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传媒与自媒体共动关系中的文化意涵

2014-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2期
关键词:媒介受众文化

曲 畅

曲畅/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辽宁大连116081)。

在中国远古时代,人类便通过一系列有意识无意识的活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无论是石器时代的彩陶图腾,还是汉代夸张的工艺品,抑或是后来的诗词经文,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媒介,都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时至今日,我们甚至比以往更加依赖媒介,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等,一种新的文化随之产生。正如哈罗德·英尼斯所说,“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1]

一、媒体与文化的关系

(一)作为媒体发展大背景的文化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令世人惊叹的悠久文化传统。远古时代的图腾和彩陶器带来的是神秘、含蓄、单纯的原始文化;夏商周时期的饕餮纹饰带来的是狞厉、怪异、残酷的青铜文化;先秦时期的《论语》《诗经》带来的是思想自由、情感丰富的理性主义文化;楚汉时期的《离骚》画像石(或砖)带来的是浪漫幻想、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浪漫主义文化;魏晋时期的抒情诗、人物画带来的是气韵生动、潇洒不群的人文主义文化;唐宋的诗词歌赋带来的是注重自我、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文化;宋元的山水画带来的是理想化的意境文化;明清时期的《清明上河图》《红楼梦》带来的是贴近生活的世俗文化;20世纪的报纸、广播、电视盛行于世,带来的是信息海量传播的大众传媒文化;21世纪的互联网普及带来的是信息飞秒传播、海量存储的自媒体文化。这样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历程正是哈罗德·英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说的“一种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

自大众传媒产生以来,人类的文化正朝着更实际、更快速、更准确的方向发展。而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人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我们习惯并热衷于匿名在网上与世界各地的陌生人交流,逐渐淡忘了亲手写一封书信寄给远方的亲友;我们因为精通网络流行语而感到自豪,却生疏了传颂千古的唐诗宋词;我们痴迷于在淘宝网店中购买各式各样的异国风格服装,却失去了中国传统的、曾经让世界各国模仿的古典美……这一切都在证明着,人类文化正在进入媒体这个大熔炉中。而我们应该关注和重视的是,如何掌握并引导文化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作为文化生成重要源头的媒体

加拿大传播理论家麦克卢汉有一著名的警句“媒介即信息”[2],美国媒体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基础上提出“媒介即隐喻”[3],波兹曼认为,“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这句话既准确地定位了媒体在文化中地位和作用,又直截了当地批评了媒体对于文化的不良影响。任何事物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媒体作为文化生成的重要源头,为人类文化的形成和保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我们欣赏的诗词歌赋、山水画作、历史典籍等等,都是先辈们用语言文字记录并保存下来的。再如,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每天都必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来了解世界,然而,媒体因为其自身的局限性,在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阻碍和扭曲了我们对世界正确的、真实的认识和理解。媒体因为自身强大的隐喻功能,在传播信息时会自觉不自觉把它认为不重要的不好的部分隐藏起来,而作为受众,最后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这个媒体的思想和意识,而非事实本身。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文化正是由这些并不知实情的受众创造的。因此,为了人类文化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要严肃对待传统的和现代的传播媒体为我们提供的信息。

(三)议程设置功能:价值引领、风气倡导等

媒介与文化的关系可谓是密切又危险。进入大众传媒时代以来,实践证明,恰当地协调好媒体与文化的关系,可以推进人类文化的进步,也能提高媒体的地位和声誉。我国从1954年就开始重视报纸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意义,1987年正式提出“舆论监督”这一概念,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民主法治社会的青睐。由于媒体的无缝隙监督和及时评论,一系列新的文化理念悄然而至,如廉政文化、民主文化等等。对于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在文化领域有了空前的飞跃,新兴媒体的诞生和参与,推动我们的文化朝着民主和自由的方向前进,为早日实现民主法治提供了坚强后盾。媒体不仅创造了文化,而且肩负着宣传重任,因此,媒体实际上引领了广大受众的价值观,有倡导社会风气的功能,正确处理媒体与文化的关系至关重要。

