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全面发展和特长教育的关系

2014-08-15袁秀梅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特长身心智力

袁秀梅

(河南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家长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时候,总想给他们最好的教育,这时就会遇到一些两难的问题。例如,既想让儿童在童年时代得到自由的发展,又担心孩子错过了其最佳教育期;既想让儿童做一个听话懂事的乖孩子,又担心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大胆创新的精神;既想让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又希望孩子有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长,为其以后的学习和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处理好学前儿童早期教育中的这些两难问题呢?本篇文章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其中的一个问题——如何处理好幼儿全面发展与特长教育的关系。

一、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意义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都包括哪些内容呢?2001年9月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他方式作不同的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纲要》中所提到的幼儿教育的五个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健康的身体不仅是儿童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年幼儿童的智力发展和身体的发育联系非常紧密。健康的体魄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而大脑神经细胞的增加,神经突触的增多都需要充足的营养。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儿童两岁以前的智力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其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加以客体的行动和这些行动所产生的结果来认识世界。也就是说婴儿仅靠感觉和知觉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以此来获得最原始的感性知识。可见,健康的身体是儿童其他发展的前提保障。

第二,社会性的发展对儿童成年以后的社会人际交往有着直接影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主要是指儿童的社会交往行为、情绪情感态度、自我控制能力、人际关系及交流经验等非智力方面。现在人们常常说的“情商”指的就是一个人在社会性发展方面的能力。有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量“成功因素”的分析并指出: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功中只起到20%的作用,在其余的因素(如情商、社会背景、健康、运气等)中情商最为重要。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情商与智商相比,遗传成分要少得多”。当然情商也有其发展的敏感期,学前阶段就是其情商发展的最佳时期。[1]有些家长偏执地认为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能力是不需要学习,也不需要练习的,只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多认识几个汉字,多背诵几首诗歌,会做数学算术题目就行了,这就是家长眼中的理想教育,他们忽视了孩子在3~6岁社会性发展的最佳黄金阶段。现实中许多因童年期严重缺少交往而到成年之后交往能力有明显缺陷的实例,证明了这些孩子父母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目前还有很多的留守儿童,祖辈们为了好看护孩子,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就把孩子封锁在家看电视或者独自玩玩具等,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社会性交往能力,以至于孩子出现退缩性行为,不敢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在与小朋友合作或游戏当中往往表现得不知所措。

第三,科学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许多家长都很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希望自己能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然而孩子的智力高低不仅和遗传有关,同时还受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学前教育。儿童的学前经验可以增加神经突触数量,增强突触连接,加强某一方面的神经回路的工作能力。[2]然而,发展儿童的智力并不是要像成人学习一样靠大量的接受性学习,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给于教育。在发展孩子的智力方面时应该提供大量的感性刺激,例如,展示鲜明的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孩子看得到摸得到,这样孩子才能记忆犹新。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儿童观察自然,动手操作,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传授知识应当采取“玩中学”的方法,可以让小朋友分组竞争和合作,避免单调无味枯燥的教条式传授知识。

第四,语言教育是婴幼儿教育的重要方面。现在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0至7岁的学前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在这个时期儿童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握母语的口语。然而,对儿童的语言教育既要注重学前儿童的口语发展,又要注重他们的书面语言的发展。其中口语又包括儿童理解和表达语言的能力、认真倾听和勇于表达的习惯,还要会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流。书面语言又包括阅读带有图画的图书的阅读能力、简单的汉字识读和书写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等。

第五,艺术教育是熏陶孩子性情,培养其高尚情趣的最佳途径。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文学、手工等方式。我们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把他们培养成艺术家,它还可以培养儿童对生活中的各种美的感受能力,引发儿童的积极情绪,既可以开阔儿童的视野,又可以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以上几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会对儿童一生的生活造成难以弥补的不良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一些孩子不能全面发展的例子。比如,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在生活中,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结果,这些孩子长大后缺乏劳动意识,不知道珍惜父母的劳动。有些孩子从小就要做繁重的作业,以至于身体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长大之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受到影响。

二、学前儿童特长教育的意义

什么是特长?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特长是指个人特别擅长的技能或特有的工作经验。其中,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知识的能力[3]。例如,孩子在绘画、弹钢琴或者手工方面比其他小朋友有突出表现,那么这也就是孩子的特长。对儿童进行特长教育就是让儿童在某一方面通过培训或者锻炼得到充分发展,以拥有一项或几项特别擅长的技能。对儿童进行良好的特长教育有以下好处:

(1)对儿童进行特长教育有利于挖潜儿童的潜能,使其在某一方面能充分发展。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存在着许多先天性的个体差异,他们可能在身心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得较为突出,并对其有浓厚的兴趣。人类的许多敏感期都存在于儿童期,如果我们不能在敏感期里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训练将对他们以后潜能的发挥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儿童的音乐天赋大都是在四五岁就开始显现。职业运动员的选拔都是在10岁之前进行的。而人的智力方面也是如此,在某一个方面的刺激增多,可以引起大脑的响应部位的神经突触连接加强,神经回路增加。脑神经的发育同时又为其进一步学习提供有利条件,也进一步地增强其学习的兴趣。

