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后进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

2014-08-15王美璎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意志学习动机

王美璎

(重庆市人民小学,重庆 400015)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新阶段。实行素质教育除了学习内容上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外,还要在思想素质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非智力因素。学生单从成绩上来分可分为优、中、差生,成绩差者往往心理素质也差。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上能全面收获,整体提高,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对差生(以下改称后进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根据观察发现:绝大多数后进生不是智力因素差,而是非智力因素差。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的智力差异呈枣核状态,两端是智力极高和极差的,但为数极少;中间是一般人的智力状况,占绝大多数。既然一般人的智力状态都差不多,为什么有不少人成为后进生呢?根据观察后进生不是感知、思维、想象、记忆这些智力因素不如人,而是学习动机不明确,意志不坚强,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性格差,是这些非智力因素限制了智力因素的发挥,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转化后进生,其核心就是培养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之外的心理因素,不同的学派对其外延有不同的界定,比较集中的意见是指动机、意志、兴趣、注意等心理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过程、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动力作用,它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智慧活动有非智力因素参与其中,它会使智慧活动得到发动和调节,使智力得到开发和提高。其次是规范作用,它能把认识或行为规范化、定型化,使之成为性格、习惯。良好的智力因素受到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规范,会提高认识活动的质量,不断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三是起补偿作用,非智力因素可以弥补智力因素在某些方面的缺陷或不足。如学生的勤奋、踏实可以克服基础知识差的弱点,坚忍不拔可以弥补智力较差的缺陷,所谓“勤能补拙”充分说明了非智力因素的补偿作用。非智力因素的这些作用,表明它是智力因素从事学习活动丝毫不能缺少的动因和内驱力。

非智力因素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形成于有四个方面:一是家庭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童从小受到家庭环境影响,家庭各方面条件好,儿童受其潜移默化,其非智力因素就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否则就向相反的方面转化。二是学校方面。老师是孩子所接触的对他们进行全方位教育的人,如果老师对他们有意识地进行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从小得到良好的规范,则其完美的人格就可能塑造起来;如果这一点被忽略了,则其人格便可能造成缺陷。三是社会方面。社会是个形形色色的万花筒,如果学生周围的社会风气好,则对家庭、学校的教育有巩固作用;如果不好,则有冲淡甚至腐蚀作用。四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如果学生乐于接受教育,从善如流,凡是家长、老师所要求的就认真做到,那么他就会不断向健康的方面转化,而最终臻于完善;否则,其人格便会走向另一面。针对这些原因,教师的职责就是认真分析,因势利导,采取策略培养其非智力因素向健康的方面发展。

培养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要制订一个总体计划,培养时按步骤去逐步实施,方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是做好诊断工作。发现后进生,就用接近学生的办法,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其差的原因在哪里,作出准确的诊断,为“培养”做好准备。没有正确的诊断,就没有正确的治疗。这一环节千万不能忽视,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然后是根据诊断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在这一环节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外因通过内因去发挥作用,要求学生处处进行自我督促,并且长期坚持,把教师的要求变成他自己的行动。为此,通常采用以下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内因。“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明确,学习的动力就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学习无动机,读书无动力,成绩上不去。因此,对于后进生,必须首先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动机源于需要,因此必须以种种需要来激发他们的动机。

在具体操作时,要把动机变成理想,以之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树立理想,是一个大的目标,处之不当,会流于空泛,故应当把理想化为若干目标。这些目标有远的有中的有近的,近的目标为中远的目标服务(如学好外语,以后好搞翻译,这是远的目标;学好小学、中学等阶段的外语,这是中的目标;完成当前的外语学习任务,这是近的目标)。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做事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确立不同的目标,这样切合学生的实际,便于学生掌握,也容易收到实效。既然有目标,就有希望和要求,教师在确立近期目标时,希望值不能过大,要适中,通过努力能够实现,这样既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让他们看到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从事这一环节的工作时,也要注意长远动机和优势动机的培养,要有耐心,不要害急性病。布鲁姆说过:“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不存在智能的悬殊或学业的优劣,所存在的仅仅是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或掌握的时间的快慢。”所以,应当循序渐进。必要时,还可以多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使之不断获得成功,以增强其信心,逐渐确立实现目标的信念。一旦信念确立,他就有了知识增加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

