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
2014-08-15吴长清
胡 涵,吴长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鉴于该课程的重要性,从1998年至2008年,中共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98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等,这些文件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
然而,目前全国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却远未达期望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不足,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对“探究式教学法”在其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探究式教学法及其研究现状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问题,激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美国思想家John Dewey[1]。20世纪50年代后,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日益明确。Dara Williams-Rossi[2]、陈毅[3]等人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任长松提出了探究式学习的原则[4]。在探究式教学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教学的开端。沈金林提出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产生问题、利用错误的前概念诱发问题、在思辨中提出问题、在联系实际中发现问题[5]。陈艳[6]进行了建立物理模型的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并在高一、高二年级设置了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探究式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何妍[7]等发现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法更明显地促进学生的成绩,进一步证明了探究式教学法的优越性。
对于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的应用,也有少量学者进行了研究。吴旗宏[8]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摸索了一套“激活、诱导、深化、疏通”四环节有机结合的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孟庆男[9]对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涵义与特征、实现目标、实施过程及基本要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邱英瑛[10]分别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优点、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三方面对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湖南师范大学的欧光南分析了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初步提出了探究式教学法在其中的应用方法[11]。
尽管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年轻的教学方法,但是它在众多学科中的成功应用却证明了它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法。此外,探究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相对来说较少,但是这些研究结果却表明,探究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显著。因此,本研究可以填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空白。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造探究性教与学环境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所有以学习为中心的问题作为整个过程的驱动力。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这就是探究式教学法的环境创造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力求让学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进行收集与整理,再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筛选,确定探究性学习的核心问题,使得探究性学习的主题更加明确。
例如,在讲“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这个问题时,首先让学生去预读课本,了解基本的概念并进行思考。力求让学生发现问题,如什么是“世界的物质性”“有哪些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要解决的问题,如“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最后便是教学中的重点:如何解决问题。这样便为探究式教与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在探究性教与学环境中深入学习与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探究性学习,是以观察和社会调查的操作过程作为能力培养的途径,以观察和社会调查的结论作为知识学习的铺垫,在了解和研究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出规律。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环境中进行探究是教学的关键。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还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践条件或感性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或查阅来寻求答案。如讲解“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时,可以为理工科学生提供“相对论与量子物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当学生获得这些材料之后,可以联系课本内容进行思考,在横向提出更多的实际问题、在纵向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
这种探究式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多角度地深入地理解知识,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和处理各种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知识、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探究式教学法的优势。
(三)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成功地创造探究式教学环境、明确探究的目标之后,便可以开始引导学生来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三方面:解题者构建问题的表征、搜寻问题空间、对解题结果成功与否进行评价。其中问题表征最为重要,因为不同的表征决定了解题者在问题空间中如何进行搜寻。所以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多少、无论深浅,都要进行表征,最终提供给全体同学进行讨论、探究,通过师生间多方位的交流而形成新知识。经过这样的思维碰撞与交流,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概念,教师再提出新的认知冲突,揭示错误前概念并加以修正、确定正确前概念并加以丰富。这样新知识更容易接受、掌握,最后进行评价归纳,上升到正确的价值观。
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三导”,即导思、导议、导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探究,引导学生评价问题的结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
(四)探究式教学法的成果
为了比较探究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效果,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了两个班级进行对比。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的班级与参照班级比较,明显具有以下特点:
1.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在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的班级中,学生有着更强烈的提问欲望、敢于提出问题。在整个班级中72人中,97.2%的学生“愿意主动积极地提问”;95.8%的学生表示“敢于提出任何问题”。而参照班级中教学氛围明显更加严肃,整个班级72人中,仅20.8%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积极地提问”;仅6.9%的学生表示“敢于提出任何问题”。两者比较,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时,有着更好的师生关系与教学氛围。
2.学生更积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高校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便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考核结果,在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的班级中,学生有着更强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期期末考核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的班级学生能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且能对具体问题提出看法与理由,其思维天马行空却不失合理性。而参照班级中,大多数的学生均通过查找课本中的相关内容来答题。
3.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更强。此外,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的班级学生有着更加突出的团队协作能力。根据学期中期的一项测试,在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的班级中,针对某个即时的问题,学生更加倾向于自由组合讨论小组来解决问题。并且在讨论小组内部,成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并且组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补充。其结果是解决问题的时间大大缩短、效率明显提高。而对于参照班级的学生,则更加倾向于自己查找课本来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
高校政治思想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如: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四基)等。鉴于该课程的重要性,已有大量学者对其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宝贵的教学方法。
本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法,介绍了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并且与传统教学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1]Dewey,J.Experience and education[M].New York:Macmillan.1959.
[2]Dara Williams-Rossi.The influence of the inquiry institute on the elementary teachers’perceptions of inquiry learning in the science classroom[D].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2009.
[3]陈毅.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D].华中师范大学,2004.
[4]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5]沈金林.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提出问题”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04,24(11):29-31.
[6]陈艳.高中生建立物理模型的探究式教学实践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7]何妍.试论探究式教学法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中的探索[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7(1):147-150.
[8]吴旗宏.思想政治课究性学习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J].政治课教学.2003,20(3):27-29.
[9]孟庆男.论思想政治课的探究式教学[J].辽宁教育研究,2002,21(10):65-66.
[10]邱英瑛.谈探究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龙岩师专学报,2003,21(S0):57-59.
[11]欧光南.论思想政治课问题探究式教学 [D].湖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