参考认识定位(Epistemological Positioning)框架下的信息来源理论,本研究试图探究新闻语篇中的信息来源策略是如何被用来实现记者的写作动机,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

认识定位是指对知识的评价,根据Bednarek和王国凤的观点,认识定位包括: 知识基础、知识可靠性、知识相关性、知识应用范围。作为一种显性语篇特征,信息来源是判断新闻语篇信息可靠度和客观性的重要指标[1][2]。在竞争性框架中,有利害关系的信息来源彼此竞争,信息来源的选择、所引述的信息内容、信息内容的篇幅长短,都意味着强调或压制某些信息,是有效的框架装置,是构成总体框架的关键因素[3]。

二、语料和分析方法

本研究的语料是中外两种媒体、同一话题的两篇硬新闻:一篇来自于2014 年3月3 日《华盛顿邮报》的网页;另一篇来自于2014 年3月4日《中国日报》的网页,话题均为美国总统夫人米歇尔访华的预告。本研究首先对信息来源进行统计,对比两个语篇中信息来源的数量、相对应的信息内容长度以及主要信息来源和信息内容,分析信息来源的应用策略、隐含态度以及对于读者解读角度的引导作用。

三、个例分析

2014年3月米歇尔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她到访大学和高中,与青年学生交流,并参观历史文化古迹。作为目前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对中国的崛起感到忧虑,加之部分美国政客和媒体不负责任地推波助澜,造成了部分美国民众对中国存在误解和偏见。而中国承认美国的重要国际地位和中美合作的意义,对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高度重视,对美国善意的对华举措往往做出相应回应。因此,中美两国主流媒体对米歇尔访华事宜的理解与预报也不免有所差异。

(一)信息来源数量

两篇报道的词数和句子数量相近,但信息来源的数量相差较大:《华盛顿邮报》仅有三个信息来源,分别是白宫博客、白宫和布鲁金斯学会专家;《中国日报》则有七个信息来源,分别是白宫、第一夫人办公室、米歇尔、牛军(北京大学教授)、时殷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政治观察家和其他专家。然而,这两篇报道的信息来源都可以归为白宫和专家两大类别。《华盛顿邮报》注重援引白宫博客里的信息阐明米歇尔访华的原因,没有过多的评论,报道显得不偏不倚。《中国日报》大量出现另一类信息来源,引用四位专家的积极评论,表现出中国对米歇尔访华的重视和期待,报道有一定的倾向性。从新闻语篇的客观性角度分析,似乎《华盛顿邮报》稍胜一筹。但是我们应注意到,《华盛顿邮报》不加评论地连续大量引述白宫博客上米歇尔访华的原因和对美国的好处,其实就是在制造客观假象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打消部分美国民众的疑虑,使读者形成对米歇尔访华的正面印象。所以,两篇报道实际上都传达了媒体的情感态度,只不过与《中国日报》相比,《华盛顿邮报》表达态度倾向的手段更加委婉,劝说读者的方式更加隐蔽。

(二)信息内容长度

在新闻报道有限的篇幅内,信息内容的长度意味着信息的凸显地位(salience) 和重要性。一般来说,内容越长,信息越重要。《华盛顿邮报》报道中白宫博客(222词)和布鲁金斯学会专家(78词)的信息内容长度最大,《中国日报》则突出专家评论(245词)和第一夫人办公室的公告(111词)。这与上文的统计结果相呼应。

作为信息来源,两篇报道中专家评论的信息内容长度差异很大。《华盛顿邮报》的布鲁金斯学会专家仅出现一次,信息内容长度却有78词。如何在语篇结束时成功表达自己的声音,使新闻报道的意义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塑造,是新闻记者布局谋篇的主要任务之一[4]。《华盛顿邮报》在报道末尾引用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的观点,认为米歇尔由女儿、母亲陪同访华暗示出这次出访不会进行政治宣传,也不会触碰热点问题,似乎意在表明美国向中国服软,不愿意在敏感问题上激怒中国。此处,信息内容的声音和记者的声音融合在一起,在这样的篇章语境下,记者通过布鲁金斯学会专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中国日报》的专家信息来源则略显复杂,有牛军、时殷弘,政治观察家和其他专家。政治观察家的评论出现在报道首段,认为米歇尔访华利于中美关系发展,确立了整篇报道的基调。牛军、时殷弘和其他专家的分析集中出现在报道的后半部分。《中国日报》的专家信息来源领域广、分量重、有较明显的倾向性。

(三)信息来源的公信力

两篇报道的信息来源公信力略有区别。根据辛斌的分类[5],《华盛顿邮报》的信息来源均显示了具体人物、身份或所在机构,而《中国日报》却出现了两个比较含糊的信息来源,如下:

(1)An upcoming trip to China by US First Lady Michelle Obama will demonstrate intimacy with China……observers have said.

