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刍议

2014-08-15刘晓静张晓磊

关键词:基础课校园文化素质

刘晓静,张晓磊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100)

一、引言

2014年上半年,我国从国家层面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2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5月,李克强总理在内蒙古考察时表示,要办好职业教育,增加就业,不断释放“人才红利”。6月3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协商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会议并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发展职业教育非常重要,要切实转变观念。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用人需求日益突显,企业对技术人才求贤若渴。调查显示,到2020年,白领岗位趋于饱和,一半大学毕业生将成为灰领、蓝领,职业教育前进的脚步势不可挡,中国的职业教育从未像今天这般举足轻重。然而,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整体认同度并不高。部分企业反映,有的高职毕业生对现有工作岗位缺乏自豪感和热爱,随意签约和毁约,离职、跳槽频繁,对工作岗位的薪酬待遇、工作环境过度关注。据调查:“绝大多数企业对这类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他们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这就是说,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由此可见,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的现状与社会需求匹配度并不高,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已成为用人单位密切关注的问题,培养和提高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升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而在高职院校中,肩负素质教育重任的是公共基础课教师,他们不仅承担着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还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就业竞争力的提高紧密相关,承担着打造学生人文科学素养、身心素质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任务。加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质量高职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高等职业教育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呢?在全国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中提到关于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重要着力点的认识: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应该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增强学生的信心、信任和诚信可以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既重视课堂和活动中的“言教”,更重视实践中的“身教”和“养成”,必然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而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担负着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任,满足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三、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

(一)贴近专业、服务专业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高职院校开设公共基础课的目的就是用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以更好地为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服务,从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它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树立“贴近专业、服务专业”的理念,明确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内容与该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必须了解所授课的对象,弄清学生未来从事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根据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学生职业技能形成的需求,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将原有教学内容体系根据职业特色进行重组,并进一步明确各章节内容的安排、课时分配、重点难点、突出哪方面的技能训练,制定针对不同专业的详细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大纲,将所需的综合素质与自己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以体现基础课程对专业课程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培育,使学生在身心方面和专业方面均衡发展。只有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寻求教学内容与该专业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在两者之间构建一种和谐关系,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自觉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基本都毕业于普通高校,不论是其培养模式还是其形成的知识结构均带有深深的学科化烙印”,由此导致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存在理论知识满堂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普遍使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其突出缺陷是师生缺乏互动,易使学生注意力下降,产生学习疲劳,教学的艺术性与趣味性不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期使用,严重影响了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大胆探索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注重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学中做、做中学,既有理论知识的宣讲,又有实践事例的说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真正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结合起来,探索出全新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时,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现在和将来可能遇到的涉及应用文写作的生活场景和工作场景设计项目和任务,将各文种嵌入到项目和任务中,采用情境式教学法,模拟可能遇到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的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高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第二平台

过去,我们强调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要深入进行课程研究,却忽视了其中最主要、最关键的环节,那就是真实的实践活动,把教、学、用和外界的环境分开了,无论是教师的反思还是教师的研究,都是为了改进教学实践,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发挥基础课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实践活动,实践本身就是成长的一个平台。而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如若仅仅将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课堂上,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应以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体,它的存在与发展,体现了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具有导向、教育、凝聚、激励等功能。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社会实际,积极参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活动要突出育人为本的重点,活动内容的拓展要增强人文精神,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活动形式应朝着多样化、多元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从单一的娱乐活动向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经济文化型活动互为补充、相互交叉的方向迈进。校园文化活动主要的传播载体是学生社团,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社团活动,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心理和生理需要、满足学生兴趣和审美要求的形式与内容,积极组织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赋予教育、引导的内涵,能够对学生起到显性和隐性教育的作用。通过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探索建立教师分类管理制度,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

不少学校长期存在重专业课轻基础课的现象,对基础课重视不够,制度建设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课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而公平、公正、科学、准确的考核机制,对规范和强化教师的行为,调动教师履行职责的积极性,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中,不一刀切地强调所有建设项目都要以专业为平台,应积极探索并建立科学、有效、可行的教师分类管理制度,在职称评审、奖励制度中,适当区分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制定不同的标准,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师聘期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

1.将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纳入对基础课教师的考核制度

有计划地安排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使他们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抓住公共基础课程的实际和特点,给予正确的定位和明确的落实。同时密切注视行业发展的动态,掌握社会和行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有效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的全面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考核按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类型、不同任务进行,使其更加细化与量化。

2.将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考核机制的一项内容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基础部的教师逐渐被边缘化,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教师的全员参与意识淡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面,未能发挥校园文化应有的功能”。只有明确将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贡献纳入评价指标中,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应有作用,这样才能使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常规性的工作去做,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3.建立适合基础课教师的教学评价制度

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项根本性措施。由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所承担的任务不同,统一的评价指标与统一的评价内容是不够全面的,因此,应根据这种差异,建立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的评价机制,让教师尽力呈现其在教学工作中所体现的企业和社会所需的职业素养的资料和证据,把教学评价与职称评定、职务聘任相结合,真正搞活用人制度,建立流动制,形成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的环境,开创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1]范唯,马树超.切实解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高职高专教育,2006(24).

[2]章剑林,等.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3]陈玉阳.校园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研究[J].职业,2012(12).

[4]柯静,于静.高校教师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和出路[J].高等函授学报,2009(2).

[5]王联合.公共基础课教师在高职高专学生专业培养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8(10).

[6]刘忠洋,刘晟蓝.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缺失与公共基础课程的作为[J].湖南社会科学,2014(2).

[7]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的特殊性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8]朱勤.聚焦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8(10).

猜你喜欢

基础课校园文化素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