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方言语境的综合利用与对外汉语教学*

2014-08-15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普通话东北方言

陈 薇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语境” (context)或称“语言环境”,在概念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语境即情景语境,指话语产生的当时及紧接在其前后的各种实际事件;广义语境即文化语境,包括话语产出的整个文化背景[1](P50)。本文探讨的“方言语境”是在广义语境背景下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方言环境。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历史、地理、自然、经济等方面因素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众多方言区。来华留学生学习的目的语是普通话,但首先接触到的却是一个个具体的文化语境,并且会在较长时间内固定在一个地方学习和生活,就难免会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引导,留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就会出现方言干扰普通话的问题,给交际带来很多的影响。如何能够综合利用方言语境,尽可能地克服负面影响,发挥它积极的一面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综合利用方言语境对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正确对待普通话与方言共存的汉语事实

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语言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现有的语言和地区方言在80种以上,其中由于汉语流传历史悠久、流行地域广、使用人数多,所以汉语成为了唯一的官方语言,是国内各民族之间互相交往的重要工具。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想要在全国范围内共同使用普通话却也并非是一件轻易可以收到成效的事情。汉语各地方言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跟现代汉民族规范形式的共同语即普通话相比较,各自的差异程度很不相同。一般说来,闽、粤方言跟共同语的差异最大,吴方言次之,北方方言各个次方言与共同语之间的差异最小。客家、赣、湘等方言与共同语之间的差异比闽、粤、吴等方言小,而比北方方言各种次方言大。以语音为例,闽、粤方言与共同语语音的差别大致在70%以上,北方方言各次方言与共同语的语音差别大致不会超过 20%[2](P14—15)。所以,普通话和方言共存是一个不争的汉语事实,就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我们在坚持普通话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语言和教学目标语言的同时,还需要综合利用各地方言语境来促进外国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顺利培养。

(二)有效利用方言能促进留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因“普通话教学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3],然而“方言区对外汉语教学不可能完全脱离外部语言环境”[4],这使得来华留学生不得不面对普通话和方言共存的局面:在课堂上接触的是纯净的普通话语境,但毕竟时间有限,且模拟的交际环境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真实语境。而下课后去饭店、买东西、看电影等接触到的方言语境才是真实的交际语境。如果他们对方言一无所知,交际就会十分困难。有的留学生还会对课堂上学习的汉语知识产生质疑,这不仅降低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成果,对学生学习也是极为不利的。所以,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而言,要有效的综合利用方言语境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以此缓解学生面对陌生地方的紧张情绪,避免出现方言的交际障碍,直至他们逐渐接受并喜欢留学生活,最终达到培养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的目的,所以适当利用方言语境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当得到重视。

(三)积极发挥方言承载汉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汉民族重要的交际工具,方言和普通话都是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如同一本民族文化的教科书,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丰富内涵。留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也在通过活生生的方言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从而更好的融入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许多方言折射出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反映中国各地人民的生活面貌。比如“妻子”的方言别称,据不完全统计就有几十种之多。吉林、青岛、南京、郑州、广州等地口语称呼“老婆”;成都、西安称为“堂客”或“家主婆”;温州话称为“老媪”或“老迎客”;河北人称为“家里的”;河南人称为“屋里头的”;还有一些偏远山区则称呼为“焐窝的,暖脚的,在一块睡觉儿的,吃饭一张桌的,死了埋到一个坑的,煮鱼蒸肉一个锅的”等等。又如四川一带,“茉莉”花不会送给经商的人,因“茉莉”音同“没利”。留学生往往对这些现象都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点拉近学习者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距离。

二、东北方言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语境优势

从地域上来看,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换言之,普通话在性质上其实也是一种方言,而不是重新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正是因为北方方言跟其他所有的汉语方言相比,使用人数最多且内在语言机制上具有一致性,所以形成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大于异”的特点,是其他方言不能替代的。其中,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十分密切。从地域上来说,东北地区距离首都北京较近,因此与北京语音的差异并不像其他几大方言那么明显,而且也正是因为地域上的联系较为密切,人口交流频繁,留学生在东北方言语境下学习汉语具有地域上的优势。

从学习难度来看,各地方言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留学生的学习障碍,相比较其他方言而言,东北方言在语言的各个方面与普通话都十分相似,也就是说,东北方言语境与普通话语境的相似度极高,这使得学生在东北方言语境下学习汉语不会引起很大的反感和排斥,相反学生会对东北方言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积极的与东北人交朋友,这样恰好满足了学生认识方言的主观愿望,无疑调动起了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减轻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难度。

从语言特色来看,东北方言自身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较之普通话更为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容易在人们的听觉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且表达形式通俗易懂;语音方面,声音浑厚有力、声调高低分明,略带一丝夸张之意,会给人留下豪爽仗义、热情好客的良好印象;词汇表达更是精准凝练,诙谐幽默,亲和力极强。尤其是近几年东北戏剧小品、二人转在全国掀起的“东北方言热”,充分利用这些形式可以大大增加留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东北方言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树立东北方言意识,营造东北文化氛围

