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师生共生态势研究与实践——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为例

2014-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导游共同体师生

黄 英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师生共生态势研究与实践
——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为例

黄 英

本文将高等职业教育置于终身教育的框架中,充分认识教师和学生皆是未完成的个体,存在彼此依存的共生关系。要构建“学习共同体”,营造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和师师关系;通过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实现学生认知发展,能力提升与身份转变;帮助教师打破学科壁垒,突破个人局限,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学习共同体;平等关系;实践共同体;身份转变;共同成长

黄英/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副教授(广东珠海519090)。

将职业教育置于终身教育的大框架中,可以看到: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型教育的共同使命“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目的加以对待的。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1]70“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思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1]86。这种日臻完善的“未完成”的个体既指在校学生,也指高职院校教师。目前,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基地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关注“未完成”的学生多,关注“未完成”的教师少;关注学生个体学习多,研究群体学习、同伴影响少;研究教师专业发展多,研究教师跨专业合作少。从根本上说,高职教育没有重视学校应当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学生应构成一个彼此依存、互利互惠、不断生长的社会生态,通过共生系统的彼此塑造,使每个人的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实现共同成长。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如何打破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的分离状态,形成师生互相促进的共生态势,是当今职业教育面对的一大课题。

所谓“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教师、专家、行政人员等)共同构成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共享认识的方法、实践惯例以及由这些惯例、程序等所生成的共同的知识价值。他们围绕共同的主题,使用相互都认可的规则和工具,根据各自的具体分工,在做中学[2]56。可以说是以共同目标为指引,以促进全体成员的不断完善为目的,强调平等互惠、合作交流的共生关系,通过丰富的学习实践,达到共同发展的学习型组织。

一、树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愿景与目标

学习共同体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必然具有组织应有的目的性。学习型组织的目标是致力于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态和社会生态,更加关注组织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成长。以我校旅游管理学院为例,我们将学生满意、教师满意、行业企业满意作为发展目标,以学生满意为根本,以教师满意为基础,以行企满意为追求。学生、教师、企业构成共生关系,互相依存,彼此联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认为人才培养应涵盖教师、学生双主体,师生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开放、合作的意识,有主动热情、乐于服务的精神,有良好的礼仪风度、诚信品质和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师生必须实现共同成长的“双五”目标:教师完成职业资格证书+企业挂职锻炼+完成课题研究+指导技能大赛+承担企业培训、咨询和管理;学生完成职业证书+技能大赛+社团活动+顶岗实习+社区实践。

二、构建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和合作交流的师师关系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建构的,它内在于人的心灵中,是个人对真实世界的解释。它绝非是对静态现实的拷贝,而是对动态现实的积极建构,是一个不稳定的、混沌的非线性系统”[2]33-34。日本学者佐藤学认为“学习就是同情境的对话(建构世界),同他者的对话(结交伙伴),同自身的对话(探求自我),形成三位一体的对话性实践”[3]。学习共同体颠覆了教师原有的知识权威者的地位,改变教师作为知识的提供者和输出者、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的不对等的关系,也改变了不同专业的教师囿于学科和专业的藩篱、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状态,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倾听和对话,是师生与课堂内外、与企业、与行业协会、与社区的互动交流。共同体的成员关系是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交流方式多元开放,交流不限于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情感、价值观、态度、兴趣与爱好。

为构建学习共同体,我们打破专业、年级的壁垒,消弭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职责界限,打通校园与企业的分隔围墙,弱化垂直管理,构建了“专业导师”+“辅导员”+“同伴”+“学长”+“校友”+“企业兼职教师”的“成长支持同盟”,通过微信、短信、书信、电话、Q群、邮件、面谈等媒介,利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校友回访、企业讲座、企业参观、顶岗实习等方式,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业发展、心理健康、实习就业、人际沟通、生涯发展提供适时适度的支持。从2012年开始,我们针对刚入校的新生特别设置朋辈辅导员和领航学长,发挥同伴影响和学长作用,在每届新生中挑选50位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同学进行“健康人格塑造”“恋爱咨询技巧”“人际关系咨询技巧”等培训,指导他们对身边同学进行及时的开导、安慰和支持。朋辈辅导员经考核合格则担任下一届新生的领航学长,以一对多的方式,为新生提供学业督导、生活向导、心理疏导、活动辅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五导”服务和朋辈交流,帮助新生融入新集体,促进朋辈之间的交流,疏导新生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

针对高职院校科层结构带来的重管理、轻服务,忽视个性差异和人际互动的弊端,构建全新的院系人际关系,打造一条“服务链”,通过院长服务专业主任,主任服务教师,教师服务学生,学生服务企业的连锁服务,传递一种服务精神,分享善意和关怀,营造亲和温馨的人际关系。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界限分明,各学科孤立发展,教师间缺乏交流的问题,我们打破专业壁垒,鼓励各专业教师合理流动,跨专业开设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程,增进专业教师间的交流;鼓励教师开放课堂,互相听课,邀请优秀教师主持示范课,围绕如何引导小组活动、如何设计教学项目、如何评价学生、如何当好教练等问题开展教研活动;鼓励各专业教师打通学科壁垒,联手完成科研课题、企业培训、技能大赛等项目;鼓励教师挂职企业,与企业合作完成横向课题,担任企业业务指导;鼓励教师参与社区服务,领导学生完成社会实践。通过校企联动、跨专业交流,真正满足专业教师的认知需要、研究需要、实践需要、情感需要和职业发展需要,促进专业教师的职业成长。