(2)对学前儿童进行特长教育有利于其自信心的提高,还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从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儿童从婴儿期就表现出强烈的被人注意的需求。当婴儿处于安静状态下,如果逗他玩或者和其进行对话,他就会显得特别高兴。然而,如果对其忽视和不理,婴儿就会采用哭闹的方式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到幼儿期,这种愿望一直保持着。在幼儿园,许多儿童捣乱仅仅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注意。如果儿童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他就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特长来使这一需求得到满足。而儿童的每次成功,对其自信心的提高都很有好处。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只要仔细地观察,就可以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长。发现儿童的特长,并进一步地引导,这应该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的义务和责任。儿童只有对某一方面有兴趣和特长,他才会主动在这一方面进行探索,积极探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样有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特长教育有利于儿童成人之后的职业发展。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现在我国的家长对待教育还有很强的功利性。许多家长都希望子女以后能有一个好的工作,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高的经济收入。随着中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和人们收入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重视。有些家长就希望儿童通过一技之长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特别是现在的高考中有艺术生考试这一类,也刺激了现在儿童的特长教育,孩子通过学习某一项艺术就可以用较低的文化课成绩来考取更好的大学,更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所以,现在家长迫使孩子进行特长教育的现象也是越来越普遍,这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客观上也给儿童的特长发展提供了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同时,旺盛的市场需求也刺激着社会上的各种教育资源逐渐增多,反过来又可以进一步满足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需求。

当然,如果家长处理不好孩子的特长教育时就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家长反而会追求极端,导致孩子发展会有缺陷。因为特长教育往往只会开发孩子某一方面突出的潜能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这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不和谐、不均衡。即使孩子学得再好,在这一方面再优秀,某些缺陷也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三、正确处理儿童全面发展和特长教育之间的关系

全面发展并不是要平均发展,要让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面面俱到,这样做既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人的各方面发展都有一个必须的阈限值,只要达到这个阈限值,儿童的身心就可以得到顺利的发展。比如,儿童只要在语言敏感期里接触一定量的语言,就算没有特别的教育也能学会自己的母语。儿童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只要父母不特别地管制儿童,不让其接触别的伙伴,儿童的社交能力就可以得到一般的发展。也就是说只要我们不让儿童处于极端的环境下,儿童的身心即可得到正常顺利的发展。我们在处理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特长教育之间的关系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有:

(1)合理安排时间。儿童的时间是有限的,当我们让儿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的同时,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儿童其他方面的学习。但是,并不能认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儿童的特长教育是相互矛盾的,例如,有幼儿教育工作者通过自己将近三十年的教学经历证明儿童的珠心算特长教育能挖潜孩子的潜能,开发儿童的智力,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表象能力的发展、注意力的提高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妥善安排其学习时间呢?首先应该注意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天性,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比如,每天给孩子以一定的和伙伴自由交往的时间,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掌握好学习和工作所需要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等。其次,安排特长学习时既要有充分的集中学习时间,又要有日常的分散学习。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考虑到自己的优势才能不断自觉发展。

(2)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特长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首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只有孩子对一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儿童学习期间,他们的兴趣将可能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大和好奇心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在这个时候家长不要采取“填鸭式”的方式来促使其学习,更不能以哄骗、威吓等方式来强迫孩子学习。家长要做的事是在孩子没上特长班之前就给他讲明做每件事都要付出大量的努力,要想学得比别人好就要勤奋,付出更多的时间,绝不能知难而退,半途而废。家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应多给予鼓励,让孩子能够看到自己的一点点进步并始终充满自信心。

(3)家长应尊重孩子的需求,减少功利性目的。儿童上特长班应该看作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种需要,而不是抱有孩子通过特长学习就一定要考多少级,一定要取得什么样的证书,一定要在这一领域排第一的心态。儿童的兴趣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家长的这种功利性目的将可能使儿童丧失学习的兴趣,陷入一种对特长教育的厌倦之中。儿童受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把儿童培养成人,然后才是成才。然而现在的许多家长都有跟风的趋向,看别的孩子上某个特长班,就想让自己的孩子也跟着上这个班,唯恐自己家的孩子落后于别人。

总之,家长在考虑孩子未来发展的时候要把握好一个度,要全面综合地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既要考虑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的成长,又要使其在自己的爱好兴趣某一方面有一个长足的发展;既要考虑为孩子的将来生活作准备,又要考虑孩子当下的快乐自由生活,把握好孩子的长远教育和当前教育的关系。

[1]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Doris Bergen,Juliet Coscia. 大脑研究与儿童教育[M].王爱民,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2.

猜你喜欢

特长身心智力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老板的特长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给身心降个温
欢乐智力谷
特长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探讨
如何判断孩子的兴趣与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