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实践途径探析
2014-08-15牛雅莉
牛雅莉
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实践途径探析
牛雅莉
本文从人文素养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以及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人文知识的普及、人文精神的感染和熏陶及人文行为的彰显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实践途径。
工科;人文素养;实践途径
牛雅莉/兰州工业学院讲师,硕士(甘肃兰州730050)。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为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科学与人文的交融,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欠缺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受传统的重理工轻人文的影响,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更让人担忧,加强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一词源于拉丁语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在现代汉语中,“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素养”,指平日的修养。因此“人文素养”指人们通过学习和积累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从而反映在精神、心理和品质上的综合体现。简言之,人文素养是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即人们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潜移默化为人格、气质、修养等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和行为。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个方面。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基础,即相对自然科学知识而言,主要包括人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它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人文行为是人文知识的内化和人文精神的外显。因此,我们在掌握和学习人文知识时,需要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进而通过人文行为彰显出来。
二、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一)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1.语文素养整体不高。母语素养是当代大学生最基本的文化素养之一。而对于目前部分工科学生来说,语文素养不高成为不争的事实,一些最基本的应用文的写作如实验报告、毕业论文、各类申请书、自荐书和求职信等,格式不规范、错别字满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顺等屡见不鲜。另外,很多学生普通话不标准,怯于在公共场合讲话和发言,与人交谈时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2.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浮躁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第一,缺乏理想和信念,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找不准人生的坐标。第二,以自我为中心,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表现出较低的精神境界和情操。第三,承受挫折能力不够,容易悲观失望,一旦遇到挫折,就消极颓废,否定自己、否定他人、否定社会。第四,不认真对待学业,旷课严重,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
3.行为举止及文明礼仪有待改善。目前,多数工科学生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轻视伦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仪修养,在遵守公共社会秩序、诚实守信、行为文明、爱护环境等基础文明方面表现欠佳。如男生公寓普遍脏乱差、铺天盖地的“课桌文化”、自习教室的手机铃声此起彼伏、考试中作弊率居高不下、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合的不文明行为以及同居等现象的屡禁不止,上班后不辞而别的行为频频发生,这些都显示出人文素养的缺乏。
(二)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使得人文素质教育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思想越来越严重,人文社会科学“无用论”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人文素质教育被边缘化和忽视,这种状况很难在一时之间得以改变。
2.工科院校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就业至上”的教育理念仍然是家长和社会对高校教育质量评判的标准,束缚着高校办学的思想。因此,很多工科院校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导致学生走向社会后,表现出人文素养的严重缺失。
3.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先天不足,后天发展不被重视。首先,过早的文理分科导致理科学生在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基础知识较差,人文知识欠缺,主动学习人文知识的意识也比较差。其次,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的渗透,很多同学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和快餐文化的消费中,很难静心去学习和掌握人文知识。
三、工科学生提升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面对激烈的竞争,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文与技能素质并重,且人文品质更具有优先地位,已成为全球决策者的共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潮至今影响着许多国家。美国的“零点项目”,重点就是工科大学如何加强人文社科教育。哈佛大学开设的2500多门课程中,人文学科约占40%,社会科学占31%,自然科学只占29%。专门研究美国“零点项目”的沈致隆教授说:“目前美国所有的大学艺术之普及不是我们能想象的,所有学科的学生都要选艺术课程,专业艺术教育与非专业艺术教育界限不清,常常一个化学博士,又是一个著名的器乐演奏家,值得深思。”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告诉传记作者自己就是信奉“人文艺术科学有机结合”成功典范。
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工作五年,感到缺乏技术;工作十年,感到缺乏管理经验;工作二十年,感到缺乏的是人文素质和精神。因此,加强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不仅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人文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个人成长过程中思想水平、道德修养、知识视野、审美情操及性格人格等方面的内在要求。因此,人文素养的质量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和标志。
四、工科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实践途径
1.人文素养的提升必须要以人文知识的普及和积累为前提。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促进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课堂教学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改进第一课堂教学,将人文素养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效融合。也可打破狭隘的专业限制,拓宽教学内容,开设一定数量的人文社科课程,扬长补短,兼容并蓄,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为学生未来宽口径发展奠定基础。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提升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实践途径,在活动开展中要始终坚持普及与提高、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原则,避免形式主义,杜绝作秀行为,力求实效。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载体,可结合形势教育、主题教育、纪念日和传统节日等开展大型文化活动;提倡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发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或学生社团,为志趣相投者提供一个交流和提升的平台;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为契机,定期举办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主题新颖的人文教育专题讲座,让工科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积累和普及人文知识,使学生受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2.人文素养的提升必须注重人文精神的感染和熏陶。首先,学校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即在做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和提炼,营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其次,全体教师要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示范,要做到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工作与生活的高度统一,要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最后,学校中从事管理、服务等岗位的职工要提升自身修养来感染和熏陶广大青年学生。因此,校园内人文素质的教育不能有盲区、不能有空白点,不能让学生有“双重标准”的感觉,每位教职员工都是素质教育的责任人、人文精神的直接传播者,要努力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三育人”体系。
3.人文素养的提升要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工科学生应该重视文化基础课程,如应用文写作、语文、历史、哲学、体育、职业规划、礼仪等课程,这是提升人文素养的前提,也是提升学生职场竞争力和人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已成为工科院校办学的成功经验,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校园文化体现了院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价值观,加强二者互动和交流,引进企业文化的合理成分,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和品位,实现校园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将来职场的发展。
4.人文行为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要实现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的和谐发展,就必须促使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外化为学生的人文行为,并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来展现大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实现生活人文,简言之就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日常生活,使大学生真正实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加强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需要国家、社会以及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为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创造更好的氛围和条件,克服重理轻文的偏向,从而进一步提升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
[1]王淑荣,张红梅.工程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缺失及其方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6)
[2]于心党.论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5)
[3]张文学.论新时期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6(12):9-11
G642
B
1671-6531(2014)24-0080-02
责任编辑:丁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