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几点思考
2014-08-15齐建民
齐建民
(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鹤壁 458030)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时代
对于改革开放仅仅三十多年的中国来说,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各种要素,包括金融全球化、劳动力全球化、技术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等。以加入世贸组织为节点,我国已经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密不可分,这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
反观我国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重要地位和灵魂作用被搁置。广大师生难免长期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冠以务虚、空大、不切实际的帽子,通过“公共课”和“副课”等字眼不难体会。如何教,教什么,教师自己是否认识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内容,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传统的教学思路还能否真正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都需要深刻反思。
一般来说,高等教育的对象可以被泛定义为 “人才”,有着高学历、高素质、高文化、高职称的大学生是我们未来建设祖国的核心要素。但不可避免的,大学生并不等同于人才,难免有在本专业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素质却不能对社会作出应有贡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化的劳动力市场,国际化的人才定义标准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对这种变化,如果不能及时作出改变,就很难把大学生成功地转变为人才。
经济全球化,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是毋庸置疑的。经济全球化的思想让学生接触到世界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包括资本主义长期奉行的各种政治理念、异质文化、道德伦理观点都会让高校学生有所接触。不可否认其中具有相当一部分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但其中的糟粕之处也是无孔不入。典型的如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以及资本主义价值观,西方政治体系等都会使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动摇,尤其是在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意志上产生波动。能否从容应对,能否适时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人群,也是我国青年一代能否合理与经济全球化结合的关键因素。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需深刻反思
不得不承认,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行一定的反思。首要问题,即是需反思我们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和技能相当于过去两千年来人类文明的总和,且继续呈加速状态增长。这样我们就不得不问,作为高校思想的舵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学得足够深、足够广而足以为人师,能否以和学生知识量对等或近似对等的状态面对高校如此复杂多变的思想环境。如果不能,则需加强学习,多了解多沟通,把知识面覆盖到各种主要领域。
其次,需要反思高校学生的政治文化素质。现在的国际环境,让学生仅仅充分学习掌握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西方文化由于拥有着及其雄厚的经济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甚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还将继续依靠其经济优势占据主流文化的地位。这样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将带来相当大的冲击,尤其是学生大多缺乏是非观念和大局观,如何带领学生充分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自豪感,如何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是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尽快解决的重要课题。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深刻反思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在经历了这么长时期的“副课”后,我们应该好好思考:我们所教授的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党的方针政策和民主法治教育是否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在内容上是否与时俱进,充分地与时代结合了。在形式上是否达到让学生满意,让课堂充满活力等。在全球化的浪潮已经“挡不住”的时候,思想政治学术界应该好好反思,拿出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
三、是挑战,也是机遇
如果我们反过来对经济全球化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带来的挑战从某个角度看都可以转变为机遇。“一个世界性社会将在阵痛中诞生的时候,教育比任何时候都会更处于人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位置”。而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具体变化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化。
个人的价值观念主导着人们的行为选择,不同价值观念支配的行为自然会有所区别。大到民族纷争、国家动荡,小到人际关系冲突,专业技能发展,都可以从价值观念的差异中找到根源。任何社会制度为保障其社会稳定,促进其社会进步都会把当前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价值观念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加以倡导。主流价值观念是社会信仰、理想和精神存在的灵魂。对于非主流的价值观念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因而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地位十分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全球化带来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冲击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提防的重要问题。
2.信仰危机。
信仰问题的本质仍然是价值导向问题。无论是对整个社会,还是某阶层群体或个人,信仰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人类文明本身和文化生活的核心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理念和愿望的实体化表现形式,信仰实际上代表的是人类自我存在和自我实现的精神意愿和人生价值。但全球一体化带来了严重的信仰偏差,其中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尤为突出,缺乏统筹和大局观的信仰让大学生在选择人生道路时极易出现错误的心理倾向,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3.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丰富外国文化,让大学生接触了更多外界流行思想和物质,但与其反差强烈的是,这种过于提前的憧憬并不适用于绝大多数普通学生在现阶段进行不顾后果的追求。诚然,面对优秀的文化和理想的物质条件,每个人都会奋不顾身地去努力实现,但作为改革开放刚刚过去三十多年的中国来说,在学生阶段的唐突很可能因能力的不足对其自身造成强烈的心理打击,乃至行为的极端化。我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把这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不对称抹平,为大学生搭建起理想和现实之间合理的桥梁,把学子真正塑造成人才,把理想真正实现成现实,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4.对我国经济建设过程的不理解。
由于大学生属于思想较为活跃的人群,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诸多世界元素面前,对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产生不满或疑问属正常现象。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加以开导,对学生进行耐心疏导,让学生领悟社会主义的真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成就进行充分介绍和概括,打消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种种疑虑。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和物质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推动力。如果利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这一因素来展示思想政治的现实意义,在发展过程中寻找典型案例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自信心,会构建起经济、文化双赢的局面。同时,利用经济发展因素带来的更多物质条件,可以充分地关怀关心各个社会层面的学生。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体现在物质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经济发展来推动社会主义人文关怀在高校校园中的实现水平,可以更加深刻地把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
四、解决方案: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1.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统筹校务部门相互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曾经指出:“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确立的根本要素,是我党对发展问题全面深化认识的结果,体现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水平的又一次提高,标志着党的执政水平进一步的成熟。树立科学发展观,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个要求在现阶段下即是迎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知难而上,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寻找新的方法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变化。从而实实在在地把党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工作实践中去。科学发展观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充分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即遵循大学生的思想变化规律,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的能力。
2.立足创新,强化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大学制度是高校实现教学目标和提升师生素质的重要保障。不仅现代化社会是高度法制化的、规范化的社会,其制度建设有着不可动摇的根本地位。建立规范化、条律化、程序化的机制,从制度上实现高校学习生活的民主化,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浪潮,就要坚决摒弃高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尤其是体制性的弊端。唯有体制进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的授课,才是思想政治工作得以提升的唯一出路。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曾经的“学校中心论”还是现在的“学生中心论”都无法彻底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局,而经济全球化深入我国的契机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单纯的学校或学生都不能作为唯一的核心,在高校组织形式上要有开放的、一体化的互利互惠运行机制,所有成员都可以从各自的角度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有效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经济全球化对高校的冲击。
3.促进学生工作模式的转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整体学生管理制度将会受到新的挑战。高等教育核心任务之一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以服务学生为着力点的学生工作方式将会成为今后的主流。随着教育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从过去单纯的教授、管理、测试转变成教育、服务、管理等内容,服务性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传统授课外,思想道德引导和日常行为指导也是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过程,不仅要把书本上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传授给学生,还要在日常管理、行为规范等方面贴近学生生活,把思想政治教学要传授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融入生活关怀和行为指导中去,罗列到规范制度中去,渗透到学生学习中去,妥善安排,无缝衔接,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实质。
4.统筹规划,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将得到深入的发展,经济发展中对各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顺应形势,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学生走出校门在专业领域发挥特长前的必修环节。职前教育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同时要求他们在学习国外先进市场运行机制的同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回报社会、自强不息。在此基础上,培养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树立经久不衰的创新意识,实事求是地开展探索性的工作。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全面掌握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变化规律和职场境地相互关系,从而行之有效地搞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理论体系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校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中,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经济全球化是现阶段整个世界面临的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要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实效性,为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1]于钟凌.论“六个为什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04).
[2]张瑛.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3]李佩瑶,樊继福,都静.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的探析[J].中国—东盟博览,2012,(08).
[4]李宏宇.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2,(20).
[5]杨宁,昝久占.知识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成人教育,2012,(06).
[6]彭瑾.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成人教育,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