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及培养对策初探

2014-08-15韩晓雨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9期
关键词:工科学生专业知识工科

韩晓雨,顾 茜

韩晓雨/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助教,硕士(辽宁大连116023);顾茜/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硕士(辽宁大连116023)。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生自身条件的优劣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德及哈默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泛指企业或其产品所具有的持续竞争优势,本质内涵是使消费者得到某种产品或服务优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随着时间的迁移,这一定义逐渐应用在个人身上,主要指个人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等素质有机结合后体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核心竞争力则是其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各项品质的综合体,是帮助其实现顺利就业和良好职业发展的基础。

在高等学校各个专业中,工科专业凭借着“学习知识具体”“人才需求缺口大”“易就业”等特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高考考生所选择,各高校工科专业的招生数量也在不断加大。然而,逐渐增多的工科专业毕业生数量在无形中也加剧了工科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使学生个体具备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在众多工科院校学生中脱颖而出、顺利实现就业并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逐渐成为各工科院校研究的课题。

一、工科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由于就业岗位对工科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工科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构成要素。

1.扎实的专业知识。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是创新的原动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合理专业知识结构既是其自身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所需,更是将来就业后是否有所建树的内驱。对于大学生来说,今后无论选择何种职业、何种岗位层次,也不管向哪个专业方向发展,都离不开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没有业务和技术上的特长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稳脚跟,极有可能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因此,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好专业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个人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然而,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只能说明其具有竞争力,并不能说明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突出发挥专业特长的同时具备其他必要的能力才能凸显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2.丰富的实践经验。核心竞争力具有实用价值,其能够在为企事业单位创造价值的同时提高个人和企业的工作效能。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实践经验是指从生活、工作等层面积淀出来的经验,是一种隐性知识,需要学生自身的体悟,只有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才能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沉淀成为隐性知识,并将其转化成为个人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企业创造价值。

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中最关键的条件和不可缺少的因素。健康的人格特性、坚强的意志品格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这些品格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磨练和培养,也最不易被他人在短时期内模仿和赶超。因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代表具备了一定时期内的竞争优势。

4.全面的综合素质。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充沛的精力、准确的判断、果敢的胆识和魄力、诚信明礼的生活态度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就事业的必要保证。综合素质的差异决定了竞争力的差异,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人生成长过程中不断完善的过程。

5.不可替代的优势。不可替代的优势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各项构成中最重要的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在竞争中取胜靠的是人的内在素质和发展后劲,而这种特质必然外化显示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能力或特点,让竞争对手不管是想复制或者是用其他的能力来替代都非常困难,且这种竞争能力越突出、越难以仿效,它的竞争优势就越明显、越持久。一名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能力和潜力,很容易在未来的工作中被他人取代。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显身手,就必须注重自身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工科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对策

随着各高校教育管理的日趋严格、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资源的不断减少,工科专业学生普遍具有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务实肯干等特点。然而相应的,学生也逐渐体现出缺乏争先意识、承担精神及远大愿景等缺点。为了将学生培养为能够创造价值,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素质人才,需从以下方面着手,培育工科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1.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结合自身的特长、爱好和兴趣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始终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奋进。要求学生既要立常志,也要常立志,学会将目标分割成为短期目标,为实现每一个短期目标付诸努力,逐一完成每个小目标,再继续向下一个目标努力,不断享受实现目标的成就感,同时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2.帮助学生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实践环节对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提高实际应用水平至关重要。形象的实验实践环节既能够加深课堂专业知识的理解吸收,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积累生活和工作经验。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专业实践及课外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是提升工科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大力培育工科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营造文、史、经、管等多学科交叉的学术氛围。一个人的创造力和他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具有密切关系,工科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较为薄弱,缺乏法律、经贸、管理、环保等方面的知识。营造文、史、经、管等多学科交叉的学术氛围,面向工科学生着力开展提升人文素养的讲座、论坛等相关活动,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领导力,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己,找出自己众多竞争力中的核心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4.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教师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建立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工科教学水平、形成培养特色、培育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和保障。

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主体,精英人才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探索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方式,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对学生个人适应力的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国家、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王玉敏.刍议大学生个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J].现代教育科学,2003(2).

[2] 茹凤莲.当代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 刘健,初建松.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4] 张琦.浅析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J].赤峰学院学报,2008(5).

猜你喜欢

工科学生专业知识工科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工匠精神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数学建模对工科学生的影响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高职工科学生工程项目实施能力提升研究
面向工科学生的高职工程学通识教育实践探索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