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下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探究

2014-08-15刘亚茹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西方人面子交际

刘亚茹

刘亚茹/长春师范大学外语系在读硕士(吉林长春130032)。

一、引言

人们肯定会注意到中西方之间显性的文化差异,例如用餐时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而西方人惯用刀叉,但鲜有人深究这些显性文化差异背后的原因。而面子观也同属于显性文化差异的范畴,不同文化演化而来对面子的观念也迥然各异。如果交际过程中忽视对方文化背景差异,交际双方就有可能无法准确地理解对方的言行举止,势必产生跨文化冲突,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因此,了解跨文化交际下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对提高自我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

二、中西方“面子”概念的差异

1.中国的面子观。在中国,“面子”二字的用法随处可见。“倍儿有面子”“丢脸”“太给面子了”等口语表达更是信手拈来,常被用得恰如其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好面子、爱面子,把面子等同于自我的尊严,是外界对自我认可和尊重,是不可侵犯的。所以,“丢面子”的事情是中国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不管以什么代价都要避免发生的。由于深谙面子对中国人的重要性,在公共场合,中国人常常讲究“顾全面子”“给足别人面子”。中国的人类学家胡先晋首先将“面子”的概念介绍给西方,她认为:“面子”代表一种社会重视的声誉,这是在人生经历中通过成功、步步高升而获得的名声,也是经过个人努力和聪明才智积累起来的声誉。(胡先晋,1944)

2.西方人的面子观。高尔曼(Erving Goffman)是基于西方文化从社会学角度对“面子”进行定义、研究的先驱人物。他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positive social value)(Erving Goffman,1955:on facework),是个人的自我体现,是一种公众形象(public image)。而这种“面子”具有公众性,是社会公众给予的认可。面子的获得和维持的决定权决定在他人手中,并非自己。

针对礼貌现象和与之息息相关的面子问题,英国的学者布朗(Penelope Brown)和莱文森(Stephen Levinson)在高尔曼的“面子”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阐释了有关面子的理论。面子又分为“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消极面子强调个人权利、自由的实现。积极面子所强调的是群体的接纳、包容和保护。

从概念方面,中西方的“面子”差异也依稀可见,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方集体主义观念根深蒂固,人们所追随的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和而不同”,强调人与集体和谐相处。而西方国家自古崇尚自由,个人主义盛行,强调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突出尊重个人的情绪、愿望。所以西方人特别尊重保护自我和他人的消极面子,不希望他人干涉、施压,也尊重他人的隐私。对于积极面子,西方人所表现得就不如对待消极面子那般敏感。他们认为自己用可以自由地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就足够了,别人的赞同与否与自己关系不大。与之相反的是中国人对被人认同和赞赏的积极面子就表现得特别敏感。中国人认为如果一个人在集体、社会中不被接纳、尊重,就失去了立足之地。从中国的一句谚语“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对自己和他人面子的极度重视。

三、中西方面子观差异的具体体现

1.称谓。学习中文的外国友人应该不止一次地被中国文化中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的人际称谓搞得焦头烂额。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中孩子直呼长辈的名字感到不可思议,我们在分析、比较这些不同时,也应惊叹文化赋予了语言太多神奇而又美妙的地方。自古中国文化推崇“上下有异,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称谓原则,孩子从小被教育要尊老爱幼,对特定的人要使用恰当的称呼,即使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长者,也要以长辈尊称,通常是姓氏加上称呼,例如“张叔叔”“李大爷”“王伯伯”。在中国文化中,“自卑而尊,贬己尊人”的准则在称呼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称谓自己有关的事物时要贬,例如“贱内”“在下不才”“劳驾”等;指与听者有关的事物时要“尊”、要“抬”,如“令尊”“恭迎”“高寿”“贵校”等。中国人认为可以通过称谓来表达自我对他人的敬意,使他人的积极面子得到充分的尊重,也侧面保全了自己的面子。而此类情景在西方文化中是很难让他人接受的。在西方文化中,人与人之间,除了在正式场合之外,往往忽略在年龄、职称、辈分之间的悬殊而直呼其名,即使是在正式介绍后,西方人通常会主动说“You can call me…if you like.”来摆脱所谓礼节、规范的束缚。

