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教学中外显与内隐方式的探究

2014-08-15张海英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显性外语教学隐性

张海英

(宿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一、引言

外显与内隐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倍受认知心理学家和教学工作者的青睐。对于应该采用显性教学还是隐性教学,目前教育教学领域仍存在较大的争议。随着认知心理学和外语教学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二者相互协作的权衡机制。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有着怎样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影响外显和内隐教学的因素有哪些?二者对于外语教学分别具有怎样的优势?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提高外语教学效果,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二、外显与内隐的相关理论及国内研究

(一)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

语言学家Krashen和Bialystok较早地识别了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不同内涵,他们认为意识是可以区分两者的关键所在。[1]随着二语习得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定义也层出不穷。RodEllis把显性知识定义为人类通过有意识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并且可以被语言所陈述。相反,隐性知识是学习者在无意识状态下,通过本能所获得的知识。[2]Paradis认为所谓隐性知识是指被偶尔习得,又被隐性存储,学习者可以自动应用的一类知识。[3]不同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虽然可以被学习者自动、恰当地应用,但是一般不会被语言陈述出来。戴炜栋对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区别,也做出了解释,他指出,如果认为隐性知识是所谓语言使用者自动化应用的程序性知识,那么显性知识则是控制性处理的陈述性的语言知识,[4]即隐性知识是人类无意识得到的,而且不能够用语言描述的一类知识;显性知识是可能用语言进行描述的一类知识。

(二)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

所谓显性学习就是指人类有意识的学习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通过显性学习手段,比如记忆法,来学习词汇、语法等语言材料,并在投入各种努力的基础上,对所接触的知识进行控制性构建和验证。显性学习的主要特征体现在:(1)计划学习。显性学习是遵照一定的步骤、计划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不管这个学习计划是短期还是长期的,是个人还是群体的,学习者都会牢牢地落实。(2)目的明确。人类每一个显性学习活动都被赋予了明确的目的,通常获得知识是其直接目的,因此,显性学习正是学习者以求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学习。(3)意识参与。这一特征是指显性学习是由个体意识所主导,受主观意志支配的行为。在此期间,学习者完全清楚自己正在学习。(4)付出努力。学习者在显性学习时,要努力专注所学内容,并倾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譬如主观上强制性的背诵和题海战术。

隐性学习是指,学习者对于自己正在学习的事实一无所知,当然对具体的学习内容也不了解,因此是一种自主发生的,难以被觉察的潜意识学习过程。隐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有:(1)自发性。隐性学习是一种自动发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者并不是刻意要求自己去学,整个过程不必有学习意志的介入。(2)抽象性。隐性学习具有抽象性:一方面学习者不太可能用言语来呈现这种学习的过程和内容;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学习,学习者最终取得的是抽象知识,他们能够把潜藏在语言输入中的规则给抽象出来。(3)抗干扰性。隐性学习时,学习者身处潜意识状态下,因而不受个人学习动机和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不受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教学环境的感染,所以能够抵挡教学的干扰。(4)无筛选性。隐性学习的“无筛选性”是指学习者在内隐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所能遇到的语言刺激和输入缺乏选择性的注意。

(三)国内相关研究

到目前为止,国内心理学界和外语教学界对显性和隐性两种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高海英,戴曼纯选取高中生为实验对象,就学生习得英语关系从句外置结构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实验对象被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对实验组进行外显语言输入,对控制组进行内隐语言输入。[5]实验后发现,两组的成绩都低于大学四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但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组。因而得出结论,如果学生的语言学习正处在为获得语言结构而做准备的时期,那么显性教学将能提高他们的语言知识。此外,还有研究者以幼儿园孩子为研究对象,探索内隐教学与英语语音意识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备音位和首音韵脚意识,而且内隐学习效果明显存在,但是他们的音节意识还没有形成。[6]李学文曾对外显和内隐两种学习机制的关系进行研究,他提出了教学中的六条相对概念:缺口和系统,使用和学习,个性和规范,自然和控制,感受和训练,模糊和清晰。[7]杨卫星也通过探究意识在知识迁移中的作用,明确指出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运作方式和规则各异,尤其在控制纬度上存在差异。[8]郭秀艳则通过研究揭示了隐性学习过程的动态发展性及其长时功效。[9]

三、影响外显和内隐教学的因素

外语教学是一个由教和学组成的双向交流过程,与外显和内隐两个认知心理活动密切相关。这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受学习主体和客体各元素的影响。

(一)学习主体的因素

学习者的年龄、现有的语言知识水平、信息加工风格等都影响对显性和隐性教学方式的选择。首先受到学习主体年龄差异的影响。内隐学习一般发生在年龄尚小的关键期内,而在关键期后,由于个体单靠内隐机制便可以习得语言的能力逐渐消失,所以外显学习/教学在成人学习者中较为普遍。基于根本差异假说,儿童在学习语言时,主要依靠普遍语法来完成,内隐性显著;成人则主要通过母语相关知识和处理问题的程序来进行语言学习,外显特点突出。学习环境与学习主体的年龄之间存在交互关系。在目标语环境中,儿童的语言学习要比成人效果好;而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学密度大,组织化程度高,成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取得颇为丰富的收获。母语的习得通常是依靠内隐机制在自然语言环境中发生的,但外语学习则是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相互作用的结果。[10]选择内隐教学还是外显教学,也受到学生外语水平和信息加工方式等个体差异的影响。有些学生不需要教师直接机械地讲述语言结构规则,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沉浸式的学习方式;相反,有些学生则对教师的知识讲解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并且有意识地进行练习来巩固自己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二)学习客体的因素

