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雄高峰彝族火把节仪式文化内涵探析①

2014-08-15王明东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火把节大刀火把

王明东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031)

火把节盛行于彝语支民族地区,彝族、傈僳族、纳西族、白族等都有过火把节的传统。其中,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高峰彝族火把节,作为一个“原生性文本”已“成为一个极富包容性的符号象征体系”。[1]

一、艾目灵、庚英颇、伧司颇三神面具造型

高峰彝族火把节仪式中,“艾目灵”、“庚英颇”、“伧司颇”三位神灵引领火把节。这三位神灵的面具造型,用竹做骨架,以纸裱糊其上,分别涂上黑、红、白三种色彩,面具宽40厘米、高90厘米。

“艾目灵”,当地彝语“艾目”意为“天”,艾目灵即天神,是当地彝族观念中天的具体化与物象化,面具外形为白脸,面带微笑,帽上绘有太极八卦图。“庚英颇”,当地彝语称“庚英颇米司”, “米”彝语意为“土地”,“司”意为“掌管”,“米司”即为掌管土地的神,面具外形为黑脸,三只眼睛,额上一只专看鬼事,耳朵是两个小面具,名报耳神,帽上绘二龙抢宝,庚英颇的形相与大花箐村土主庙中所塑本境土主“大黑天神”形象基本一致。“伧司颇”,彝语“伧”是“人”的意思,“颇”有“男人”、“父亲”之意,“伧司颇”为当地彝族的祖先神,面具形象为红脸,紧咬下唇,面貌威武,帽上绘有一虎。

二、仪式描述

高峰彝族火把节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选择村后山坡、土主庙、晒场等作为举行仪式的地点,参加仪式的人员有毕摩、乐队、大刀队、号炮手等。毕摩负责仪式过程的祭祀;号炮手负责仪式过程中点燃号炮,每次均为三响;乐队9人,乐器9件,其中,大锣2面、小锣1面、鼓1面、钹1套、长号2支、唢呐2支;大刀队由男子组成,人数为32、36、38、48,最多52人,其中16岁至45岁的人要画脸谱,45岁以上者不画脸谱,白脸代表天神兵马,黑脸代表地神兵马,红脸代表祖先神兵马;另外,还有大花脸、小花脸、牛头脸、马面脸等掺杂在白脸、黑脸、红脸队伍中。

仪式过程中的祭祀用品:神灵面具、大刀、铁链、铁犁铧、火把、土制号炮、占卜用的短木棍、水彩、鸡、羊、酒、米、香、蜡烛、纸钱等。

高峰彝族火把节有开光、祭天、耍火把、扫邪驱鬼及送火把等仪式。

(一)为三位神灵面具开光

农历六月二十四高峰彝族举行家祭,各家杀鸡祭家堂祖灵,叫人魂、粮魂、畜魂,祈求家人平安健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六月二十五举行火把节开光仪式,为“庚英颇”、“伧司颇”、“艾目灵”三位神灵开光,开光仪式地点选在土主庙后面一个小山坡上,三声号炮响后,参加祭祀仪式者至土主庙集中,在毕摩的带领下,来到一棵神树下,将三位神灵面具按天神、地神、人神依次摆放,龙凤虎旗、黑、红、白、花四色小面具及大刀放在三位神灵周围。随后,吹响长号,毕摩点香火,供奉白酒、白米、一对红烛,然后“打醋汤”——用一个烧红的犁头浇上清水绕树一周。打醋汤完成后,毕摩率众人跪拜祷告:“公元某某年六月二十五,黄道吉日,今有楚雄禄丰县高栗哨大小花箐,下辖普胡四姓,谨向庚英颇、伧司颇、艾目灵各路大神大将在天之灵祷告,保佑我普胡四姓众人火把节顺顺利利……”

祷告完成后,毕摩为三位神灵面具开光。用一只公鸡 (不能用白色的),掐破鸡冠第一道缺口挤出鸡血,为三位神灵面具点眼、嘴、鼻、耳,并祝祷告:“一点眼睛看四方,二点耳朵听八方,三点嘴吃猪和羊,四点鼻子闻吉祥。”然后,再以鸡冠之血点染小面具、龙虎凤旗、大刀。开光后,毕摩手举铜锣,用彝语宣布火把节开始,鼓锣齐鸣,众人跪拜。毕摩念《火把节祭经》,每念完一段均卜卦三次,以测祭祀是否顺利,上界诸神是否光临。

