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微观史学视角来看历史的全局性——以《马丁·盖尔归来》和《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为例

2014-08-15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娜塔莉盖尔戴维斯

刘 漫

(西华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看待历史主要是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的历史现象为研究对象,从广阔视角和互动视角来考察历史。很少有人从小的事件、人物去看整个历史的进程和了解其对整个历史的发展影响。然而,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总有一些顾及不到的小人物、小事件、小山村等等,需要我们用微观角度来看待,将它们聚焦在历史学的显微镜下,了解它们是如何被表演,如何被体验的,从而完成见微知著,由特殊到一般的历史认识过程。[1]本文就以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的《马丁·盖尔归来》和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来谈谈我对微观史学的看法。希望我也可以如微观史学家们一样,从细微处着手,分析两部经典著作,从而逐渐窥探历史的全貌。

美国历史学家娜塔莉·泽蒙·戴维斯从16世纪法国南部一个叫做阿尔蒂加的小山村入手,一位家境殷实的农民离开了他的妻子、儿子和家业,多年来音信全无。接下来,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在马丁·盖尔的老家,一个假马丁·盖尔也就是叫阿诺·迪蒂尔的人来到了那个小乡村,成功骗过了所有的人,包括马丁·盖尔的妻子贝特朗·德罗尔斯,并且阿诺·迪蒂尔接管了本该属于马丁·盖尔的一切。正当这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时,阿诺·迪蒂尔与马丁·盖尔的叔叔皮埃尔发生了财产冲突,于是皮埃尔发起了揭露假马丁·盖尔的诉讼,而马丁·盖尔的妻子贝特朗·德罗尔斯在法庭上亦正亦邪的行为则表现了她在选择爱情和财产之间的矛盾心理,最后的结局以马丁·盖尔在法庭上的出现而戏剧性的落幕,阿诺·迪蒂尔被处以死刑,他的妻子被送进了修道院,至于马丁·盖尔,法官没有追究,权当当年的离家出走是由于年轻冲动,法官认为马丁·盖尔也因为此事得到了惩罚,而他在经过这件事之后又回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之中。

《马丁·盖尔归来》是戴维斯在担任同名法国电影的历史顾问之后,为了进一步探求马丁·盖尔这一故事的历史真相而写下的经典之作。因为戴维斯参与过电影方面的制作,电影本身就有着微观史的某些优势,能够展示具体的表现,所以就给戴维斯提供了一个“思想试验”的机会,让她探究在某一特定时间、某一特定小地方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这种思维活动类似于人类学家的民族志写作,其实也是微观史学方法论的核心。[2](XV)

戴维斯曾说过:“《马丁·盖尔归来》是认真对待地方性文化的,然而,也关注经验和长时段的传统以及思想结构。”[3](74)在《马丁·盖尔归来》一书中,戴维斯不仅关注“经验”、“叙事”、小社区,同时也试图建构“结构”、“过程”、“体系”。[4](XX)因为历史的微观史学也离不开宏观史学,所以戴维斯提醒我们在解读《马丁·盖尔归来》时要注意其中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戴维斯从马丁·盖尔这个微小的事例出发,通过马丁·盖尔、阿诺·迪蒂尔和贝特朗·德罗尔斯三个关键人物的分析和评论,将我们带到了16世纪法国农村社会的大背景之中。在书中,我们会不同程度地感受到新教和异端信仰与天主教正统间的对抗、不同民族与文化间的冲突、年轻一代与传统保守势力的矛盾、经济生活与土地制度的变革等等。[5]因此,不管马丁·盖尔的故事如何新奇和曲折,我们都要将其置于16世纪法国农村社会中来理解,这样就会由一特殊案例从而揭露出历史的普遍性。戴维斯也说过:“就马丁·盖尔而论,没有了早期现代法国国家的司法体系和人们对于社会流动性的广泛期望,他的故事就没有了意义。历史学家必须在这些高度聚焦的研究和更加广泛的研究之间保持不间断的对话,并将对话所可能具有的意蕴充分发挥出来。”[6](76)同时,在本书中,作者所说的“故事线索”包含了许多个层次,有马丁·盖尔的故事本身、法官讲述的马丁·盖尔以及读者对马丁·盖尔故事的反馈,这实际上是采用了“多重叙事”的手法。[7]连戴维斯她本人也指出过她与同类史学家的不同:“我清楚地意识到这些不同的版本,这使得我思考,故事是怎样被讲述的,人们是如何将不同的讲述合并在一起的。”[8](75)

《蒙塔尤》是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著名历史学家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的著作。以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为代表的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放弃了年鉴学派第二代布罗代尔式的“长时段”的宏观叙述,转向了微观的研究,他们“不再把历史看作是吞没了许许多多个人的一个统一过程、一篇宏伟的叙述,而看作是有着许多个别中心的一股多面体的洪流。”[9](118)

