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新论述
2014-08-15王公龙
○刘 蓓 王公龙
一、习近平关于和平发展道路的新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并把阐明和平发展道路看成向国内外展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思路的重要举措。2013年1月28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聚焦于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一主题开展集体学习。习近平就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选择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本原因、如何实现和平发展、怎样坚持和平发展等问题进行专门的阐述,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怎样坚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1.关于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习近平指出,实现和平发展就是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这一表述深刻阐释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路径,即通过开放、合作和共赢,实现中国自身的发展目标,同时也讲清了中国自身发展与世界和平的内在统一关系,让中国发展与世界和平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局面。
2.关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主要动因。习近平从四个层面充分阐明了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进一步回答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和实践依据。
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看,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和为贵”的思想浸润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习近平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从中国人民悲惨的近代史看,历史经验要求中国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因为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刻的愿望。因此,走和平发展道路也是中国人民在近百年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
从新中国以来的实践基础看,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从来没有动摇过。在长期实践中,我国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从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看,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还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基本要义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这里所讲的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道路与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体两面”的整体关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在本质和根本要求;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外在表现形式。二者统一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也就是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3.关于走通和平发展道路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仅取决于中国人的主观意愿,而且也取决于能否具备实现和平发展的内和外、主观与客观的条件。
第一,实现内外两个机遇的相互转化。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
第二,实现国内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结合。也就是说,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要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坚决维护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第四,引导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世界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
第五,积极对外宣传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习近平在阐述和平发展道路时明确要求,要广泛深入宣传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发展,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中国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4.关于保持和平发展的战略定力。近年来,随着中国力量的快速崛起,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和严峻。外部的“中国威胁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国内学术界和舆论界也不时出现质疑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必要性的论调。面对上述新的形势,习近平坚定地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要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所谓战略思维,就是要从战略高度看待和认识和平发展道路,把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目标联系起来考察;把中国和平发展与世界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联系起来考察。防止就事论事地理解和认识和平发展,防止把和平发展看成是谋求中国私利的权宜之计和应变之策。所谓战略定力,就是要做到在复杂形势下排除各种干扰,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不动摇。为此,他特别强调,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所谓物质基础,就是不断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奠定中国和平发展的雄厚的物质实力基础,慑止任何外部势力打断中国和平发展进程的企图和行为;所谓社会基础,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和平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进一步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从而巩固和扩大拥护和平发展道路的社会基础和民众基础。
二、立足和平发展道路调整我国外交政策
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和平发展思想的同时,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还着眼于更好地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尤其是更好地维护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不断调整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理念、框架布局,奋力开拓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1.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一对关系。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如何处理世界霸主美国与新兴崛起大国中国的关系,不仅关系到中国崛起的前景,而且事关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局。早在2012年2月访美期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提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两国利益至关重要,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至关重要。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做朋友、做伙伴,是中美双方唯一正确的选项。努力把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
2013年6月,习近平在访美期间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提出,面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需求,中美应该也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习近平还阐明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特征和内涵: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即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即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摒弃零和思维。即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必须妥善处理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明确了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由于中美两国在国家实力、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层面存在诸多的差异,真正构筑这种前无古人、后期来者的新型关系,两国就必须管控彼此间分歧,维护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大局。鉴于此,2013年12月,习近平会见来访的美国副总统拜登时指出:当今世界并不安宁,中美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人类发展进步方面肩负共同责任,加强对话与合作是两国唯一正确选择。双方要牢牢把握两国关系正确方向不动摇,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积极拓展务实合作,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和分歧,确保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2.全面系统地设计中国周边外交新战略
我国是世界上周边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环境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我国的领土主权完整、边疆安宁、经济发展、能源供应和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等。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周边战略环境变得日趋复杂,美国极力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部分周边国家对华防范意识增强,并试图借美国之力改变与中国领土争议的现状,中日关系正在进入两国建交以来最严峻的局面。如何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我国的周边外交战略,更加主动地擘画中国的周边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外交战略中最紧迫的课题之一。
2013年10月24日,新一届党中央召开了我国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指出,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周边环境总体上是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审视我国的周边形势,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互动空前密切,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周边外交战略和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更加主动。会议还对中国的周边外交进行了一次系统的顶层设计,确定了今后5年至10年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明确了解决周边外交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
(1)关于战略目标。习近平指出,我国的周边外交就是要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
(2)关于外交方针。习近平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也就是说,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要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
(3)关于基本要求。习近平指出,要从战略高度分析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统筹谋划、操作实施能力,全面推进周边外交。要着力维护周边和平稳定大局。要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要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推进同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要着力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宣传工作、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人文交流,广交朋友,广结善缘。
(4)关于基本遵循。习近平指出,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装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要推进外交工作改革创新,做好外交工作统筹兼顾,把外交工作办得更好。
3.巩固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将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视作中国外交的基础。但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把握新的合作机遇,处理合作中的新问题,需要中国不断更新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政策。而且,中国与广大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携手应对各种挑战。此外,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一些发展中国家担心中国是否继续把发展中国家看成自己的朋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继续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些问题也需要及时作出回答。
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上任后首次出访就选择了非洲大陆。在坦桑尼亚演讲时他表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坚定奉行对非友好政策,永远做非洲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努力为非洲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中非关系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在阐述中国对非政策时他指出:第一,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我们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础,这一点绝不会因为中国自身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而发生变化。第二,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只要是中方作出的承诺,就一定会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第三,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第四,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中方坦诚面对中非关系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加以妥善解决。
(责任编辑 矫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