2.批评与赞美。赞美和批评是我们在社交场合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情形,但如何礼貌地赞美、批评他人或接受来自他人的赞美和批评而不失他人面子却是一门极有讲究的学问,且文化间的差异很大。在汉语文化背景下接受赞美的方式却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中华文化推崇“谦虚”,不喜欢自吹自擂。在听到他人的夸奖时,会习惯性地谦虚“哪里,哪里”“还差得远呢”,通过来贬低自己的面子来回应他人的表扬以示尊敬。西方人则认为这种说辞是虚伪的、不够真诚的表现。西方人多会大方地接受来自他人的赞美,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损害他人的积极面子。

基于布朗和莱文森的理论,批评此类的言语行为必然伤及听话人的积极面子,构成一定程度的面子威胁。此时,受文化熏陶的不同,西方文化会采取不同的说话策略来尽量减少对他人面子的伤害。中国人首先从关系准则着手,基于自己与说话人的亲近与否,考虑社会距离的远近再衡量要批评的事物是否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如果对方是自己的朋友,即使情况严重,也不会采取直接批评的方式,而通常会旁敲侧击、委婉地建议。西方人以个体主义为中心,强调他人的自由,评价他人时不会考虑到对方与自己的社会关系、社会距离,而是考虑是否限制了他人的自由。在不损害他人自由的前提下,如果事态严重他们会直接、严厉地批评。

3.道歉。中西方的“面子”差异也体现在道歉行为。首先,中西方的道歉频率就有明显的差异。由于西方国家归属于个人主义的文化范畴,强调个人和他人权利的维护,因此权利意识强烈,当感觉自己的行为有可能冒犯别人的权利或者因他人的帮助自己的权利得以维护时,就会用道歉或致谢来表达自我感受。这就是为什么在西方国家道歉和致谢频率较高的原因,即使是夫妻、家庭成员之间针对打喷嚏、走路撞到等这样的日常小事,英美国家的人也会立刻有所表示。而中国自古深受等级观念的影响,“面子”意识强烈,中国人一般不会轻易向别人道歉,更不会为生活中诸如咳嗽一类的小事道歉。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交际双方因为小事道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其次,语境也会影响道歉行为的文化差异。根据美国学者Hall的高低文化语境分类,中国作为高语境文化模式的代表,倾向于用委婉地表达自我的意愿,将言语意义隐含在语境中,希望听话者能够领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对“面子”问题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交际过程中,如果交际双方之间发生误会、不愉快,“直接道歉策略”(illocutionary force indicating devices)(Blum-Kulka&Olshtain,1984)是高语境国家人们首先想到来避免直接冲突的出现的策略,例如“真不好意思”“真对不起”“是我的不好,我的不对”。而西方国家归属于低语境文化模式的范围,低语境文化模式的人强调以自我为中心与他人的差异,要拥有发表自己看法、意见的权利,当自己的看法与他人不一致时,适当地争吵、意见冲突也被认为是积极的行为。为了维护自己和他人的积极面子,他们多采用“减轻责任策略”(strategy of minimizing)(Trosborg,1978),例如“I don’t mean it.”“I said it for joking.”

4.邀请和拒绝。邀请和拒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口头邀请和拒绝行为有不同的文化期待和行为准则。中国通常会通过邀请亲戚、朋友、同事等来维持和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并期望日后他人空闲时回请以示感激,这也是中国“有来有往”传统的体现。但这也是西方国家所不能理解的。中国邀请一般不需要事先预约,并且有时会在没有被邀请的情况下去拜访他人,在中国人看来习以为常的事情,在西方人的眼里显得就不能理解,西方人会认为不提前预约而拜访是侵犯别人隐私的行为,会伤害到他人的消极面子。中西方的“面子”文化差异在如何拒绝他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拒绝言语行为本身被视为一种对面子有威胁的行为,为了降低面子威胁程度、避免交际双方的尴尬,不同文化会采取不同的面子补救策略。中国的等级观念十分鲜明,讲究君臣父子、长幼尊卑。中国人在拒绝他人特别是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时,尤为注重措辞的委婉、间接,唯恐伤害到他人的面子。如果有人请求你帮忙,即使这件事情已经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或者你根本就想拒绝的事情,考虑到对方的脸面,你会说“能让我考虑考虑么?”“我晚些答复您好么”来委婉表达自己的拒绝。几天之后,你还要向他人回复“真是抱歉,我很想帮你这个忙,但是我真的爱莫能助。”说明自己不能帮忙的原因同时渴望得到别人的谅解。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往往会直截了当地拒绝别人,来表现自己的真诚和诚实。

