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互文性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模式构建的关系

2014-08-15裴利民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2期
关键词:互文互文性体裁

裴利民

裴利民/湖南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湖南益阳413000)。

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时学生词汇量充足,也有一定的语法基础,但是往往面对一句话却不解其意,探其原因,实际上证明了语篇存在相互联系。互文性就是基于语篇存在内在联系这一特点的基础上,互文现象的存在,会增加学生对文章理解的难度,笔者就从互文性的概念出发,探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互文现象。

一、互文性内涵概述

互文性理论是一种文本理论,着眼于特定文本与其他相关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互文性”这一概念的提出,必须归功于法国的符号学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JuliaChristiva),她在《符号学》一书中,谈到了文本与文本之间相互吸收和转化的关系。这一论点即是“互文性”理论的最初雏形。随后,她在《词语、对话与小说》等论文中试图打破关于文本是由作者所决定的传统概念,认为一切能指系统都是由它们对先前能指系统的转换方式所界定的。文本并不单纯是其作者的产品,而是它对其他文本和对语言体系本身关系的产品。文本和其生产者的关系相比,文本和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更为重要,既有文本为新文本的创造与阐释提供了上下文。

二、构建互文角度下阅读模式

从大学英语阅读自身的特点来分析,也不难发现,英语阅读本身就存在互文性,阅读中的各个语篇都与其他语篇相关联。用符号学分析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可以获得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互文性。狭义的互文性是指在具体的语篇阅读过程中,可以找到其他语篇的影子和碎片。而广义上的互文性,不单是指语篇自身展现出的关联,更融入了带有学生参与的对话构筑成的阅读教学中的各个因素。从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来看,学生对某个具体文本的参与和对话存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两种状况,在有意识的状况下,学生可以对阅读进行理解,而在无意识的状况下,学生就很难对阅读进行正确的解读。所以,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运用互文性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

(一)以构建语篇结构模式为基础

在一个语篇中,存在着不同的体裁、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语域,但是这些不同的语篇体裁,或者说是不同的语篇形式,是处在混合交融的形式之下的,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体裁的互文性。大学英语阅读从体裁上划分,最为常见的语篇体裁就有戏剧、小说、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等几种文体,由此可见大学英语阅读语篇丰富多样的体裁。而且,在某些语篇中,所体现出的体裁形式并不是单一的一种,而是将几种混合在一起使用。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阅读语篇的大部分时间被用在词汇、语法的精讲多练上,而忽略了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尤其是对文章思想内容及其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理解。实际上,不同类型的语篇有其各自突出的结构特征,如叙述文通常是按时间顺序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首尾相随,次序井然;说明文和议论文常用的是层次关系结构,层次关系结构中的段落或句子层层积累而又上下照应,篇章不是直线发展,而是呈现一种层次结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篇章的体裁来组织教学,选择典型的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文位”“段位”或“句位”。如文章的题目、各部分标题、首段与末段、每段首句与末句。通过把握这些部位语句的特点,就能确定文章的体裁及篇章组织方式,理出文章脉络,对文章形成一个总体概念。

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体裁互文性意识,不仅要有对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内容,更需要老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渐渐地转移到语篇中透露出的信息上。先从宏观上把握语篇信息的大脉络,再从微观上逐步将语篇内容细分,从而理解英语阅读中的思想和意义。久而久之,学生会在头脑中建立语篇框架,再看到相关语篇后,就会激活大脑中的互文语篇结构模式,领会作者的思维方式,进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整个语篇深层次的含义。

(二)以丰富学生背景文化知识为延伸

任何一个语篇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互文性理论强调语篇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语篇置于文化背景中审视。文化背景知识包括目标语国家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这些内容会在个人的头脑中积淀形成一定的动态或静态知识结构,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支配语篇意义的选择。