(二)祭天

开光仪式完成后,三声号炮,参与开光的一行人出发祭天,祭天的地点在大、小花箐西北面的一座山上,海拔2320米,山势陡峭。三位中年男子抬着三位神灵在前开道,龙虎凤旗、乐队、四小神、刀队、小旗手和男性村民随后,众人高呼“玛尼玛农——呕”(意为前进、冲啊),队伍冲到大花箐后的平地“少资迷拍”,此为行进路上的第一个营盘,敲大锣者用彝语招呼大家围拢。艾目灵、庚英颇、伧司颇三大神呈三角形,在乐队的伴奏下绕圈上下舞动,大刀队、彩旗队则在周围来回冲杀,配合三大神的舞蹈。

第一营盘的活动完成后,又响起三声号炮,队伍高呼“玛尼玛农——呕”冲向第二个营盘“兰白兹根”,活动内容与第一营盘类似;然后又开始第三营盘的冲杀,第三营盘原有天神庙遗址,据说在此原来供奉着山神,在天神庙下方的平地上完成第四营盘的活动。毕摩率领村中几位老人摆好三大面具和龙虎凤旗,撒上松毛,贡好香火、酒、米等祭品,毕摩念经祈祷。

祈祷毕,接着念《火把节祭经》第二段《撵鬼》和第三段《捆鬼》,然后再次卜卦吉凶,随后祭天队伍原路返回到大花箐土主庙,把三大神摆好,再次对三大神及土主庙中所供神灵进行祭祀。

(三)耍火把

二十五日夜耍火把,大、小花箐男女老少聚在土主庙前大晒场,围绕着艾目灵、庚英颇、伧司颇三大神耍火把、跳大刀舞。大刀舞相传有七十二套动作,有抛刀跺地晃手、踢刀上臂抹刀、左右刀弓步、上步跪蹲挑刀等多种动作。大约在晚上十二点耍火把结束,人们尽兴而归,但唢呐手和值班者留在土主庙内守着大神面具过夜。

(四)扫邪驱鬼

耍火把之后,为各家扫邪驱鬼,彝语称为“乃戛”。各家各户将门庭院落清扫干净,在堂屋摆放供桌,供桌上放一碗净水、五炷香、一碗清酒、一筛子炒熟的蚕豆,另外用一个碗装上一些钱。堂屋中心放一瓦片,上燃炭火,火上再放一碎瓦片,上放一撮饭,几颗炸成花的苦荞及端午节时人们手腕上戴的五色线。扫邪驱鬼仪式原则上到每家举行,尤其家中有病人的被认为邪气重,扫邪时特别认真。但死人未抬出门的人家不扫,生小孩不满月人家不扫。

扫邪队进院内,主人家便提着烧红了的犁头在屋门外“打醋汤”,以求清洁。扫邪队进家,举火把冲堂屋内撒三把松香以示烧死鬼邪,接着大神入内,将大面具供在正堂上,毕摩开始念《火把节祭经》,主人坐在毕摩旁边认真聆听。扫邪驱鬼仪式结束时,大家高呼“大吉大利”。毕摩收取一定费用作念经所得,扫邪者可分享主人家备下的酒食,毕摩将炒熟的蚕豆撒出去,给神兵神将的马吃。毕摩口含净水喷洒,将剩余水泼向门外,以示将鬼驱除。主人则将放有炭火的瓦片送到村外十字路口,一户人家扫邪驱鬼活动便告结束。

(五)送火把

农历六月二十七,送火把仪式在大花箐正东方的山上举行,其位置和祭天仪式的山相对,山势相对平缓,利于大队行进。送火把的地方彝语称为“邵波资戈都”,汉语直译其意即火把山。

