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文化产业开发传承与保护研究*

2014-08-15王建才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楚雄刺绣彝族

王建才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一、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产业的发展现状

彝族刺绣作为彝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彝族服饰的灵魂。生活在楚雄彝族自治州这片神奇美丽土地上的彝族人民,通过世代的积累、生活实践,凭借精湛的技艺,用彝族自制的五彩线绣出了形式多样、美观大方、工艺精湛、精美绝伦、色彩丰富,集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服饰文化,成为彝族民族文化产业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彝族刺绣作为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服装和生活饰品、生活用品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人民创造出来的民间艺术珍品。因特殊的居住环境和交通条件,彝族刺绣一直以来都是自给自足,面域窄狭。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楚雄彝族自治州彝绣商品渐渐得以发展。从2003年开始,楚雄彝族自治州州政府为了抢救这一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组织了专人深入各县进行调研。2004年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妇联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以培训为基础,以项目为依托,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太阳历公园、彝人古镇、姚安县等地成立了示范点,以点带面把服饰刺绣品与市场、生活、旅游结合起来。以集中设计,分散加工、整体组合、以销订产的运作方式,使刺绣产业迅速发展,而且带动了上万名农村妇女在家就业创收。为加快彝族刺绣产业的发展,提升彝绣的艺术品味和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开始,楚雄彝族自治州多次聘请在彝族刺绣设计、制作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能力的专家,举办了多期彝族刺绣的技能提高培训班。姚安、永仁等县也结合各自情况,联合楚雄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的教师,采取了多种方法,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彝绣的刺绣水平和商品经济意识,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大幅提高,彝绣档次也得以提升。

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刺绣产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正从有规模的、有计划的,不断发展壮大。彝族刺绣产品从单一的彝族服装、火草衣、绣花鞋垫、绣花鞋、虎头帽、马甲、绣荷包等发展到多种多样的形态各异内涵丰富的刺绣壁挂饰品和桌布刺绣、绣花纸巾盒、绣花手机套、绣花平安结、草垛套、椅子坐垫、绣花包等多类生活用品的产业格局。但是作为一个有历史的刺绣产业,要在传承中保护,传承中升华,在保护中发展,做强做大,走出彝山,走进市场,走向世界,使之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文化名州建设中成为一朵亮丽的奇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

当前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刺绣产业还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拓展才刚刚开始,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产品特色及彝族刺绣如何发展成为楚雄彝族自治州彝绣品牌现在普遍面临的一大困境。楚雄彝族自治州彝绣产品的许多缺陷和不足在发展中也凸显出来。比如产品种类单一、色彩搭配不够漂亮协调,缺乏创意,图案多为传统的马缨花、茶花的传统图案,还没有创立自己的品牌,包装过于简单或者基本没有,民族传统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力度太小,彝绣产品的产业发展明显的跟不上市场的需要和时代的发展。

二、打造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文化产业的意义

彝族文化资源丰富的楚雄,因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彝族文化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充分利用彝族文化资源,使彝族刺绣形成自身的文化产业特色,发展彝族文化产业,打造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文化产业对地方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打造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文化产业,可以将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创造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创造出经济效益。

第二,打造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文化产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农村的就业压力。近年来,许多农村的青壮年都选择了外出务工,虽然生活质量得到较大的改善,但聚少离多,留守儿童问题十分严重。发展彝族刺绣文化产业可在一定程度上较好解决这一突出矛盾,这一举措不但可以很好保护民族文化,还可以增加彝族同胞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出外打工的艰辛,同时也有利于下一代的培养。

第三,打造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文化产业,不但可以提升打造彝族文化的品牌附加值,还能很好的保护彝族的传统文化,传承彝族先民创造的优秀文化。通过打造彝族刺绣文化产业,可以提高彝族刺绣的文化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提升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的软实力和国际形象,能为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第四,打造彝族刺绣文化产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决定的。打造彝族刺绣文化产业势在必行,它不但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还能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文化产业在开发中的传承和保护

在新时期,彝族刺绣在州政府的主导和扶持下,已作为了非物质文化来进行保护和传承,传承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工艺,发展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产业,不但是发展和传承彝族文化,更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

目前,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刺绣不论是在旅游商品上的开发,还是在彝族服饰的应用,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优势。但,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刺绣产业在创造社会效益解决农村劳动生产力的同时,彝族刺绣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楚雄的彝刺产品大多是依赖人民群众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家庭作坊式的制作,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的需求。受到工业机器生产的冲击,使得手工彝族刺绣不但花时间而且效益低利润低,使得目前楚雄彝族刺绣工艺的继承和传承出现了危机。我们在合理开发的基础上,政府采取措施,想方设法传承和保护好彝族手工刺绣文化。成立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产业发展研发中心,创新设计理念,提高彝绣质量,生产新产品,走品牌创新之路。依托科研单位和各县的服饰刺绣企业,服饰刺绣研究专家,深入到各地开展调研,挖掘、保护、整理,开发新的彝族刺绣产品,以促进研究成果社会化运用。可喜的是目前楚雄州文产办和楚雄师范学院已经开始合作,通过课题研究,解决彝族刺绣品单一,图案雷同,无高端产品的问题。

楚雄彝族自治州目前的彝族刺绣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相对薄弱,资本市场运作也很不成熟,仅靠民间的力量是难于与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相关产业进行竞争,我们必须加强立法对彝族刺绣进行保护,建立一系列的法律保护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是非常重要的。加快民族文化产业的立法进程,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有利于我州彝族刺绣产业发展的条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

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刺绣传承人,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和政策支持力度,使这一原生态民族瑰宝得以传承与延续。彝族刺绣主要是依靠上辈带小辈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的传承模式,正是由于传承人的努力,民族刺绣文化才得以保护和传承,所以,政府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力度,尊重传承人的意愿,给优秀传承人创造适宜传承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使有条件成为传承人的人可以以此为业愿意成为传承人。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彝族刺绣产业化发展及保护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大家真正了解彝族原生态文化产业的价值。加强对县、乡、村、村民小组各级管理干部及群众进行彝族刺绣保护的知识教育,组织开展常规性的彝族刺绣作品比赛、彝族刺绣技法技能大赛活动。组织专家编写刺绣文化工艺教材,可以通过网络电视进行宣传,还可以通过制作一些关于彝族刺绣的影视作品,强化彝族刺绣的形象。通过减免税收、无息贷款等形式,加大彝族服饰刺绣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成立彝族刺绣产业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加大研发营销力度,拓展旅游纪念品市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在建设楚雄彝族自治州文化名州的大背景下,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刺绣产业得到了楚雄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彝族的刺绣文化产业已经得到初步的发展,而且已发展成为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旅游的一个靓点产业,但如何使这一道民族文化产业园中美丽而又迷人的风景迅速发展壮大,使彝族的传统刺绣走出彝州冲向世界,为更多的人接受和喜爱,作为科研工作者的我们任道而重远。我们坚信在多方努力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服饰刺绣产业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迈入特色文化产业的快车道,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楚雄刺绣彝族
名家与楚雄
彝族海菜腔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名家与楚雄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清新唯美的刺绣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