三、打造实践共同体,强化教师和学生的职业实践

学习共同体必然是一个实践共同体,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杜吉德在《信息的社会生活》所言:“实践是有效的教师,实践共同体则是理想的学习环境”[4]。高职教育强调职业实践,强调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统一。在实践共同体中,笔者所在学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企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完成课程教学,运用多元评价衡量学生的知识水准、能力水平和专业态度;构建了专业单项实践-综合实践-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除此之外,为促进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多向交流,引进企业的“项目制”,跨专业设置了科研组、对外拓展组、公关礼仪组3个项目组,构建以骨干教师领衔+年轻教师辅助+学生参与的项目团队,以老带新、以师带生,联手完成对外合作、课题研究、礼仪接待等项目任务,取得良好效果。科研组在学术带头人的领导下,成功申报“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等2项国家级课程,顺利完成“旅游管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等2项省级课程和“粤港澳旅游业深层合作策略研究”等3项市级课程,1项横向课题及多项校级课题和精品课程。公关组由国家级礼仪培训师领衔,配合澳门导游协会完成“第十五届世界导游联盟大会”接待,与珠海市旅游总会合作完成第二届“全国导游大赛”等45项接待活动。外拓组由一名博士领衔,与美国国际交流集团、新加坡酒店管理学院、印尼巴厘岛度假酒店就带薪实习项目和实习就业达成协议;与广州希尔顿酒店、广州丽兹卡尔顿酒店、深圳香格里拉酒店、澳门威尼斯人酒店等20家企业正式签约;组织全体骨干教师赴香港、澳门参加“粤港澳专业导游交流大会”,参加在香港岭南大学举办的“第四届亚太服务学习交流会”和“澳门旅游博览会”。实行“项目制”,促使骨干教师提升项目管理和领导力,促使年轻教师深入实践层面,发现自己的职业生长点,在承前启后的结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促使学生在完全真实的项目训练中,领悟实践知识,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四、入学即入职,促进学生完成职业身份的转变

共同体实践不仅促进成员个体的认知发展,更重要的是促成个体的社会化自我的形成和身份的转变。当代著名哲学家、共同体专家查尔斯·泰勒说:“我只能在某种公共空间中,通过我和他人对这些为我们而存在的客体的经验,才知道愤怒、爱、焦虑、对完满的渴望是什么”“只有在与某些对话者的关系中,我才是我。自我只存在于我所称的‘对话网络’中”[5]。因此,共同体的核心价值观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形成怎样“自我”,转变成怎样的身份。我们将培养具有“开放、协作、热情、服务、礼仪、诚信、专注”的旅游人作为核心精神,倡导“入学即入职”,强调思想入职应先于行为入职,心理到岗应先于身体到岗;其次,在所有课程的评价与活动评价中注重出勤,强调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细节处理、质量要求、安全意识,以评价为手段,引导学生的行为转变;第三,打破学科、课程、校园、区域的界限,建立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课课有项目,周周有活动,人人有任务,营造一个乐于实践的职业氛围。除了“二日游”导游实训、旅游线路设计大赛、我的会展梦演讲比赛、酒店情景剧比赛等专业实践项目,我们组织参与珠海旅游协会组织和承办的全国导游大赛、珠海市十佳导游大赛等;旅游旺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接受旅行社委派带团国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参与酒店宴会接待,会展专业参与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和国际打印耗材展会活动等。学生从了解职业到逐步掌握职业综合技能,养成职业操守,认同职业,成为职业人。学习共同体帮助同学建立了与自我、与他人、与企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逐步完成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实现学生的精神成长和职业成长。

基于终身教育的理念,构建师生彼此依存、互相促进的共生态势,以师生共同成长的“双五”目标为指引,通过设置“领航学长”和“朋辈辅导员”,建立“成长支持同盟”;以“服务链”消解科层管理弊端,创造师生平等对话,师师合作交流的互动关系;引进“项目制”,强化教师和学生的职业实践;提出“入校即入职”,促进学生完成职业身份的转变。学习共同体也是师生成长共同体,经过十年的磨砺,我们实现了教师“双师”素质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步提升。学习共同体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体教师网络评课均在90分以上,学生满意度高;教师职业能力得到普遍提升,有4人当选珠海导游协会、会展旅游协会、礼仪协会领导。培训团队应邀担任珠海市导游年度培训主讲,应邀为澳门文化遗产导游协会、珠海航空国际旅行社等单位做订制培训,取得优异成绩,在业内享有较好的声誉。学生职业发展态势良好,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得到行业和企业认可,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根据麦可思公司最新调查显示,2012届我院毕业生就业满意率稳居全校第二,超过广东省旅游管理专业的平均水平。学生参加全国饭店技能和导游技能大赛,获得1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获得广东省导游技能大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旅游管理专业成为学校的特色专业,2013年旅游管理学院被广东省妇联评为“巾帼文明岗”。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郑葳.学习共同体——文化生态学习环境的理想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日]佐藤学.学习的革命——从教室出发的改革[M].台北:天下杂志股份有限公司,2012.

[4][美 ]Brown,J.S.& Duguid,P.The Social Life of Information[M].Cambridge,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127.

[5][加]查尔斯·泰勒.韩震等译.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1:50-51.

G712

A

1671-6531(2014)13-0122-02

责任编辑:姚 旺

猜你喜欢

导游共同体师生
爱的共同体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共同体的战斗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网约导游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