大学英语阅读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阔,既有哲学历史方面的,又有社科文学方面的,还有民俗民风方面的,等等。从英语阅读语篇的丰富性可知,学生阅读的速度与学生自身知识的丰富性有直接的关系,单纯依靠词汇和语法等知识去解读阅读语篇,仍然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所以,在大学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文化互文性对文本进行解读。简而言之,就是需要学生在进行语篇阅读时,将语篇的分析与文化特点相联系,去透视语篇中可能涵盖的社会因素。

学生在阅读时,都会运用相关的文化认知图式去分析和解释新的语篇。阅读时如不了解语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不能真正读懂语篇的内涵,从而导致理解困难。因此,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是读懂语篇的必备条件。首先,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导入有关词汇的文化因素和有关课文内容的文化背景知识。其次,可选择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若干篇文章要求学生课后进行阅读,随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这一主题的逐渐了解,不断地在头脑中建立更多的互文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后续的相关主题的文章。再次,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英文材料,包括小说、报纸、杂志、广播、影视、评论、科技报道等。经过反复练习和应用后,学生由短期记忆形成长期记忆,丰富其头脑中的已有背景知识图式,形成更大的图式网络,构筑更广泛意义上的互文基础。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教学的媒体互文性

媒体互文性主要体现为通过各种文字、图片、声像等物质媒体来创造互文性的效果,如插图、序言、标题、注解、评论等。在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老师所使用到的教学内容都是从教材之中获得的,很少利用其他的媒体形式对阅读语篇的文本进行解释和分析,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在学生看来不仅枯燥乏味,而且语篇中的一些中心思想很难全面把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如数字音像技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为大学英语语篇的互文性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媒体互文性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要求老师尽量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互文的意识融入教学当中。传统的阅读教材局限于纸质的课本,而媒体互文就需要打破这一传统,不断地创新教材形式,将有声音、画面和文字结合的教材带进阅读教学中,充分让学生体验到立体学习,并且不断地从学习中感受愉悦,汲取快乐学习的养分。媒体互文性是新时代、新科技的发展之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必然经历的道路,也是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提供语篇的背景信息,文字与图像相互配合,形成相互制约又相互服务的结构,组成完整的互文文本,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运用网络技术如菜单浏览、嵌入文本、网络衔接等手段也可以创造互文性效果,把以前的语篇与现在的语篇,以及同时出现的其他语篇等有效联系起来,使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多种不同媒体形式的语篇互文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可以得到极大的衍生和拓展,更有利于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极大地增强教学效果。

(四)鼓励学生互文标注

谈论互文性不能抛开读者因素,站在读者的角度来说,有互文联想,互文性便存在,没有互文联想,互文性便不存在。从广义上说,语篇中的每个字词句段都连接着其他语篇,都是潜在的互文符号。因此,有必要对阅读语篇进行互文标注.确定篇中字词句段的互文价值.而标注的根据即是“意向性”这一语篇性。就一个语篇来说,意向性指作者的创作意图,利用语篇要完成的功能。在阅读教学语境下,意向性可以认为是语篇使用者(教师)利用某个阅读语篇所要达到的阅读教学目的。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与任务、阅读的层面、学生的水平等来对某一个语篇事先进行体裁、主题、语言等层面上的互文标注。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止于对某个语篇的理解,最终要通过阅读深入英语民族的文化,加强英语文化的积淀,而学生的文化能力反过来又给阅读带来便利。互文阅读教学模式不孤立强调阅读量,而学生却通过文本的超链接得到了阅读上的拓展,最终实现了阅读能力无为而至的效果。

[1] 刘玉英.互文性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

[2] 官煜瑜.互文性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科教文汇,2009(16).

[3] 蒌琪.语篇互文性与外语教学浅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02).

猜你喜欢

互文互文性体裁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中考英语不同作文体裁的写作指导(二)
“社交新闻”:一种新兴的新闻体裁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征圣”、“宗经”和传统艺文互文刍议
略论饶宗颐古代“语— 图” 互文关系研究
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