一般来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讲解语言知识时往往采用的是模拟出来的真实语境,很少或根本不会去利用现实的方言语境,这说明教师在意识上就忽略了对方言的认知程度,更谈不上对方言语境的有效利用。教师首先在观念上要正视普通话与方言共存的语言事实,在备课过程中注意方言对普通话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树立方言意识。同时,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传播中华文化。方言正是传播本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的是各个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习惯。东北地区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东北方言意识,在东北文化氛围中展开教学。首先,努力用东北人特有的热情好客、开朗乐观的形象面对学生,给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印象,因为这不仅仅代表教师自己,更代表了东北教师的整体形象,对以后的教学开展十分重要。其次,教师要正视东北方言的存在,增强对东北方言知识的把握,提高地域特色的文化素养。当面对学生提出的东北方言质疑时,要有过硬的东北方言知识去应对,这需要平时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做到。此外,教师也要注意排除东北方言中“土词”、“土语”的不利干扰,正确引导学生并及时纠正。

(二)丰富教学内容,适当渗透东北方言及民俗

留学生在社会交际中会遇到很多东北方言及民俗,比如他们会对东北人常说的“整”“忽悠” “贼”等词的意思产生好奇,会对“东北八大怪”、“火盆”、“火炕”等民俗特色表示不解,会对东北锅巴肉和酸菜等特色饮食非常喜爱,会对东北人参、鹿茸、黑木耳等东北特产赞不绝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授标准普通话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适当的渗透东北方言及民俗。如遇到一些典型的、合乎语言发展规律的东北方言现象,教师可以结合简单直观的图片、视频、情景语境将它们与普通话进行对比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差异和联系,这样不仅解决了他们难于交际的困惑,又缩小了留学生心目中东北话与普通话的距离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这要求教师要比较全面地了解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规律,能准确区分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与东北方言之间的异同,并且要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东北方言及民俗现象保持足够的敏感度,并不断的积累收集相关材料,完善教学内容。此外,学生在文化课知识输入时,可以利用东北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资源,适当引入东北文化。如在给他们介绍中国56个民族时,可以适当将东北地域作为重点介绍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展示中国故宫时,可以结合沈阳故宫来介绍,如果能做到课内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更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设东北方言相关必修课或选修课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随着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教师通过较为系统生动地介绍东北方言来增加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留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汉语时,侧重的是较为基础的汉语知识和最基本技能,尚不能熟练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应尽量避免东北方言的介入,以免干扰其对普通话的学习。但是随着学习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对于高级汉语阶段的学生来说,简单表达已远不能满足他们的交际需求,这时方言知识与地域文化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补充内容,需要教师适当地讲解相关的方言知识来扩充对外汉语教学内容。如“东北方言常识”、“方言对比”“东北民俗文化”等相关必修课或选修课的介绍,讲解过程中结合东北当地特有的地域文化和旅游资源,这对于留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东北风土人情、历史文化非常有帮助。尤其是对于那些以经济商务为学习目的的学习者来说,适当的开设东北方言课程能够让他们加深对东北方言的熟悉程度,提高东北地域文化的适应能力,对于他们以后更快更好的融入本地生活和工作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四)提供有效的东北方言文化补充教材

从近年来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来看,内容丰富涉及面非常广泛,有文学、政治、经济、商业、文化等各个方面,但却很少涉及体现方言语境下的特色内容,大多教材对方言文化普遍采取回避态度,这使得北京之外的留学生通过教材学到的汉语语言在交际时出现了困难,从而出现书本知识严重脱离交际语境的情况,更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由于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环境千差万别,使用的教材应该具有针对性、突出地域性,我们提倡在讲授基础教材内容的同时,要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资源,贴近学生的实际语言生活编写文化补充教材,更好地为教师和学习者服务。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几个教师合作完成能够体现东北地域特有文化资源的补充教材来传播东北方言常识和方言文化,如“东北文化常识读本”、“东北剪纸文化”、“东北二人转”、“东北旅游指南”、“东北民俗简介”、“东北美食地图”等等。当留学生接触到这些极富东北地域特色的实用小读本时,常常会被深深的吸引,自觉地将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很好的结合起来,这种结合能激发起它们极大的学习兴趣,更快地帮助他们熟悉当地的文化习俗,解决生活中的交流障碍。总之,这既是一个学生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五)发挥东北影视艺术特色,开展方言文化活动

东北方言具有典型的口语化特征和地方色彩,幽默诙谐、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东北方言在影视、小品、二人转等文艺作品中常常被使用,用来做影视艺术的舞台表演,通过流行词语、熟语、歌曲等形式展示出了东北人丰富的生活面貌,是东北人民喜闻乐见的内容。随着东北喜剧小品、二人转等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这种独特的影视艺术逐渐成为东北地域文化最为直接、鲜活的代表,在构建东北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东北影视艺术特色,开展方言文化活动,一方面会更好地树立本地文化品牌,吸引更多留学生来东北地区学习,有利于推广民族语言文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东北影视文化资源来开展丰富多样的方言文化活动,无疑会大大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兴趣,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加深留学生对东北文化的认识。因为语言学习是一种双向交流活动,光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课下多听、多说、多练,细心观察周围的语言现象。只有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方言语境的积极作用,达到进一步推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目的。

[1]王冬竹.语境与对话 [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詹伯慧.现代汉语方言 [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3]李泉.普通话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J].汉语学习,2009(2).

[4]茅维.云南方言否定副词及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对策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6(3).

猜你喜欢

普通话东北方言
方严的方言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方言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大东北的春节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