在激发学生动机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告诉家长不能一味用物质来刺激,物质充当不了动机,那只是眼前行动的催化剂,使学生形成物质的“近视眼”,不可能确立长远的目标,还是要用理想来感召,从精神上去鼓励。二是清除其头脑中的消极因素。这些东西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社会的,也有来自学生的最近交际圈的。教师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清除那些负面影响,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动机扫清道路。

只有学习动机激发起来了,才有克服惰性的动力和努力学习的后劲。

二、培养学生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学生的意志是其能动性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在学习活动中,要克服近期的一个个的困难,使学习获得成功,没有意志的支配是不行的。因此,要使学生认识到意志的作用和重要性,从小就树立坚强的意志,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毅力和钻劲。怎样培养学生的意志呢?可以名人为榜样来加以引导和激励。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从古至今,这样的名人伟人是很多的。要求学生见贤思齐,以之为榜样,对照自己,严格要求,认真向他们学习,逐渐树立起坚强的意志。也可以用一些方法来锻炼意志,比如在教学中创设困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想出解决困难的办法,从而战胜困难,并从中体验到克服困难的愉悦。老师也趁此加以鼓励,教导他们正视困难,正视挫折,在战胜困难中磨练意志。又如在有条件的地方可用夏天登山、冬天游泳、坚持长跑、长期练拳,以及举行风浴、日光浴等体育活动来锻炼意志。此外,教师还可在成绩方面和纪律方面提出严格要求,规定学生用严厉的自律和艰苦的努力来达到要求,逐渐培养其意志。在培养意志的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设计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克制、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来完成。通过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后进生的坚强意志是能够树立起的。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体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并着力去认识它,探索它的一种倾向,通常总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即有情感或情绪在支配和伴随着。动机缘于需要,兴趣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说”中五个层次的需要都可能是动机产生的基础,而兴趣主要是在高级层次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确切地说,是在精神和文化基础上产生的,那样的兴趣才是真正的持久的兴趣。低级需要产生的兴趣,如果需要得到满足,其兴趣就消失了,如吃饭、喝水;高级需要产生的兴趣,并不因为得到满足而消失,相反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学生对各门学科的兴趣会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比一般儿童更高的认识和能力。总之,学习过程有兴趣的维持,其效果将更加突出。所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加强对后进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目的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如饥似渴地去学习。为此,首先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爱其师而信其学”,为后面的“培养”工作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一是充分利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少年儿童抽象思维差,理解力不强,教师要对此作深入细致的讲解,要用生理的、安全的需要来启发,也要用威望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来诱导,更要使学生的兴趣建立在精神文化、理想信念这些高层次的基础上。也许学生一时还达不到这样的认识高度,教师可以循循善诱,使之从想象中得之。后进生每个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刚开始,是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受到老师的表扬;到后来,有了一定的进步,就有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再到后来,其需要和兴趣就逐渐高远了。只有高远的兴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效果。

二是充分利用教科书。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寻找兴趣的切入点,把课讲得生动有趣;可以挖掘教材的文化背景,拓宽其知识面,从教材外找到有趣的内容;可以精心设计导入新课,使学生趣味盎然;可以降低教学难度,增强语言风趣,以使学生“有所得”而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分步骤进行,先是产生学习兴趣,再是觉得学习有乐趣,再经过长时间的诱导,使之把学习变成他们的志趣。学生把学习作为志趣,“培养”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是要使学生学会兴趣的转移。在后进生中,偏爱偏废的现象是很严重的。学科兴趣建立起来之后,要引导学生学会兴趣的转移,比如由爱语文转到爱数学,由爱音乐转到爱外语。这当中有时跨度是很大的,学生自己也许难以完成这一任务,教师要帮助他们找到兴趣进入点,激发其兴趣,实现兴趣的转移,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的学科。在兴趣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皮亚杰的自我调节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自我钻研、自我发现、自我调节,使兴趣培养收到效果。只有各科都感兴趣,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才算成功;只有对各科都感兴趣,其学习成绩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所谓“指向和集中”,就是把人们的心理活动贯注于某一事物,同时离开其他事物。注意不是感知、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过程本身,而是伴随这些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特征,它起着维持这些心理过程的指向并使之不断深入的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只有集中注意才能保证感知对象的清晰和完整,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如果没有注意参与,人们不仅没有学习活动可言,就是连其他活动都不能产生和维持。后进生学习成绩差,往往和上课注意不集中,经常走神有关。因此,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克服注意的分散,尤其显得重要。培养注意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跟学生讲明“注意”的道理,让他们明确注意集中的重要性,学习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注意的集中与否。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不能一蹴而就,因为注意的分散是心理过程指向的一种惰性,导致这种惰性的有外部诱因和内部诱因。克服这种惰性要重视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的培养,其过程是漫长的。因此,教师要给他们讲明道理,做大量耐心启发的工作,并且随时监督。

