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工业化基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2014-08-15陈国富
谭 庆,陈国富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 中共重庆市长寿区委党校,重庆 401220)
在长寿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长寿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发展新型工业化基地及构建生态文明城市作为非常重要的发展目标。不过,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长寿区仍有部分群众乃至极少数干部想当然地认为化工园区建设、长化公司技改、重钢集团的环保迁建以及巴斯夫(MDI)的落户等,必然会影响到空气、土壤、水源等环境质量,进而认为发展新型工业化基地必然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影响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因此,如何在发展新型工业化基地的同时,搞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共赢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发展新型工业化基地是长寿区立足自身条件,坚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体现
长寿区发展新型工业化基地实质上是摆脱原有的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主要利用国内及本地区资源和能源,并参与全球市场资源配置,进一步直接靠近终端消费市场的必然选择。
(一)长寿区发展新型工业化基地具有历史积淀的支撑
新型工业化基地一直是长寿区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发展新型工业化基地也是我区自然环境条件和产业基础相结合的综合体现。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当时的长寿县就相继建成了狮子滩、回龙寨、下洞水电站。电力工业的发展及本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长寿发展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60~70年代,长寿县又得益于国家层面的产业布局调整,相继有川维、川染、长风等大中型企业兴建。加上原有的老牌化工企业长化等,这些企业支撑了长寿经济的发展,为长寿经济及新型工业化基地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以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转移的需要,一大批钢铁、石化等重化工项目相继落户长寿工业园区和化工园区,使长寿区成为当今重庆市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
(二)发展新型工业化基地是长寿区优化产业布局、加速推进重庆市工业化进程的需要
现代化以工业化为基础,而工业化又以新型工业化基地的发展为基石;如果没有新型工业化基地的长足发展,无论是城市化进程还是其他各项建设都将无从谈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型工业化基地的产品需求与日俱增,大多数居民和家庭的民生需求,都将同新型工业化基地生产的产品相关。长寿区在发展新型工业化基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长江港口条件,且深处内陆地区环境敏感度较低,再加上丰富的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支撑能力,使长寿新型工业化基地的崛起具备不可多得的说服力。作为重庆市重要的化工基地,长寿区利用晏家工业园区和化学工业园区这两大平台再造产业,基本形成化学工业、机械制造、金属冶炼、新型材料等产业,其中化学工业已成为重庆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四川维尼纶厂、扬子江乙酰公司、长寿化工公司、长风化工厂、重庆天然气净化厂等大中型企业集中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化工装置,奠定了重庆市的工业基础,也有力地推进了重庆市的工业化进程。
(三)长寿区发展新型工业化基地也是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需要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东部及沿海地区的一些企业由于受资金、能源、原材料缺乏及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制约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东部工业向西部转移既是东西部产业分工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东、西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工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具有劳动力成本较低、资源能源较为丰富的优势,所以具有吸引一些企业包括重化工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潜力。虽然东部工业向中西部的转移是一种市场行为,但转移产业总量则相对稀缺。我们课题组在调研中了解到,如果长寿区以新型工业化基地为依托搞好产业布局,就能够更好地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从而激活长寿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活力,推动长寿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因此,长寿区抓住东部地区产业和资本向西部转移的机遇,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引进东部乃至国际优强企业集团的投资来改造并提升长寿区传统特色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将会使长寿成为重庆承接国内外“双转移”的主战场和规模最大增长极。
二、新型工业化基地带来的问题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利影响
事物发展总是辩证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在给我区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其边际负效用也给长寿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为严峻的挑战,尤其是新型工业化基地的发展对城市的环境压力及安全风险凸显,甚而影响到生态文明城市的构建。
(一)安全问题是新型工业化基地必须正视和认真加以解决的难题
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以及生产工艺复杂等特点,稍有不慎很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甚至会造成较大的有形损失(经济、财物)和无形损失(名誉影响)。对于整个重化工行业生产来说,即使每个项目都是达标排放,但由于整个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的限制,化工园区或项目聚集在一起,还是可能会产生环境污染叠加效应,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所以,搞好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生产、职工的人身安全及周围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将重化工产业危害及潜在危害降到最低不仅是化工企业应当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长寿区委区政府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我们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长寿区在经济增长对于新型工业化基地的依赖已然形成的同时,新型工业化基地也在不断突破环境承载力的底线以及公众心理承受力的底线,一旦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就会造成重大的影响。由此来看,新型工业化基地的发展关系到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而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应当在企业经营和政府领导者心中占据“第一要务”的位置。
(二)环保问题是发展新型工业化基地绕不开的问题
