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对策
2014-08-15丁皓忱
丁皓忱
(尧都农村商业银行,山西太原 030000)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农”问题,始终是一项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工作,而农村金融是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促进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起着关键作用。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在湖北,四川,吉林等6个省(区)的农村地区建立农村试点银行,为新农村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意见》提供了建立村镇银行的政策背景,标志着我国村镇银行试点项目正式启动。
2007年3月,全国首批村镇银行在六个试点省份成立,同年10月,试点省份由六个省(区)扩大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我国组建的村镇银行数量连年递增。2007年,我国共成立了19家村镇银行,2008年末,共组建村镇银行91家,2009年末,共组建村镇银行148家,2010年末,共组建村镇银行349家,2011年末,共组建村镇银行726家,2012年末,共组建村镇银行876家。截至到2013年末,我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071家,已开业987家,并有739家实现盈利。
经过七年的运作实践,我国村镇银行充分发挥了决策链条短、经营机制灵活、放贷快等优势,并不断提高了整体服务水平、持续推动业务创新,有效改善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状况。然而,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毕竟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一些待改进的问题,需要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保证我国村镇银行的稳健发展。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定位偏离
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但由于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实体,各投资者必然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高风险、低效益的弱势经济,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村镇银行很容易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寻求新的市场定位,不能实现最初的经营理念。
(二)市场竞争力弱
村镇银行起步较晚,成立时间短,资金实力有限,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其社会认识低,农村居民普遍缺乏了解,导致其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信任水平较低,客户的吸引力小,市场竞争较弱。而且村镇银行网点少,多数村镇银行只有一个对外服务的网点;业务品种单一,金融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目前传统的存贷款仍然是村镇银行经营的主要业务。村镇银行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继续推进金融创新,开发和设计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专业人才匮乏
村镇银行正在探索起步阶段,其发展需要大量业务技能合格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一方面,村镇银行专业人才的储备短缺,拥有丰富财务知识和熟练业务技能的现有人才较少,员工的整体素质低,业务创新能力差。而村镇银行尚没有完善的内部培训机制,缺乏专业培训经验,其内部人员的培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些新的村镇银行近年来由于社会认知度不高,而且在资金实力和技术体系方面都与国有或其他商业银行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使得村镇银行在吸引人才上具有很大的难度。总之,我国的村镇银行在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对策建议
(一)明确的市场定位
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可借鉴格莱珉银行的成功经验。格莱珉银行被称为“小额贷款之父”,它的服务对象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特别是贫困妇女,只有满足贫困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获得贷款。虽然客户是穷人,但是他们大多收入稳定,信用良好,格莱珉银行根据当地居民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贷款方案,营运效果良好。大多数中国的农村银行都设在县级以下区域,较多的农民生活水平之间差距大,对于融资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的村镇银行也应始终明确“三农”的服务目标,专注于为贫困地区农民的服务,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创新贷款模式,开发出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我国村镇银行应专注于为贫困农民、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支持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逐步确立自己在农村金融市场的的统治地位,建立稳定的客户群,打下良好的客户基础,从而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最大的支持。
(二)加大产品创新
格莱珉银行是建立在美国农村社区的社区银行,它可以很好地融入居民环境,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我们的城镇银行也应负担起为农民和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责任。因而在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客户灵活性的需求充分考虑,提供专业的服务和个性化金融产品。
一方面,对于给农民提供贷款,可以推行小额无抵押贷款。村镇银行可以以城镇和村庄为单位,通过评估农户贷款的信用建立信用评级,并采用适当的信用评级来设计合理的信贷产品和信贷监管程序。同时可聘请村里威信较高的人作为银行信贷员,建立信贷员联保系统来提高抗风险能力,有效地降低不良贷款风险。或者,农民缺乏抵押物的贷款,也可以创新抵押方式,选择安全性较高的农村房屋所有权、设备、新订单和其他抵押物贷款融资。另一方面,对于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可根据实际情况与不同类型的贷款产品捆绑。设计组合型的囊括企业资产、负债及其他领域的新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性强的服务。
除了提供一个便捷的融资方式,村镇银行还要根据本地区的农村业务结构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整,适当降低传统存贷业务的占比,增加中间业务的比重。在技术、设备和其他条件允许的条件下,积极开展租赁、保险、电子银行、托管、代理分销、个人理财和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此外,村镇银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及与其他银行业务的合作,积极参与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扩大金融服务对象,提高产品创新。
(三)注重人才建设
要实现村镇银行的持续稳定发展,应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村镇银行的成功经验,并根据地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注重选拔任用机制的执行性能评估和保护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激励管理。
其次,要吸收专业的金融人才。要积极引进国内外专家,为产品设计和银行管理提供现金的技术经验。为村镇银行的全面改进提供技术支持,为其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学习,重视农村财务人员对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学习,重点培养企业文化和专业精神。
最后,完善内部培训机制。村镇银行应向其他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学习,建立系统、完善的培训机制,引入有相关金融经验的教师培训,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培养储备人才。
四、总 结
我国村镇银行目前的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试点时间短、数量少、规模小,加上外部环境和文化因素,村镇银行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得到农民的认可。村镇银行要展开一个新的局面,应通过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金融产品。对于存款吸收难的问题,村镇银行可以尝试改良自身产品,优化营运系统,争取提供更适合于当地农户实情的金融服务。对于人才队伍建设,村镇银行应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引进和员工素质的提升,不断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切实保证服务于“三农”,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总之,尽管村镇银行的涉及面较宽,服务群体也较复杂,但相比竞争已非常激烈的城市金融而言,村镇银行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唐宇翔.我国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2]赵雅文.村镇银行竞争力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3.
[3]吕琳.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