对于教学目的而言,通常在以掌握并能够运用语法规则为教学重点的课堂中,普遍采用显性教学;而以只接触目标语言结构为教学目的的课堂环境下,则采取隐性语言输入。教师需要认真领会并区分这两种语言输入对学生学习语言起到的不同作用,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能较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学内容相对更加复杂。因为许多研究表明显性输入在促进学生整体语言能力提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所以不管是在教学实践中还是在语言教材的编著时,对于词汇和句法结构是否只做显性讲解,还是同时传授语用知识;究竟哪些语言知识更适合通过外显方式输入;教材中语言规则是否错综复杂,是否凸显,出现频率高低等方面,教师和教材编写等教育工作者需要慎重把握,选择最佳语言输入方式。

四、外语教学中外显与内隐方式的作用分析

(一)内隐方式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隐性学习的特征表明了学习者在隐性学习时心态平和,情绪状态放松,因而这种学习可以很好地激发学习者学习目标语的积极性,并能够有效地使他们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外语的初期,隐性学习越来越被重视。当前,“寓教于乐”教学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小学普遍盛行,受到许多英语教师和学生的青睐。这种教学法强调快乐地学英语,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体验“乐”的同时习得英语;教师并非强制学生过多地进行他们厌烦的语法操练,而是巧妙利用教辅工具,声情并茂地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使他们处于大量的刺激输入中。学生不需要特意付出努力,便可自然而然地在学习兴趣的引领下习得语言。不仅如此,隐性学习在外语学习的高级阶段,也有利于保持学习者的兴趣。此时,学习者对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已经掌握,会根据喜好来阅读外语书籍,或者观看外文节目等,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提高各项英语技能,同时对英语也会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二)外显方式重视博闻强记和思考

隐性方式有利于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如此,不能夸大隐性教学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与之相对的外显记忆同样重要。博闻强记是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闻名遐迩的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为了掌握文化知识,经常把生字写在纸片上或者放在镜缝里,以便在修脸和穿衣时记忆;他还把写满单词的纸片挂在晒衣绳上,以便向上看或者走过房间时可以随时背诵;他衣袋里总是装有写着一行行字的纸片,以供外出时可以随时随地朗读。即使在吃饭或睡觉时,也不忘默诵。日积月累,杰克伦敦不仅学到了文化,还积累了大量的词汇。由此可见,若缺乏显性记忆作为基础,一切语言学习将只是空中楼阁。可见,显性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外显输入材料,学生通过外显记忆便可以掌握知识。当然,这样的外显记忆并不是人们常说的“死读书”,而是带着思考去读。因此,教师在进行外显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维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认真钻研。

(三)加强语法教学和学生语感的培养

外显语法教学是指在语法课堂教学上,先由教师系统阐释语法知识,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语法操练。中国学生缺少目标语的语言环境,所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对所学语法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语法体系及其内在的规则特点。当然,外显教学方式也有弊端,因为单纯的语法规则传授,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注意力无法集中。而隐性语法教学则是把学生融入到可以理解的有意义的情景中去体验语言,通过运用语言抽象出语法规则,自然而然地习得知识。人类任何复杂的认知活动都需要显性和隐性两种认知机制,两者的相互配合,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显性传授语法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语法规则的隐性输入,促使学生把显性语法规则和隐性语言知识,包括语感等方面结合起来,以便更深刻地掌握语法。此外,为了全面培养学生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要加强隐性教学,把培养学生语感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语感,就是一种顿悟,是能够较为迅速、直接地领悟语言的能力。学习者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现语言规则,并且能够在语言活动中正确运用,但是无法使用言语进行描述的一种语言能力。语感的培养需要自动、无意识努力的内隐机制的作用。所以,在实际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把显性和隐性有机结合。

五、结语

外语教学过程中,虽然有意识的显性认知和无意识的隐性认知机制具有本质区别,但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对外语教学分别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由于目标语环境的缺失,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就是要把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使学习者通过这两种相辅相成的方式,获取更为全面,更为丰富的知识。由于学习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于教学方式的选择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并充分挖掘教学中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外显与内隐方式相结合的学习机会,以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这将会使学生学习外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外语教学效果,使外语教学的面貌有一个很好的转变。

[1]Bialystok,E.Representation and Ways of Knowing:Three Issu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In N.C.Ellis.(ed.).Implicit and Explicit Learning of Languages[C].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1994:549-569

[2]Ellis,R.The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L2 ExplicitKnowledge [J].Language Learning,2004,(54):227-275

[3]Paradis Michel.“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in Chapter 1;“ Imp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 processes”in Chapter 2[A ].In A Neurolinguistic Theory of Bilingualism[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4:393-419

[4]戴炜栋,任庆梅.语法教学的新视角:外显意识增强式任务模式[J].外语界,2006,(1):7-15.

[5]高海英,戴曼纯.中国学生英语关系从句外置结构的习得—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6):444-450.

[6]孙炬.第二语言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研究的新进展[J].外语界,2006,(6):39-45.

[7]李学文.语文教学中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思考和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5,(4):101-103.

[8]杨卫星.意识在内隐学习及迁移中的作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53-55.

[9]郭秀艳.试析内隐学习的长时功效[J].应用心理学,2003,(4):43-48

[10]江进林.显性学习与隐性学习之争[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2):29-36.

猜你喜欢

显性外语教学隐性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