农历六月二十七日下午的送火把仪式,男女老少均可参与。当天下午两点,队伍开始从小花箐出发,两棵长约丈余的火把打头,大刀队躲藏于去火把山的途中,送火把队伍经过时,事先躲藏的人冲出来用铁链拦住队伍并跳起大刀舞。三声号炮响起,两人拉着一条铁链,并由两位大刀队员用刀挑着,表示押送被捆绑的鬼神,三大神领头,大刀队、彩旗队和乐队一起高喊着“玛尼玛农——呕”向前冲。路上设有两个营盘,山上设五个营盘,队伍每到一营都要舞动大刀,来回冲杀,动作名称有“亮刀”、“前门棍”、“关公大刀”等。龙虎凤旗指挥大刀队配合三大神舞蹈,在乐队的伴奏下,整个队伍行动一致,井然有序。

送火把地点选在山顶一开阔地,当队伍完成七个营盘的冲杀后,举大神者将大神面具交给大刀队,大刀队把面具抛向空中,每人用刀挑一次,边挑边跑,随后弃刀跑开躲藏,以防鬼邪上身。最后,三个大面具被挑到火上,毕摩把龙虎凤旗、彩旗等丢进火里烧毁,此时等候在一旁的村民哄抢火中燃烧着的大神面具彩纸,据说将纸片拿回家烧成灰给小孩吃可消灾去病。

丢弃的大刀由提铁链者收拢立于地上,用捆鬼的铁链将刀捆好收回,以备来年使用。毕摩待面具及彩旗快烧尽时,焚香、献贡品,并祷告: “灾星远离大小花箐,鬼疫邪魔不再来。”

祷告完毕,接着念《火把节祭经》末一段《押送鬼》。然后,卜卦占来年凶吉,卜卦用三对从中劈开的小圆木,剖面向上为阳,向下为阴,依阴阳组合判定吉凶。祭祀仪式结束后,凡画脸者需在野外坝塘洗净色彩后才能进村。

农历六月二十八日,每户人家派一人到土主庙结账,公布火把节花费账目,选出明年的平伙头,宣告当年火把节结束。

三、高峰彝族火把节的文化内涵

(一)星相变化的细心观察

史书记载楚雄府彝族“星回节列炬吹笙跌坐以歌和之,饮酒为乐。”[2](P卷120)星回节与彝族的火把节紧密相关,但也有学者认为“星回节并非火把节,二者不能混为一谈。”[3]彝族选择农历六月二十四过火把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星相变化细心观察之后确定的节日。

彝文文献《星月历》以二十八星宿与月亮相遇之夜记日,二十八星宿中以鸡窝星 (汉名昴星)为准绳,鸡窝星与月亮相遇之夜为“拖节日”,另外,二十八星与月亮相遇之夜为“路足日”。一、二、三、四月都有“拖节日”,但五月没有“拖节日”,直到六月二十四日晚上,鸡窝星才出现,彝族民间将其称为“星回于天。”[4](p484)有研究表明彝族文化一年中有两个星回节:“《睽》卦在十二月用事,北斗与太阳于子丑分行;《丰》卦在六月用事,北斗与太阳在午未相见;一在南,一在北,方位各异,但同为星回斗转的转折点,故彝族有两个星回节,一在六月,一在十二月。”[5](p66)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定为火把节,显然是彝族先民观察星相后确定的岁时节日。

(二)天人合一的内心呼唤

彝族先民用清浊、阴阳、五行、五卦解释宇宙的产生、人类的起源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彝文文献《宇宙人文论》以清、浊二气的变化阐发天地万物和人类的形成,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天地生成,万物产生。并且“天人同源”[6],“人体同天体”[7](p156),显然,“艾目灵”、“庚英颇”、“伧司颇”同时出现在火把节仪式中,表现出彝族传统社会成员天人合一的内心呼唤,虽与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论有相似之处,但其思想路线在总体上并不等同。在彝族传统文化中,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依赖于自然界,人与自然在对立统一中存在发展,因此,彝族对天人合一关系的解读,“本质是唯物主义的,并包含有辩证法的因素。”[8](P157)