勒华拉杜里所著的《蒙塔尤》讲述的是法国南部的一个小山村在13、14世纪之交30年的历史。1320年当时有个叫雅克·富尼埃的人,此人先是任帕米埃主教,后升任教皇,作为宗教裁判所法官到蒙塔尤去办案,调查村民的异教行为,“他长时间一丝不苟地审讯,以便从他们中查出纯洁派异端或偏离正统天主教的教派。”[10](前言2)雅克·富尼埃主教在调查、审理各种案件中,详细记录每一个案例中所发生的一切,包括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民风习俗、个人隐私、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社会关系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完完全全地再现了当时法国社会的特点。

整本《蒙塔尤》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题为“蒙塔尤的生态:居所与牧羊人”,讲述了蒙塔尤的地理环境、居民的状况、农牧业的情况、牧民的一生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心态等等。勒华拉杜里在这部分继承了年鉴学派的研究传统,并以一种整体论的角度进行了阐述。[11]第二部分,题为“蒙塔尤考古:从举止到神话”,这一部分是重点,作者分析了当地人的举止、性行为、婚姻爱情状况、妇女地位、对儿童的情感、人生的划分、生老病死,并且深层次挖掘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道德判断、宗教观念、文化价值观等等。作者通过对这些细小事情的分析,揭示了14世纪法国的特点,以一个小小的题材,展现了一块大大的天地。“蒙塔尤仿佛成为一座灯塔,至少像一面庞大的反光镜,它将光束扫向各个方面,从而照亮和揭示了我们以前兄弟的意识和生存状态。”[12](中文版前言 4—5)

勒华拉杜里在《蒙塔尤》中有采用宏大叙事的手法,但这并不影响《蒙塔尤》成为微观史代表作,如果没有对历史全面整体的把握,历史就会成为一块块的碎片而无法辨别,从微观的角度得出的结论只能是泛泛而谈。

勒华拉杜里把蒙塔尤这个村庄作为当时法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细胞来研究,从而揭示当时的整个法国社会,勒华拉杜里说:“蒙塔尤是一滩臭气扑鼻的污水中的一滴水珠。借助日益增多的资料,对于历史来说,这滴水珠渐渐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世界;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微生物在这滴水珠中游动。”[13](428)微观史学就是要研究那些被传统意义上忽略的人物、事件等等,并且“在绝大部分的生活所发生于其中的那些小圈子的层次上阐明历史的因果关系”。[14](125—126)勒华拉杜里还引用了《奥义书》中的一段话:“孩子,通过一团泥便可以了解所有泥制品,其变化只是名称而已,只有人们所称的‘泥’是真实的;孩子,通过一块铜可以了解所有铜器,其变化只是名称而已,只有人们所称的‘铜’是真实的;同样,通过一个指甲刀可以了解所有铁器,其变化只是名称而已,而人们所称的‘铁’才是真实的,这便是我对你所说的……”[15](前言)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

碌碌无为的小人物马丁·盖尔,偏远的不为人知的小山村蒙塔尤,也能反映它们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想,让我们能从微观研究中去展现宏观视野。坚持具体的、微观的历史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一个小人物、一个小事件、一个小村庄等折射出的普遍性的历史意义。希望我们也可以如优秀的历史学家那样,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而把握人类漫长历史的普遍规律。

[1]周兵.显微镜下放大历史:微观史学[J].历史教学问题,2007,(2):38.

[2][4][美]娜塔莉·泽蒙·戴维斯著,刘永华译.马丁·盖尔归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英]玛丽亚·露西娅·帕拉蕾丝-伯克编,彭刚译.娜塔莉·泽蒙·戴维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周兵.娜塔莉·泽蒙·戴维斯与新文化史[J].史林.2011.(4):147.

[6][8][英]玛丽亚·露西娅·帕拉蕾丝- 伯克编,彭刚译.新史学:自白与对话[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冯佳.面向人生与走向“田野”[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4):90.

[9][14]格奥尔格·伊格尔斯著,何兆武译.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10][12][13][15][法]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著,许明龙、马胜利译.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1]杨丽.对历史人类学经典《蒙塔尤》的诠释[J].云梦学刊,2007:60—61.

猜你喜欢

娜塔莉盖尔戴维斯
进一步放大细腻通透的优势 Davis Acoustics(戴维斯声学) MODEL M/MODEL S/BASSON 88
爱的就是这股Hi-Fi味 Davis Acoustics(戴维斯声学)Balthus 70
母亲的影子
迷雾中的盖尔玛
暴力之旅——伊恩·麦克盖尔访谈录
盖尔玛 百年老企转战直销
错过的圣诞节
太空艺术家唐·戴维斯
戴维斯的古怪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