发展新型工业化基地环保问题是绕不开的问题,而随着污染程度的提高,新型工业化基地带来的边际负效用也大大增加。当前国际上新型工业化基地之所以会转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环境因素,是出于保护环境的考虑。不可否认,重化工是必然会带来污染的。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也是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没有经济的发展,缺乏足够的技术、设备与资金的支持,也就谈不上环境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而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甚至连人的生存健康都不能保证,发展经济也就失去了其本原意义。我们课题组通过调研了解到,虽然长寿区针对新型工业化基地的产业特点,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努力构建完备的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并逐步建成了“大型、先进、集约、联合、安全、环保”的现代工业体系,但我们不应该忽略的是,长寿区的重化工项目属于资源、能源、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发展新型工业化基地肯定会影响到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这对长寿区环保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再加上长寿重化工项目地处三峡库区,且临近晏家居民生活区,所以环保工作尤为艰巨和重要。环保问题既是我们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我们必须着力加以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新型工业化基地发展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造成很大的压力
发展新型工业化基地,在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以及环境承载压力陡增等问题。新型工业化基地一般是大运量、大吞吐量、高能耗、资源高消费的工业项目,生产排放的“三废”较多,其上下游产业也大都是能源和原材料消费大户。因此发展新型工业化基地所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长寿区新型工业化基地中诸如天然气化工化纤企业、醋酸生产企业、氯丁橡胶生产企业、天然气制甲醇企业、水泥企业以及钢铁企业等,这些都是能耗高、污染较重的企业。因此,长寿区作为重庆市最大的化工生产基地,重化工产业发展与环保成为长寿经济的双重压力。
三、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对策
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新型工业化基地只是长寿区作为富民强区的重要手段,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宜居、宜业、宜寿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建设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和谐的社会及人文环境的相统一的宜居城市,既是长寿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长寿城市发展的终极指向。这不仅有助于增强长寿的向心力、吸引力,而且更有助于提升长寿的整体形象,是受益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
(一)把园区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要切实加强化工园区的环评验收,让防治防范措施落到实处;第二,对重点企业开展跟踪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对企业实施跟踪检查,进行有效的环境监督;第四,加强对城乡居民环保知识的普及与教育,提升环评公众参与度,发挥环评法律制度的内在优势,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他们正确认知长寿区发展新型工业化基地的意义并参与到生态长寿建设。
(二)切实加强长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长寿经开区创建之初就以“零污染”为目标,摸索、实践“一体化”循环经济开发理念,奠定绿色化工高起点。为了切实加强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长寿区在打造菩提山、牛心山城市生态屏障及在化工园区规划建设1 000亩碳汇植被带的同时,可以把化工企业内部循环建设摆在重要地位,以大大减少其排污量;同时发展整个园区内部的生态循环系统建设,为长寿区生态化工打下坚实的基础,以绕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陷阱。
(三)充分发挥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后发”技术优势,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作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长寿经开区的发展走的是循环经济之路,充分利用沿江港口及“后发”技术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致力于探索“先治理少污染”的环保发展新路子,以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和新型材料等“上、中、下”游产业链的规划布局,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产出,排出最少的污染,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产出效益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的最终目标,最终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化工基地、中国新能源产品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园区竞争力
2008年始发的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大,为近几十年之最,并已对我们构成了严重的考验,但我们并未处在危机的重灾区,因此处理好本次危机,也可以带来巨大机遇。一是认识到简单的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可以做大开发区,但是无法做强开发区。我们要高度重视产业转型升级,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升级的核心动力,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从企业到产业到园区的全面增长。二是做好对企业的服务工作,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从公用工程服务、产品销售平台、融资渠道建设等方面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渡过难关。三是加大对快速成长的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从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到,外来的企业再好再先进,也始终没有向心力,只有扶持好本土企业,加快其成长,才能提升园区知名度,增加园区品牌效益,增强园区竞争力。
(五)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开创新型工业化基地与环保宜居城市和谐共存新局面
在全球资源消耗过快、环保负荷日重的情况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精心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环保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这已成为长寿区全区人民的共识和追求。而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更为关键的就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长寿经开区决不能固守于新型工业化基地,还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并适时进行转型升级,从生产要素的配置上,对创新驱动、内生性增长的市场主体给予支持。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马尔库塞.工业社会与新左派[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姬振海.生态文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