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师范生实验能力构成体系研究
2014-08-15张振铭
张振铭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之一,实验是这门科学的基础。实验能力是高校生物师范类学生能力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构建师范生实验能力体系,提高学生实验水平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当务之急[1],也是社会对高校生物科学师范生人才培养规格的客观要求。然而,长期以来,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却始终存在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在生命科学蓬勃兴起、知识经济初步开展、中学教育改革深入的时代,广博的知识储存已无法满足当代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过硬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在纷繁的就业大军中分得一杯羹。因此,担负培养中学生物教师任务的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必须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一、目前中学生物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现状研究
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得绝大多数老师只注重对书本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训,培养出了我们众所周知的“考试达人”。其实,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不利于初、高中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造成了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对实验技能的一知半解,甚至出现对所学书本知识的厌恶与反感。
(二)中考以及高考的改革趋势研究
自1999年中考,我国开始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考查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高考考试里实验题的分值越来越多,由一开始的考查实验基础知识开始,到现在已经变成有关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方案设计、评价以及对不同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等方面全部涉及。这就使得一些学校推崇的“讲实验”“背实验”画实验”的教学方法面临挑战,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迫在眉睫。
(三)中学生物教师现状研究
我们在采用问卷进行调查的过程当中发现,有很多的中学教师还是坚持讲实验和画实验,相对来说这样教学省事省力。而青年教师本身大多喜欢做实验,但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操作不够规范,现象不够明显,结果不会分析,安全不能保障等。分析表明,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生物师范生入校后首先接触到的是专业课程,最后才系统性、集中性地学习中学生物实验课程,但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方法已经在长期的不规范练习中习以为常,甚至根深蒂固,效果也就不言而喻。第二,目前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普遍出现“考研热”,忽视了师范学校的“师范性”和“示范性”,有力地冲击了师范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其实,师范类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仍然要注重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人才,所以一定要突出师范性和示范性。具体到生物科学专业来说,我们必须注重对师范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二、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师范生实验能力体系的构建
培养实验能力,首先要明确实验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其实,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实验思维能力、课题确定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实验分析能力、材料收集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等各方面。
(一)转变培养观念,组建实验技能专项训练领导小组
现代的教育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育培养,因此必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教育教学观念,明白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此外,我们还要着重对地方本科院校的课程开设体系进行升级,积极组建实验技能专项训练领导小组,形成由“院长牵头、学工领导、辅导员负责”的运行模式,抽调实验室精英成员,分类别、分科目、分目标地对生物师范类学生进行科学化、系统化、个别化培养训练,努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生物师范类实验技能的培训。
(二)针对目标制定创设合理的专项培养方案
对于生物课中的实验教学来讲,我们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将课本知识转化为理论,如何使用实验器材进行基础性实验,懂得如何利用显微镜、滴定管等准确、熟练进行操作;能够让学生从实验教学中学会总结和提炼实验过程内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针对以上几点,本人认为针对学生的专项培养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尽可能提高健全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动手操作,任何理论最终的目的都是指导实践,所以真正让学生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才是理论的最终目的。(2)将安全知识贯穿到实验培养的方案当中。任何实验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虽然课堂实验的风险性较小,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未来可能要到社会的各个岗位,提早将安全知识纳入到培养方案当中,对于当前学生的成长就显得十分重要。(3)认真贯彻实验流程,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应用手中的器材。生物实验中会经常使用一些实验器材,而这些实验器材的使用以及实验的操作,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实验流程,比如酒精灯如何熄灭、如何使用,显微镜如何进行粗准焦螺旋调焦,如何利用细准焦螺旋调焦等,都是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除此之外,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专项培养方案应该考虑的内容。
(三)采取多种形式,拓宽实验技能专项训练培养途径
实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仅靠常规的实验教学难以完成。应采取了多种形式,拓宽实验能力培养途径,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创造强有力的条件。
1.搭建实验操作竞技体系,提高学习动力。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各科实验教学都要求:不仅结果正确,现象明显,而且操作规范、熟练。因此,可以开展实验操作技能专项活动周,通过举办各种实验技能竞赛,以实际操作、理论考察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细致的检查,从大一到大四,从不间断。鉴于人数较多,教师可以先着力培养、选拔一部分实验能力较优秀的学生,再让这些学生和老师一起做评委,去考核评价并选拔其他实验能力较优秀的学生,下一次再让另一部分学生做评委,这样往复循环,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被评价和评价他人。在被评价和评价他人期间,学生会更深切地体会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克服以往眼高手低的习惯,认真对待每一次实验。经过几个学期的训练,所有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评价实验的能力都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2.实施讲演结合训练体系,增强基本技能。师范生很多将来都要走上讲台,而且生物师范生将来可能更多的接触的是实验的演示。而实验演示不仅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规范性,还要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之未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向学生传授正确地实验步骤,还能够介绍相关的实验仪器、实验药品。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投入到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而做到这一切,就必须要求对师范生进行培养时,让师范生进行自主演讲,并结合相关实验进行操练。消除学生的讲解恐惧症,让学生逐步克服哑巴教学的弊病;也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互相模拟实验教学,相互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只有这样反复进行训练,才能使得学生很快融入角色,进行下一步的培养。
3.构建教师副手培养体系,提升实验素养。准备实验也是一个生物教师应有的素养之一。因为学生毕业后到中学教学,需要教师自己准备实验。因此我们就应该尝试着帮助专业老师开展实验准备工作,将班级同学按小组划分,分配到不同的实验室,帮助任课老师一同准备实验,各实验室轮流交替,尽量使每一组学生在每个实验室都开展过实验准备工作,这样在帮助老师准备实验的过程中,实验的注意事项、安全问题、仪器使用规范等实验准备技能在学生身上必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学生会逐渐具备独立开展生物实验技能的基本能力。
4.筹建实验室开放体系,深化教学成果。中学生物教师作为生物课的传授者,首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业务素质,能够从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熟悉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并将之转化为教学内容,有效传授给学生,能够从实验中查找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解决,对实验方法进行改进等,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这就要求中学教师要时刻学习相关生物知识,亲自动手进行生物实验,亲自设定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正确地教导学生。为此,学校以及社会可以筹建实验室开放体系,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为学生创造动手机会。教育资源匮乏的学校和单位可以尽可能地将实验资源重复利用,经学生申请、教师审阅后让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各科实验操作。当然在实验室开放的基础上,还要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对实验室的各项实验设备装置进行定期的检修与更新,以满足学生对实验条件及安全性的需求。这样不仅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不仅能够熟悉中学生物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还能够对相关实验提出改进意见,从实验教学中深化学习成果。
总而言之,对于生物专业的师范生进行培养时,不仅要结合中学生物的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同时还要对他们基本实验技能进行培养和提升。不断完善培养体系,丰富培养计划,筹建实验室开放体系,努力做到资源优化,使得师范生在未来教育岗位上能够真正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这也是地方生物师范学院的培养目标。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汪忠.走进高中新课改——生物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王爱香.加强师范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5(4):71-73.
[4]陈雪,通过生物学教具制作培养师范生的能力[J],生物学教学,2006,31(7):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