四、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的原因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犹如气质的形成与个人经历的关系。气质的形成离不开个人经历,同时反映着个人经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烙上民族文化所特有的印记。“面子”文化也是在历史文化传统中长期发展的产物,并与其他历史文化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历史原因、思维模式以及价值体系三个方面来阐述形成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1.历史原因。中国是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主导文化的儒家思想所强调的“礼”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社会等级的道德准则。正如《荀子·富国》中所讲:“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中国传统的礼制要求每个社会成员的言语、行为要符合自己的社会地位。即使是现代,人们依然恪守“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国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面子”文化:特别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民主自由是古希腊的标志。西方国家精神血管里流淌着自由、民主的血液。当资产阶级作为一股新生力量站在历史的舞台上时,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了封建主义的桎梏。而作为开启西方新纪元的启蒙运动,更是将人性和人权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建立,人文思想更是在西方文化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基督教教义也鼓励人们突出、发现自我。并且西方国家政权更迭,他们追求自由和解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个人主义。

2.思维模式。中国文化属于圆式思维,人们习惯从整体到部分,追求事物之间的和谐辩证统一,喜欢将事物的对立面看作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情境,思维带有笼统性和模糊性,倾向于感情逻辑,所以东方人喜欢用迂回的垫脚石式的非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西方文化恰好相反,西方人属于线性思维模式,看待事物习惯从部分到整体,自古喜欢将万物一分为二,并且两者是不可协调的矛盾体,进行“非彼即此”的推理判断,喜欢用逻辑推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西方人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看法。

3.价值观念。儒家文化在文化取向的体现是以群体相互依存为特征,它所提倡的是:一个人应尽最大的努力,在最大程度上服从自己的社团或社会,已达到同属、共识。在日常交际中中国人十分重视集体荣誉感,必要时候宁愿牺牲自我利益来维护集体利益及荣誉感。西方国家由于海洋型的地理位置以及受基督教的影响,人们追求自由、民主、独立,所体现的文化取向为个人主义,西方人特别强调个人隐私、个人权利、个人自由以及个人面子的维护。

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中西方历史发展轨迹不同以及在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的差异,让中西方国家对面子的理解也是各持己见。但是,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包容的,不同的文化习俗、原则也在不断地被他文化的人理解。对于面子问题,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只有深入到文化的维度才能真正理解其本质特征以及文化中所特有的言语策略,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不要要的矛盾和冲突,促进中西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 Blum-Kulka&Olshtain.Requests and Apologies: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Speech-out Realization Patterns[J].Applied Linguistics,1984,4:196-213.

[2] Brown,G,Levison,S.Some Universals of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3] Erving Goffman.On Face-work:An Analysis of Ritual Elem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J].Psychiatry,1995,18:213.

[4] Edward T.Hall.Beyond Culture [M].New York:Anchor Press,1976:85-105.

[5] Hu Hsien Chin.The Chinese Concepts of“Face” [J].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94,46-64.

[6] Myron W.Lusting&Jolene Koester.Intercultural Competence: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

[7] Troborg,A.Apologies Strategies in Native/Non-native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s,1987.

[8]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7.

[9]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10] 黄光国.儒家思想的深层结构[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1.

[11] 林语堂.中国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12] 李婧.浅谈中西方的面子观[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

[13] 佘恋恋,李素琼.跨文化交际下中美面子观差异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2).

猜你喜欢

西方人面子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面子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