(2)Experts said the terrorists aim to spread horror in China.

辛斌(2006)认为这样的信息来源削弱了信息内容的可信度。比如第一处的observers(观察家),全球范围内关注此事的观察家有很多,报道提到的观察家观点不知道是代表哪方看法,只能让读者自己猜测。第二处的experts(专家)也缺乏权威性,只有特定领域的专家才有资格认定(昆明恐怖事件的)恐怖分子的意图,但报道中仅用“专家”这一含糊的信息来源,导致信息缺乏相应的公信力。

(四)主要信息来源和主要信息内容

《华盛顿邮报》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白宫博客,《中国日报》为牛军。白宫博客表达的主要信息是米歇尔访华的原因和目的,阐释了访华的必要性,意在得到美国民众的理解与支持。米歇尔访华主要是为了美国的利益——加强中美间合作,帮助美国年轻人认识世界和教育的重要性——而不是向中国低头示好。这样的信息内容维护了美国民众的尊严和情感,易于引导读者对米歇尔访华产生积极的印象。牛军的评论表明了对米歇尔访华的期待,认为这会是一场成功的夫人外交。这样的信息内容能够引导读者对这次访问产生情感认同。

(五)分析结果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两家媒体对米歇尔访华预报的着力点不同:《华盛顿邮报》着重传达了访华目的及对美国的好处,打消民众的忧虑;《中国日报》突出对米歇尔访华的乐观态度和积极期待。从信息来源的使用上来看,两家媒体的总体策略相似,但具体策略上却有差别: 《华盛顿邮报》集中引用白宫网站上米歇尔的文章,《中国日报》比较集中地引用了各方专家的评论;《华盛顿邮报》的信息来源都精确到个体,《中国日报》有两处比较含糊;《华盛顿邮报》的信息来源和信息内容显得较为客观公平,《中国日报》则有一定的倾向性。我们还注意到,《华盛顿邮报》传达的信息较为复杂,一方面引用白宫网站上的文章,阐明米歇尔访华对美国有利,打消民众的疑虑:另一方面又在文末援引布鲁金斯学会专家的观点,意指米歇尔不会在敏感问题上对中国施压,表明美国对中国的妥协。这样的信息来源和信息内容表明《华盛顿邮报》在米歇尔访华事宜乃至中美关系上的矛盾心态,势必影响读者的认识。与此相比,《中国日报》是一边倒地对米歇尔访华持乐观态度,表明中国的自信心和同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愿望,也会使读者对其来访有较好的第一印象。

四、结语

本研究以两篇新闻语篇为例,分析比较了媒体如何通过决定信息来源和信息内容的取舍和表达,传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预设的认知定位,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读者态度、情感。这启示我们在输入新闻语篇的过程中要把宏观的历史情境、社会文化环境(如报刊的背景、事件的背景、事件相关利益方的背景等)和微观的语言符号联结起来,认识到语言符号是构建现实世界的手段。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学习评价理论和认知定位框架等理论,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解构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做一名理性的阅读者。

[1]Bednarek,M.Epistemological positioning and evidentiality in English news discourse: A text-driven approach[J].Text and Talk,2006,(6).

[2]王国凤.语篇认识定位与新闻语篇的批判性阅读[J].山东外语教学,2013,(4).

[3]Kim,Y.S.Finding framing devices: Patterns of source selection in framed Korean online news media[Z].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University of Adelaide,2006.

[4]Coleman,C.H.,H.Hartley & J.D.Kennnamer.Examining claimsmakers’ frames in news coverage of direct-to-consumer advertising[J].Journal of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2006,(3).

[5]辛斌.《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中转述方式和消息来源的比较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猜你喜欢

中国日报信息内容米歇尔
米歇尔·马多作品选
漫画
浅析知识仓库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信源、信息内容、情绪特征对微博转发的影响探究
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创新与完善
不要说话
圣米歇尔山和黑脸羊
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内容对顾客品牌忠诚的影响
《中国日报》欧洲版荣获英国“最佳国际报纸奖”
汉语流行词汇英译问题探究——兼谈《中国日报》网站流行词汇英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