(三)娱人娱神的情感宣泄

火把节是高峰彝族娱人娱神情感宣泄的重要表现形式,史书记载彝族地区农历“六月二十四为火把节,是夜燃火炬,击羊皮鼓,绕行田亩以及园圃、果树,谓光照所及,则收获丰而虫害少。照毕陈酒脯,集男女行歌互答,进酒以为欢。”[9](P卷二)对于青年人,火把节是“展示自己和寻偶的机会,舞圈中的含情脉脉,紧扣的手臂,松林中的情歌对唱,都勃发着滚烫的青春的激情。”[10](p23)火把节娱人的文化功能于此可见一斑。另外,娱神在彝族火把节中也成为必须表达的内容,“节日的歌舞狂欢,意在娱神。”[11](p152)彝族的传统观念中:“自然的天和人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天影响人,人也能影响天。”[12]“人认识的天也认识,天知道的人也知道。”[7](p156)高峰彝族火把节中人们在神灵面前的表演,有着敬畏神灵并媚神的情感宣泄,有着求神保佑惠及民众的文化价值取向。

(四)古代征战的历史记忆

西汉时,中央王朝曾派数万军队征伐西南夷,昆明族进行强烈反抗;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中“七擒七纵孟获”,而孟获“是今天彝族的先民”。[13]这些彝族古代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文化记忆碎片,深藏在其传统文化中,“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14](P5)其已成为“探求人类思想和行动规律时应该研究的对象。”[15](p1)高峰彝族的火把节仪式中,彝族男子手握大刀冲杀营盘、展示刀舞技艺,亦可视为古代征战的模拟。高峰彝族甚至将庚英颇、伧司颇、艾目灵三位神灵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黑脸 (庚英颇)视为孟获,红脸 (伧司颇)视为关羽,白脸 (艾目灵)视为诸葛亮。作为彝族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火把节,从一定程度上讲“实际上是通往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一条途径,是具有反观性和内省性的,在其中人们象征了或展演了那些对他们至关重要的东西。”[16]

(五)社会精英的地位彰显

主持高峰彝族火把节祭祀仪式的毕摩普顺发,出生毕摩世家,曾获得“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化艺人”称号,他只是众多的彝族毕摩中的一个代表,他作为火把节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及仪式活动的主角,有着彝族传统社会精英的身份识别。毕摩的言行举止成为彝族世俗生活的标准,这一标准“在它所属的文化体系中一直是适应的,那就意味着,标准必须是在能够得到遵循的前提条件下制订出来的,而且的确也被多数人遵循了。”[17](p65)显然,毕摩的神秘与睿智成为彝族文化一道亮丽的景观,在彝族世俗生活中,彰显了他们作为社会精英的地位。

总之,在人类学视野下审视高峰彝族火把节,作为一个原生性的文本,艾目灵、庚英颇、伧司颇三位神灵的面具造型有其特点,开光、祭天、耍火把、扫邪驱鬼及送火把等仪式保存完好。蕴含着彝族对星相变化的细心观察,天人合一的内心呼唤,娱人娱神的情感宣泄,古代征战的历史记忆,社会精英的地位彰显,成为彝族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甘代军.彝族火把节的“文本”重构与文化表征[J].云南社会科学,2009,(4).

[2](清)王崧等纂.云南通志 [M].

[3]朱文旭,李智雄.关于火把节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1).

[4]左玉堂,陶学良.毕摩文化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5]周士一.中华天启——彝族文化中的太一、北斗与太阳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6]张纯德.试析彝族先民的天人合一观[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1999,(4).

[7]王天玺.宇宙源流论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8]伍雄武,普同金.彝族哲学思想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

[9](民国)张自明.马关县志 [M].

[10]张方玉.神奇的彝山 [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11]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 [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12]李世康.论彝族天神 [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8).

[13]杨正权.三国时期孟获族属新论[J].思想战线,1997,(2).

[14](美)格尔茨著.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15](英)泰勒.原始文化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6](美)理查德.鲍曼著,杨利慧译.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领域中的表演观 [J].民族文学研究,2005,(3).

[17](法)莫里斯.迪韦尔热著.政治社会学──政治学要素 [M].杨祖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火把节大刀火把
健身百态
关公面前耍大刀
红亮的火把
火把节的情歌
永春“逐火把”激情上演
可爱的蜡烛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火把节之夜》中阮演奏与琵琶演奏的比较
夏天的故事
大刀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