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2014-12-27孙相云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2期
关键词:胜任讲授实务

孙相云

孙相云/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讲师,硕士(山东烟台264005)。

一、以“职业胜任力”作为培养目标的意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中国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疲软使得我们相互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对产自中国的产品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层出不穷。外贸企业如何良性发展,如何在国际商务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对我们外贸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在的就业领域已经是需方市场,我们的学生如何能脱颖而出,就需要保证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正是企业所需要的。近年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比例越来越高,原因之一便是我们的学生并不具备企业所需的核心技能。本文围绕外贸从业人员的胜任力展开,分析担任此角色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性质,以及在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出相应的教学模式。

二、外贸从业人员的职业胜任力

任何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通常会包括交易前的准备、交易磋商及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以及争议的处理四个环节。交易前的准备重点解决“客”的问题,即通过各种渠道找好潜在的买家,做好对方的资信调查,因此就需要外贸人员具备业务开拓和风险防范的能力;交易磋商及合同签订环节重点解决“约”的问题,即通过交易磋商明确买卖双方交易商品的名称、品质、数量、价格、包装要求,以及在装运、保险、支付方式等方面双方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订好合同中的条款,对应的则需要具备商务洽谈、形势分析、价格核算的能力;合同履行环节则重点解决“货、单、款”的问题,即卖方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交货义务,并提交符合合同或信用证规定的单据,而买方则应及时开立信用证或支付货款,此时则需要外贸人员具备业务运作和缮制外贸单证的能力;如果卖方所交付的商品不符合合同规定,或者买方没有及时支付货款,双方就需要进入争议的解决与处理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协商、仲裁等方式,根据国际货物贸易有关的法律、公约或者国际贸易惯例解决双方之间的问题。事实上,争议的预防比争议的解决更为重要,我们都希望合同能够顺利履行,不希望进入最后一个环节,因此作为外贸人员具备风险防范的能力至关重要。

外贸业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需要进行交涉的企业和机构也非常的多。以出口商为例,除了要与进口商达成交易之外,还要与工厂、货运代理、保险公司、检验机构、海关、银行等机构打交道,完成备货、租船订舱、办理保险、获得检验证书、出口报关以及货款的收付等工作。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就业的领域十分宽泛。图1列明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的领域及岗位,以及应具备的职业胜任能力。

图1 外贸从业人员职业胜任力分析

三、《国际贸易实务》对培养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意义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家或地区间商品交换的具体流程的课程,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作为一门介绍外贸操作基本流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术语的专业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是直接为职业胜任力的培养服务的。同时,《国际贸易实务》的开设也为后续的相关专业课程,如《外贸函电》《国际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单证》《国际结算》《报关实务》等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不同课程对于国贸专业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国际贸易单证》重点培养学生的外贸单证能力,《国际商务谈判》重点培养学生商务洽谈的能力。但是《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涉及外贸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各种核心能力(见表1),因此其对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表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

四、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3+2”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国贸专业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我们可以采用“3+2”的教学模式。所谓“3+2”教学模式,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3种教学方法,两种提升途径,重点强调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三种教学方法

一是讲授教学法。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是其他实务操作类专业课程的基础,在其开设时,学生对于外贸业务知识的了解微乎其微,所以讲授教学法对于该课程的教学尤为重要,是一切教学方法的基础。在讲授教学法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有关理论知识,我们应向学生展现清晰的课程内容体系、框架。这就需要选好教材,例如按照业务流程或者国际销售合同的主要内容进行章节编排的有关教材条理清晰,教学效果较好。其次,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尤其对于国贸有关的法律法规、贸易惯例要密切关注,一旦有所变化必须更新相应的教学内容。再者,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市场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定期参加社会实践,又或者与往届的国贸专业毕业生保持联系,了解社会需要的外贸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二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外贸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国际贸易实务》授课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在案例教学法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解决案例的筛选、展示、讨论等几个问题。首先案例筛选过程中把握与知识点相结合的原则以及时效原则,使学生在理解新知识的同时,又能了解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新动态。例如,过去我们在讲商品包装上的标志的时候,只主要讲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上主要有哪些内容,很少涉及实际业务中我们在包装标志上出现的问题。但是,随着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中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对于出口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节选一些因为商品包装和标签方面的问题影响我国商品出口的案例。在案例展示的过程中,多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应当精简案例的文字内容,便于学生阅读。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从而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双语教学法。外贸从业人员业务的对象主要是国外的商人,因此国贸专业的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外贸专业知识结构,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符合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对外贸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业务知识水平,分章节、有选择地实行双语教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国际销售合同为中心,着重讲授外贸业务各环节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其中所涉及的国际惯例(例如 Incoterms2010、UCP600等)、合同、单据及函电等都是用英文来表达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原理性的知识点尽量用汉语讲授,实务操作性的内容(例如合同中的条款、信用证的内容、交易磋商等)尽量用英语讲授,将汉语和英语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双语教学。

(二)两种提升途径

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外贸业务知识,培养其职业胜任能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践教学。

首先,在授课内容中可以加入或者强化职业证书考试的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考证内容、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使学生毕业时实现“双证”,甚至“多证”,从而保障充分就业。例如,在高级国际贸易业务员考试中,出口价格核算是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而我们目前的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大纲以及有关教材中,价格条款部分主要讲授价格的构成、价格的换算,即使有价格核算,也是非常简单浅显的内容,根本不能满足职业胜任力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深化这一部分的内容,从而强化学生出口报价的能力。

其次,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科竞赛。学科竞赛可以选择校内、校外两种形式。尤其对于校内组织的学科竞赛,在其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为目标,竞赛的内容要贴合实际业务操作,符合相关岗位的要求。在参赛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外贸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此外,对于参赛获奖的学生我们应当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或学分奖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胜任讲授实务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ODI实务
FDI实务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