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4-08-15郭建辉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宾语句型课程标准

郭建辉

探究教学法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的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考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参加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1]。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的课程目标倡导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从而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此外,教师是探究活动的设计者和活动过程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因此要求教师要努力寻找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最佳的结合点,应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增强教学效果。

一、通过设疑联系生活,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在复习环节(Review),可适当采用问题探究法,同时与图片法和视频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如,How to make your school life interesting?How can we keep safe when we are walking on the road?What can you do in the party?How many sports do you know?How to keep healthy?What can we do to save animals in danger?Can you tell me what robots can do in the future?Who can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esent Simple and the Simple Past Tense?Can you tell u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imple Past Tense and 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等。

二、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呈现环节(Presentation),情景教学法、对比分析法和问题探究法相结合,创设画面,引入情景,通过人物对比、场面对比、细节对比等,提出问题,然后一个一个地核对、讨论,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充分挖掘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引起学生体验和思考,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详细的知识体系。如,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的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2 Topic 1 Section C 1a,可以先展示Amy和me的图片,然后通过对比Amy和me的脸、眼睛、鼻子、嘴巴、年龄、学校、年级,最后提问:Whose nose is bigger?Whose eyes are smaller?Who is older?Are they in the same grade?等[2]。

三、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乐趣

在巩固环节(Consolidation),归纳演绎法、分组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相结合,理清思路,系统、全面地梳理知识点,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明确重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思考,达到及时巩固知识的目的,提升课堂效率。探究式教学设计注重的是探究的过程,学生的体验和表现比结果更重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交流和合作,在探究中得到发展,是探究性教学设计的最主要目的[1]。如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的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1 Section A 2b,看2a中的图用There be句型造句,然后通过共同观察,得出“There be+某物+某地.”的句型,紧接着让学生用has/have造句,观察后得出“某人 +has/have+某物.”的结构,接着师生共同归纳两种句型的区别与联系。之后,再把预先打在PPT的题目一题一题呈现出来,让各小组来回答,其中分必答题和抢答题。接下来每人各准备一句既可以用There be的句型表达,同时也可以用has/have句型来表达的句子。最后,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造句最多[3]。

四、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正确评价,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练习环节(Practice),可用分组竞赛法、教师点拨法与探究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用“点拨”来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和探究。如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的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 Topic 2 Section D 4a,Object clauses(Ⅱ)呈现了whether/if引导的宾语从句,这时可以与前面Unit 6 Topic 3 Section D 3a中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进行比较。先让各组说出if(或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说得最多的小组获胜,然后各组出一个同学到黑板上写出if(或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紧接着老师进行评价,并让学生说出宾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的区别,如if的位置不同,if意思不同,从句在复合句中充当的成分不同及whether只用于宾语从句等。最后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寻找更多的异同点,在下节课复习进行交流讨论[4]。

五、妥善处理“放”与“收”的关系,把握好时间

“放”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最终要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应注意放开的实效性,减少盲目性。从教学过程来看,“收”就是要解决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此时,老师要善于观察,加强指导。在综合探究活动(Project),常用分组讨论法及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增加学生思维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如,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编著的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2 Topic 2 Section D 4(Project),首先将班级分成水组、树组、土壤组、大气组等,接着每组讨论自己所代表的物质的用途、使用过程所产生的问题以及一些愿望,然后整合成一篇报告,最后在班级一起分享。在这过程要把握好时间,并对每组的观点进行适当的取舍,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5]。

此外,在英语教学中设计具体探究活动时,要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上进行系统安排,应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设置的问题要有探究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要使教学具有时效性,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有利于群体交流的教学活动环境,渲染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自由探索、积极探索的亢奋状态中,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教师在做出评价时,要恰当、及时,并尽量使用激励性语言,真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还有,探究式教学耗时比较长,只能够选择性应用。总之,探究式教学能引导学生养成运用探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合作探究并非总是能够直接地或简单易行地解决问题。但是,只要深思熟虑、花时间研究,并有相应的支持和资源协助,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大有益处的[6]。

[1]李晶晶,王林发.教学设计的构建与生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3.

[2](加拿大)Jim Greenlaw,王德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0,6.

[3](加拿大)Jim Greenlaw,王德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下册[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2,12.

[4](加拿大)Jim Greenlaw,王德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八年级下册[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2,12.

[5](加拿大)Jim Greenlaw,王德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九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0,6.

[6](美)Weinbaum,A.等著.郑丹丹译.探究式教学实践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6.

猜你喜欢

宾语句型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典型句型大聚会
宾语从句及练习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