二是用名人的事例教育他们。名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学有所成的故事,容易为他们所接受,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东汉儒生郑玄听课10年而目不斜视,耳不旁听,因而学业精进,终成一代宗师;宋末学人胡三省,专心致志在楼上读书,不闻窗外事,不理楼下人,全神贯注于书中,10年才下楼,当他出楼时,已由当初的学童变成了大学问家,后来注解过《资治通鉴》;世界著名数学家高斯集中注意力思考数学题,走到家门而忘入。这些事例都很典型。让学生向这些名人学习,能集中其注意力,也可以跟他们讲一些像弈秋学棋分心而学业未成的反面事例,使之认识到注意分散的害处,从而在学习中加强自我督促,逐渐做到集中注意力。

三是用多种方法来锻炼注意力。训练注意力的方法是很多的,长时间凝视某物(如望着雀鸟向远方飞去),凝听某声是一法;坚持做任何事情都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是一法;学习德国哲学家康德闭目听钟表声(每天坚持听二三十分钟)也是一法,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心理功能因失用而削弱,因缺乏锻炼愈久愈削弱,因锻炼而加强。所以加强锻炼,对培养注意力很有好处。

教师只有培养好后进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和注意力的分散作斗争,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性格

在培养以上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性格,才能使其他方面所作努力的成果得以保持、巩固和扩大。一些后进生,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因素差以外,其学习性格不好,也是成绩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的不良性格有:上课姿势不正,随便说话,搞其他东西,喜欢看课外书籍,不记笔记,不想动脑筋,读书不求甚解,学习敷衍应付,作业马虎,或竟不做作业,考试时寄希望于舞弊等。

造成这些不良性格的原因是自控力差、贪玩好耍、懒惰成性。要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性格,首先要解决动机、意志、兴趣、注意等方面的问题,然后要求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学习习惯。具体做法是根据规章制度制定严格规范,用“规范”来要求他们,并引导他们自己制定培养良好性格的规则,加强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做到件件抓落实,经常督促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并且长期坚持,这样才能逐渐改掉不良习气,养成优良性格。

教师用以上策略培养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不能孤军奋战,要联系各方面共同努力。如前所述,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原因,有家庭的、社会的、自身的。教师要和这些方面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做到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首先和家长联系,将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具体方法告诉家长,使学生在家时,他们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要求和训练,使训练能够持续,这样可以避免一曝十寒的状况。其次是详细了解社会各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要设法避免负面影响对培养工作可能带来的损耗。第三是了解学生周围的“最近交际圈”,教师介入其中,设法使其优化,尽量让培养对象“近朱者赤”,千万不能出现“近墨者黑”的现象,不然会抵消所花费的精力。以往一些教师对后进生苦心教育却收效甚微,其症结就在这里,所以需要特别注意。如果在“培养”工作中做到了各方面齐抓共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效果将会更显著。

总之,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也起着良好的保驾护航的作用。在各种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动机处于决定性的地位,而培养动机的关键又在于克服惰性,惰性克服了,动机和其他非智力因素才能逐渐培养起来。对于后进生,只有将那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培养起来,使之支配着全部的学习活动,他们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成绩,成为社会建设的合格人才,这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在培养后进生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中,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教师仍起着主导作用。作为人民教师,应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不辞辛劳地发挥好这个主导作用,给后进生一个机会,还教育一个奇迹。为了转化后进生,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合格的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应该为完成这个光荣的使命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1]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全国九所综合性大学教材编写组.心理学[M].南宁:广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3]桑代克.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6.

[4]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5]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6]阴国恩,李洪玉.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7]王美璎.小学英语教学的情感策略[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1).

[8]皮亚杰.智慧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9]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0]索尔索.认知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11]加涅.学习的条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62.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意志学习动机
时代新人与意志砥砺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浅析大学体操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