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精神与“中国梦”关系研究
2014-08-15高照
高 照
(长江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梦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实现要求着我国达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状态,而在实现这一进程中精神力量不容小觑。志愿者精神与我国传统美德一脉相承,为我们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青年是新一代的接班人,本文详细论述了青年志愿者如何通过志愿活动完善自我,进而实现中国梦。
一、志愿者精神与中国梦的联系
“志愿者精神既与我国传统美德一脉相承,更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实践。这种崇高精神值得广大市民学习,应该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光大。”习近平同志的讲话让我们对志愿者精神与中国梦的联系有了初步的理解。
志愿者精神意指一种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这句话指出了志愿精神的本质,我们可以将它浓缩为两个词,即“奉献”和“爱”。奉献是为了他人利益,为了集体利益而甘于牺牲小我;爱是博爱,爱世间种种,从而宽容隐忍。这两点正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所不可或缺的。
中国目前处于转型阶段,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上我们面临着诸如环境的可持续性,城市的管理等的许多问题,唯有本着“奉献”与“爱”的精神才能将这万钧舵化为绕指柔。
二、志愿者精神对青年志愿者的积极影响
(一)完善品格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如今的青年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没有经历过历史和政治上的动荡,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经济波动,他们可谓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他们在家中被捧在手心,兼而没有兄弟姐妹,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是独享家中的优良资源,因此他们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地思考,正因如此他们被认为是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的一代。然而他们利用加入不同志愿活动融入社会大环境中并学会适应环境,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提前适应自己从家中的娇子到社会普通一员的身份落差,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心态,形成健全的品格。
由于爱与奉献的志愿者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年志愿者们在志愿活动中磨砺了自己的品格。在志愿活动中,青年志愿者们尝试着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看问题,从而发现他们的所想所需,规避他们的敏感点,养成了善良体贴的品格;青年志愿者的活动往往是以一个集体为单位而开展的,在集体活动中青年志愿者学会了让步和听取意见,也学会了如何在集体中有效地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实现效益最大化,构建出了优良的团队;青年志愿者们在志愿活动中坚持为弱势群体打扫清洁等,养成了耐心而不怕吃苦的品格。志愿者精神可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促进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形成社会责任感,丰富精神世界,最终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二)形成更好的职业前景
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清晰的目标,而参与志愿活动能帮助青年志愿者对未来形成更清晰的目标,制定更为可行的职业规划。我们对长江大学的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在参与调查的100名大学生中,68人参加过志愿活动,占68%,而在这些同学中认为“志愿者活动对自己制定职业规划产生了良性影响”的人数为57人,占参加志愿活动人数的83.8%。在调查中,我们注意到有约36%的同学是为了获得经验,为毕业工作准备筹码而参加志愿活动的。那么志愿活动为我们形成更好的职业前景到底有何裨益呢?
青年志愿者工作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一部分,青年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活动的过程中接触了社会,并在社会实践中对自己形成了一个新的定位,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塑造自己。而在与社会的接触中,青年志愿者们走出了象牙塔,形成了对社会新的认识,更加明确了社会对当代青年的要求,促使青年志愿者们有方向、有目标、有计划地对自己进行塑造与提升。在青年志愿活动中,有大概30%的同学是从事与本专业知识相关的志愿活动的。以长江大学为例,医学院的天使之家,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知识普及、健康检测、按摩等服务;法学院的法律服务团,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外院的教小朋友学英语,为小朋友们提供免费的英语教学与口语练习。在这些活动中,青年志愿者们秉承着甘于奉献的志愿者精神孜孜付出,而这种与社会紧密相连的志愿服务,不进为他人提供了便利,也让青年志愿者们尝到了甜头。通过与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们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夯实了专业并提升了自己与人交际的能力,提升了自己的信心,并能够找到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及时进行弥补,形成了一种对专业知识的良好掌控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将专业知识具化,告别了纸上谈兵,并能根据实践进行灵活的调整,在今后的求职中,这种经历将成为一种巨大的优势。
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选择有志愿经历的青年。因为对企业来说青年志愿者意味着博爱和奉献的志愿精神。甘于奉献的精神能够促使企业内部形成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企业文化,这种精神层面的财富往往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而博爱的精神则意味着为顾客着想,只有对顾客怀有一片爱意的人才能够真正关注顾客的需求、满足顾客的需求,这为企业的持续卓越带来可能。
三、青年志愿者,用志愿者精神丰满中国梦
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国梦有力的大军,青年志愿者,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增砖添瓦,用其脉脉温情为国人的幸福感加分。
《礼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中国古人对和谐社会的描述。青年志愿者,秉承着志愿精神,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按2003中国统计年鉴中的2002年1%人口抽样调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调查人口总数的 8.16%,按此比例推算,年均递增 9.0%。中国目前正经历着快速老龄化的时代,这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做到老有所养?让占全国人数十分之一的老年人幸福感提升,是让他们在生活上有保障,在精神上有依托。青年志愿者在志愿者精神的指引下陪伴老者,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各种困难,使之能够颐养天年。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在大多数儿童受到良好教育的同时,也有一些孩子因为先天的疾病而被遗弃,也有一些孩子张大渴求知识的双眼茫然地看着不尽的大山。青年志愿者们为孩子们送去关爱,呵护他们敏感脆弱的心,让他们能够爱社会爱他人,为构建和谐社会积蓄力量。在藏区、在云贵的山区里,是青年志愿者填补老师急缺的空白,为孩子们补充精神食粮,为孩子们描绘外面的世界,让他们看得更远,让他们能有更多的知识来建设家乡。未来依靠这些今日还年幼的孩童,他们心中有爱,明日社会便和谐;他们胸中有知识,明日祖国便更富强。他们是中国梦的延续者和发扬者,青年志愿者将梦传递。
在中国建国65周年的今天,我国的青年志愿者事业蓬勃发展,全国青年志愿者数以万计,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志愿者协会。青年志愿者们通常以学校为据点,将志愿者精神辐射出去,他们的活动范围就是辐射区,他们用志愿者精神影响着辐射区内的居民,带动他们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来,也为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千千万万的志愿者协会由点成面,将志愿者精神遍布中华大地,从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
四、总结
青年志愿者是志愿者的中坚力量,也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力量,青年志愿者肩负起社会责任,参与到志愿活动中,不仅利人利己,更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志愿者精神与中国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在信仰缺失的年代,为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打了一剂强心针。志愿者精神盘桓于心中的青年志愿者们有着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实现中国梦上起到积极影响。
[1]孟知行.习近平:志愿者精神与我国传统美德一脉相承[N].解放日报,2007-08-14(5).
[2]李志如.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经历对其就业发展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11,(17).
[3]邱晶晶.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