二、大众传媒与自媒体的共动

要想妥当处理媒体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全面认识和了解当下运用的媒体,即大众传媒与自媒体。在自媒体诞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大众传媒凭借着单向传播的模式,在新闻传播界独占鳌头。这一时期的媒体传播特点是由“点——面”或者“点——点”的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虽然在传播资源的管理方面,大众传媒显示了以往任何传播主体都不可比拟的权威和力量,但其过于垄断化和单向化的局限性以及对于受众的要求和呼声不能及时给予答复等的缺陷,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微博为代表的“we media”带领人们走进自媒体时代。新兴的自媒体如微博、日志、人人网等等,刚一问世就凭借其现代化的传播理念和多元快捷的传播方式,赢得了广大受众的青睐。但由于大众传媒的根深蒂固,这一时期的自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地位仅局限于参与和反馈,与大众传媒建立了一种互动关系,负责反馈受众对于大众传媒上信息的看法和观点,再无其他权利和用途。而科技的不断更新和飞速发展,使得自媒体获得了全面的升级和包装,加上人们自主意识、民主观念的不断加强,促使自媒体在短时间内进入社会各个阶层,它不再满足于作为大众传媒的附属品,而日益朝着独立、专业的方向发展。的确,21世纪的自媒体无论在信息采集、转发、评论等各方面都已经赶上甚至超越了大众传媒,二者的关系已经从互动转变为共动,建设和影响着人类的文化。

三、媒体共动中呈现的文化意涵

大众传媒与自媒体的联合共动不仅在新闻传播领域取得卓越成效,更为人类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流传做出空前的巨大贡献。首先,大众传媒与自媒体高效快捷的海量信息,使文化有了更加鲜活的源头活水。如今,一个事件从发生到反馈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即可完成,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消息,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介发表对事件的看法和评析,信息的瞬息万变为新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素材。其次,大众传媒与自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和谐共生,使文化有了更加完善的更新机制。大众传媒的权威性、严肃性、引导性在当代媒体传播活动中起到了极大的监督作用,自媒体的自发性、透明性、广泛性则弥补了大众传媒不够亲民的缺点,二者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助于文化机制的更新和完善。最后,由于自媒体的日益公开、透明,传播内容突破了以往大众传媒无法抵达的禁区,赋予了文化更加多维的发展空间。例如,近几年来的微信朋友圈、网络流行语、3D电影、网络游戏等等文化产业的快速兴起和普及,都要归功于媒体技术和应用方式的飞速发展。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新媒体的显著特点或优势,是以大量的极具感染力和冲击力的视频图像为主,逐渐朝着娱乐化、碎片化的方向发展。这必然导致我们的文化呈现出速食化、碎片化、分众化的特征。

四、大众传媒与自媒体要为文化发展提供正能量

文化对于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衰荣辱、人民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媒体的发展要以推动文化向前、向上发展为宗旨。规范和引导媒体的发展,一是要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削弱媒体的隐喻功能。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的第一章就犀利地批判了媒体的隐喻功能对我们文化发展的不良影响,可见削弱媒体的隐喻功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由于“媒体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4],(《娱乐至死》10页 尼尔波兹曼)所以无论大众传媒还是自媒体,在搜集和发布消息的时候,尽量还原新闻事实本身,而不是刻意地、做作地“设计”新闻,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文化的发展脉搏。二是要增加媒介传播内容的含金量,提高受众媒介素养。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一大批失实的、低俗的、杂乱的传播内容已经入侵文化建设领域,这对于媒体本身和传播者来说是一种警告更是一个提示。从媒体的角度来说,不管是报纸、电视、网络,选择的传播内容要尽量贴近事实、贴近群众生活,即使是揭露这个社会的丑恶,也至少给受众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或帮助,而不是一群整天被“真善美”蒙蔽的“无头人”,坐在电视机前尽情拍手娱乐。从传播者的角度来说,如今虽然人人都是自媒体,可我们不能滥用权利和自由,肆意发布编造的、媚俗的、恶意的消息去污染媒体环境和社会环境。我们在享受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人人都是自己的把关人的义务,确保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并且不会破坏社会和谐。自觉屏蔽那些虚假消息和谣言,维护社会正义、维持社会和谐。

[1] 哈罗德·英尼斯.传播的偏向[M].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8.

[2] 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M].

[3]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4]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

猜你喜欢

媒介受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谁远谁近?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